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韵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2
问题一:什么叫叶韵 语音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诗经》的韵脚,到了后代,念起来就不和谐了。这个问题远在六朝的时候就产生了。当时的人,为了说明《诗经》押韵和谐,于是认为某字该改读某音,这就是所谓“叶韵”,或称“叶句”(叶xié,同“协”,就是和谐的意思。)到了宋代,有的人更全面采用“叶音”的办法来说明《诗经》的用韵。例如朱熹在注《关睢》第四章时说:“采,叶此礼反;友,叶羽已反。”用浅显的话来说,朱熹的意思就是:在这里“采”要读作“妻”字的上声,“友”要念作“以”字的声音。他在注《匏有苦叶》第四章时又说:“友,叶羽轨反。”就是说,“友”在这里又要念作“委”字的声音了。这就是说,诗人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照这样字音随着上下文变化,所规定的“叶音”是随意的,不规则的。这种错误,在於他们没有看到语言发展的事实,不知道古今的语音并不相同。清代古音学兴起以后,叶音说早已受到彻底批判,但是直到现在仍有人错误地沿用叶音说。因此,我们认为,在阅读古诗时,要了解古今语音是不同的,最好能有一些音韵学知识;但是在朗诵古代的诗歌韵文时,完全可以按照现代普通话的读音来朗诵。

问题二:词谱子里的叶韵是什么意思? 叶(xié)韵,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
叶韵又称叶音。由于语音发展、变化,后人读先秦韵文,有些地方便会感到不
押韵,于是就临时改变其中某一字的读音,使之谐合。晋代徐邈、北周沈重已有改
读之例,而南宋吴У摹妒补音》和《韵补》始集大成。这种改字一般是主观的,
像《诗经&8226;行露》上下章同一“家”字,朱熹分别叶音“谷”、“空”,大为人所
诟病。这种叶音法,跟后世科学地归纳古韵、构拟古音是完全不同的。明末清初,
顾炎武根据《诗经》等先秦韵文韵例、古文字谐声关系以及声训、假借材料,离析
《广韵》韵部,得到先秦实际韵部,现代音韵学进而据音理、方言、对音而构拟出
古音,这才是科学的方法。不过,叶音说是人们认识古音的一个阶段,其中也有确
能反映上古音中字音关系、韵部分合的,如“下”叶音“户”,此二字在上古确实
都在匣纽鱼韵。南京大学刘晓南认为叶音大多反映作音者当时的方音,可参看其论
著。
注意:在繁体字中,“叶韵”的“叶”不能写作“树叶”的“叶”的繁体(草字头+世+木),而是简化字中的“叶”,因为此字在古时为另一字,和“叶”(繁体)不同音(读xie二声)、不同义。

问题三:叶韵和协韵的含义,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叶韵与协韵并无不同之处。叶(xié)韵,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所谓律诗的“不繁杂”应是指律诗的用韵而言。即律诗(近体诗)的用韵相对于古体诗而言“不繁杂”。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即使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绝不能换韵。古体可在偶数句押韵,也可在偶数句和奇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则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近体诗一般只用平声韵。

问题四:词谱子里的叶韵是什么意思? 叶韵的叶,在这里读作“协”,就是押韵的意思。词谱中,凡标有“叶韵”或“叶”或“韵”字之处,表示该处需要押韵。此类标记还有很多,处如“句”、“读”(音“豆”)以及其他符号等等,其中不同版本图谱标注或有不同,具体意义应有《凡例》(词谱的正文前面)可以参阅。

问题五:西江月词里的叶韵是什么? 词谱中“叶韵”之含义
1.“主韵”,指一首词或词中某一片的首句韵脚字之韵,或某次换韵之首个韵脚字之韵。
2.“叶韵”,“叶”读音为xíe,有“协”、“和”之意。故又称作“协韵”、“谐韵”。
“叶韵”是相对于“主韵”而言的,“叶韵”须与对应之“主韵”在《词韵》中同韵部。
(词之“叶韵”,与诗/曲“叶韵”含义有所不同。有关诗/曲“叶韵”本文不作探讨。)
《西江月》是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还有同名歌曲《西江月》。
西江月》词牌正体
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西江月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厌厌难觉。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不成雨暮与云朝, 又是韶光过了。
《西江月》别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
苏轼
点 西江月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此词两起句俱叶仄韵,欧阳炯“水上鸳鸯”词、辛弃疾“贪数明朝”词,即此体也,其可平可仄,与柳词同,故不复注。
【按】欧阳韵,以“力、色”叶“衣、眉、期、枝”,盖遵古韵“陌、锡、职”通“、未”,以四支无入声也,不若苏词韵之“虞、、遇”本部三声者为合法,故采苏词为谱。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吴文英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玉奴最晚嫁春风,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
此与柳词同,惟前后段各韵异。周紫芝“池面风翻”词,正与之合。
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
欧阳炯
月映长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浅沙汀上白云多,雪散几丛芦苇。
扁舟倒映寒潭里,烟光远罩轻波。笛声何处响渔歌,两岸苹香暗起。
此见《尊前集》,换头句较“水上鸳鸯”词多一字,但此词押韵,又与诸家不同。按,古韵从无“五歌”通“四”之例,此盖以“苇、起”押“水、里”,“多、歌”押“河、波”也。唐人有间押之法,采以备体。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赵以仁
夜半沙痕依约,雨余天气溟蒙。起行微月遍池东,水影浮花、花影动帘栊。
量减难追醉白,恨长莫尽题红。雁声能到画楼中,也要玉人、知道有秋风。
此词两结句,不叶仄韵,又各添三字,作九字句,见周密《绝妙好词》选本。宋、元人无填此者,采之以备一体。

问题六:叶韵和协韵的含义,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叶(xié)韵,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搐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

问题七:什么叫意群,什么叫叶韵 同一意群中的词与词的关系紧密相关,密不可分,否则就会引起误解。 “意群”是一个稍长的句子分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若干个短语;“停顿”是在意群之间进行的。它是根据语意、语速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一种语音停顿现象;“连读”是在一个意群内进行的,它是在说话较快时自然产生的一种语音连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