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古诗诗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6-12
释义: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原文: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扩展资料

背景故事:

诗人苏轼由湖北去河南做官上任的路上,经过江西九江,于是顺道游览著名的庐山。庐山峰峦起伏、丘壑纵横,以雄、奇、险、秀著称,苏轼一进山,便被庐山的美景深深吸引了。

他走到一处向远看去,庐山像一条绿色的大蛇,绵延逶迤,郁郁葱葱;等他走上一会儿,眼前的景色却变了,刚才连绵的山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耸入云的奇峰,像锋利的剑一样直插云霄。苏轼不禁感悟,从不同地点、不同方向看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庐山面貌都是不同。
第2个回答  2020-12-20
《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及注释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第3个回答  2020-10-13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森林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第4个回答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