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的听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2022年1月20日晚上7点半,在网上听朱煜老师讲课,他为我们讲了一节《乡下人家》。听后的感想如下:

一堂好课,好在哪里?好在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好在教学目标的逐个达成,好在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好在学生自主能力得到提升……而这一切的实现,都基于教师对文本的充分解读和内化。有了充分的解读,文章难吗?不难。在这一节课中,朱老师归纳出乡下人家的两大特点:“独特”“迷人”,并以此为线索,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回答:乡村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思考,举手回答。学生的表达能力真好,纷纷举手回答,回答的乡下人家各有特色。识字学词,通过找近义词理解“朴素”,通过图片理解“华丽”并将两个词语进行对比,通过动作理解“捣衣”,再辅助以不同的朗读方式,既检查了预习情况又完成了教学目标。在这过程中,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给掌声肯定、表扬。文章的内容,朱老师采用先扶,基于学情,带领学生体会较难读懂的部分。对于孩子们来说,课文第一自然段不易理解,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朱老师由关键词出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他读出的词组初步感知,再听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通过轻重有别的朗读和联想,学生感知画面,提取信息,理解文本,获取方法,找出“独特”,体会“迷人”;后放,大胆放手,由学生同桌合作、自主探寻乡下人家的其余“独特”与“迷人”。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积极参与。

      整堂课,朱老师先让自己从文本出发,教会学生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解读文本的同时充分朗读,体会“风趣”“情趣”;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从文本出发,尝试自主提取关键词并复述文中要点,说出“特色”“迷人”,以归纳各段要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不断辅助着孩子成长,从文本入手,升高难度,再从文本出发,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的设计重点突出,简洁,可以看出了朱教师的备课准备充分,基础功扎实;学生的表达看出了教师日常对于孩子的爱与激励;在朱老师的教学过程感受到师生之间配合非常有默契,共同完成了一堂精彩十足的课。

朱老师说:常有同行问他,他是怎么想到这个教学环节的?他怎么读出来的?他说:每到此时,他总是语塞。怎么读出来的?一读就读出来了啊!没有什么窍门,就是一下子出现在脑海里了呀。但是这样的回答,显然无法满足提问者的好奇心。他挠破头皮,使劲想,终于想出几条可以供大家使用的解读文本的方法:理解关键词不难,难的是将理解变成教学行为。要实施教学,首先就得备课,要备好课,了解文本,关注学生,了解学情,设计教法;再从文本出发,关注课堂,教会学生方法,提升学生能力。一堂好课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