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原文_翻译及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唐代·王昌龄《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写景 , 送别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狄宗亨,王昌龄的朋友,事迹不详。

“秋在水清山暮蝉”,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水清”,说明天气晴朗,“暮蝉”,日落的时候尚有蝉在鸣叫。“洛阳树色鸣皋烟”,说明送行的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在洛阳是看不到鸣皋的“烟”的,但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愁不尽”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我做伴),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这两句语意浅近,而诗人与狄宗亨的深厚情谊却表现得十分深刻,即所谓“意近而旨远”。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王昌龄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 淡淡横朝烟,脉脉深秋思。 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