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让秦始皇和成吉思汗成功的谋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31
远交近攻,这一计策出自战国策的秦策,范睢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远交近攻的谋略,实际上是将大棒和橄榄枝相互配合使用,对待邻国就挥舞大棒想办法把它消灭,如果和邻国结交,恐怕变乱就会在眼前发生,其实从长远来看,所谓远郊,也决不能是长期和好,消灭近邻之后,远郊治国也就成了近邻,新一次的征战,也就不可避免了。

因为地形、地势的限制,先攻取离我们较近的敌人是更加有利可图的,而舍近求远,去打远处的敌人则是有害的。

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方正好各个击破。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诸侯互相打的不可开交。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是最快的,实力最为强大。因此,这时候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整个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开始准备攻打齐国。宰相范睢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止秦国现在就攻齐。

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

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到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这位大草原上的雄鹰又有了更大的目标,他想要征服所有能看到的土地。蒙古东南相邻的是金国,西南相邻的是西夏,更远的就是南边的宋国。

这时,对蒙古威胁最大的就是金国。于是,成吉思汗一方面用武力胁迫西夏与其议和,解除了西部的骚扰,一方面,派人远去南宋通好,答应与南宋共同进攻金。

南宋虽然当时因为胆小,没敢真的出兵攻打金国,但是对蒙古攻打金而采取了中立的态度。最后金国在蒙古的进攻下连连败退,以致于迁都于开封。

成吉思汗见金被打退,就开始进攻西夏,1227年6月,西夏灭亡。6月,成吉思汗病死。

1229年,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大汗,继续采用父亲“远交近攻”的战略,他派使者到南宋,联合南宋南北夹击金国,1233年,攻克开封。为了表示对南宋的友好,窝阔台还修饰了孔庙。1234年1月,金哀宗自杀身亡,金国灭亡。

蒙古相邻的所有势力都被清除掉,终于对南宋露出了獠牙,1235年6月开始大举进攻南宋,攻克南京。

1279年,元军攻占圭山,宋大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南宋灭亡,自此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代终于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

远交近攻的谋略.并不只是军事上使用,它实际上更多用于一个国家最高决策。在混乱的局势中,结交盟友是很有必要的,各方都会采用联合分化的办法来制衡敌人,这时候近处的敌人因为利害关系更大,所以很难结盟,远处的敌人因为相隔甚远,利益冲突较小,这反而是可以结盟的对象。不过当近处的敌人被攻下,远方的敌人不在远时,就又要继续征战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