红楼梦还有什么别名??

快啊!!

第1个回答  2008-01-21
古典名著《红楼梦》另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几个别名,这些书名都写在小说第一回。

“石头记”是小说的本名,脂本系统的大多数本子都是以它为书名的。但是,曹雪芹在世时,“红楼梦”一名就传开了,乾隆时候的人一般都以“红楼梦”称呼全书,现在更是如此。“红楼梦”是“总其全书之名”。本来,“红楼梦”只是第五回那十二支曲子的曲名,也指贾宝玉做的那个游太虚幻境的梦。

“情僧录”就文字看并无深意,它只是说这部小说是由一个初名“空空道人”、后来改名为“情僧”的人抄录而传世的。僧本来应该是四大皆空,与情无缘的,而此人偏偏是情僧,可见其怪。

“风月宝鉴”与小说中贾瑞的故事有关。大病之中的贾瑞照风月宝鉴背面时,只见一个骷髅在里面;照正面时,凤姐在里面向他招手,于是进去云雨一番,这样反复几次,贾瑞就一命呜呼了。其意为:女色无非是个骷髅而已。小说取“风月宝鉴”书名,意思是戒妄动风月之情。

“金陵十二钗”本是指《红楼梦》中十二冠首女子的统称。书中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月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作者认为男不如女,他写小说是为了“使闺阁昭传”。这说明反映妇女问题,是小说的主旨之一。

另外,小说还曾以“金玉缘”等书名刊行过。所谓“金玉缘”,是指金锁与宝玉的姻缘。不过,“金玉缘”并非曹雪芹取的书名,而是在《红楼梦》被查禁的情况下,书坊老板使用的障眼法。它说明了《红楼梦》成书后的一段经历。
第2个回答  2008-01-25
  《红楼梦》原文摘录:
  《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甲戌侧批:本名。】再检阅一遍,【甲戌侧批:这空空道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甲戌侧批:亦断不可少。】亦非伤时骂世之旨,【甲戌侧批:要紧句。】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甲戌侧批:要紧句。】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甲戌侧批:要紧句。】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 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 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1-21
石头记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情僧录
第4个回答  2008-01-21
石头记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金陵十二钗
第5个回答  2008-01-24
石头记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情僧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