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听话 怎么写 有木有原创的借鉴下 八百字不少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8-23
听话

美国人教育孩子时说“大胆”,英国人教育孩子时说“勇敢”,中国人教育孩子时说“听话”。笑罢之余,想想现实生活中,教育孩子一味强调“听话”,只能使其变成束缚孩子思维空间的网。

的确,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听得最多的就是父母的那句“听话”:吃饭、穿衣要“听话”,走路、玩耍要“听话”,作业、锻炼要“听话”等等,“听话”似乎已约定为孩子惟一的行为规范。“听话”固然使孩子的言行遵循了父辈的意愿,印证了他们教育孩子的成功,也继承了中国优良的传统道德,可也就是“听话”,让无数个孩子在后来的生活里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因为孩子心里明白,不听话就是坏孩子、没出息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心理和意识指导下,孩子从小就反复接受这种模式的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习惯地以“听话”的样板来要求自己。其实,“听话”已经变成了扼杀孩子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枷锁。以孩子学画画为例,当其作品呈现在家长或老师的面前时,多数情况下,我们和孩子首先考虑的是“像不像”的问题,但素质教育则要求大人和小孩首先要考虑“好不好”的问题。“像不像”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仅仅是对原有作品的复制。“好不好”则是孩子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有没有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和自己的独到见解,加以创新。

与“听话”相对应的是“勇敢”和“大胆”。二者要求在教育孩子时,要从幼年起,就逐步培植一种信念,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征服一切的信心;在孩子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使其创造力得到最大张扬。有了信心和创造力的孩子,发挥优点和挖掘潜能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更充分。对孩子来说,每一次信心和张扬的兑现,就是一次成功的喜悦,就是一次创造的诱因,就是一次质的飞跃。这种喜悦、诱因和飞跃,正是他们冲破束缚自我思维空间的巨大动力。

那么,“听话”和创新哪个重要呢?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创新,但创新必须以扎实的知识道德功底为基础。因此,成人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听话”与“大胆”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既要给孩子传授生活的技能,又要培植其自信和创造力;既要教给他们感性知识,也需培养其理性思考,一味地夸大或偏向某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合理、适度地实践“听话”与“大胆”的优点,孩子就会在健康完善的思维空间中茁壮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