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音‖《贝加尔湖畔》 清澈而澄净,明亮而忧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这是一首充满着难以言说的淡淡感伤的歌,清澈而干净,明媚又忧伤。手风琴的前奏一出,便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然后,音乐诗人李健深情地唱着:“在我的怀里,在你的眼里,那里春风沉醉,那里绿草如茵……”伴着这旋律和歌声,贝加尔湖澄碧的天空,湛蓝的湖水,皑皑的白雪和茵茵的芳草糅合成一个巨大的磁场,我就那样深深地陷了进去。

这首歌写得更多的是一种怀念,但怀念里没有伤感,只有温馨的记忆。推开门的声音,就好比是推开一扇尘封已久的故事,放眼一看,是落满灰尘的书桌,上面有泛黄的照片,照片里的人和景,勾起无限往事,仿佛昨日,还历历在目,不禁,泪湿衣襟,却又含笑温馨,有种淡淡的欣喜,那些温馨的记忆,就像品一杯浓烈而又醇厚的红酒,泯一口,便知是浓是烈。

贝加尔湖,其实我从没有踏上过那片土地,那片传说中广袤无垠、寒冷彻骨、有着大片大片苍凉静美的白桦林的土地。我不知道普希金曾匆匆经过莫斯科哪条大街的拐角,托尔斯泰曾在哪片田野驻足流连,屠格涅夫又曾在哪片树林里追逐一只野兔,叶塞宁又曾轻抚过哪棵白桦粗硬的树皮。翻开厚厚的卷帙,透过浓浓的油彩,还有那充满浓郁抒情味道的拉音经常出现的旋律,印象里,那里总是有云雀在高缈悠远的蓝天歌唱,毕加索高山直入天际空寂又荒凉,贝加尔湖蓝色透明的湖水寒冷清亮……在那里,似乎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愁萦绕,难以名状又荡气回肠。

唯其美丽,所以忧伤。尤其是那种静谧的、旷远的、苍凉的、古朴的美,就像澄净深邃让人迷醉的贝加尔湖,就像黄昏时候有人轻声哼起的一支悠长的曲子,会让人感到不可名状的美丽的忧伤。

李健的音乐,自始自终,都

透露着一种人文气息,歌词更是写的如诗如画,画面感极强,旋律却是一股浓浓的人文气息,不像朴树,不像许巍,他的音乐里,有的是一种不可说的美丽,还带着带着淡淡的忧郁,而这首贝加尔湖,法国情调的编曲和李健看似无意的轻轻吟唱,使整首歌曲富有诗意、极具画面感。

黄昏时分,关上音乐,带上门,《贝加尔湖畔》优美的旋律消失在越来越厚重的夜幕里,窗外的都市灯火已次第点亮。在夜幕下,那抹贝加尔湖上的如水的月光,静似夜,思念如海,这一抹月色,层层笼罩在贝加尔湖面上,像一个老者在述说一个永亘不变的传说。

听李健的吟唱,歌词所描写的,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是在描写两个年轻人相爱的故事,但这里,李健所写的《贝加尔湖畔》,并不是爱情歌曲。贝加尔湖南面原是中国领土清朝尼布楚条约割让沙俄,新中国建国后苏联列宁本承诺要还中国,后来忽悠中国撕毁协议,正式从中国抢走。

2004年10月,中国和俄罗斯就领土问题签订了最后边界协议。正式放弃了中国对贝加尔湖畔及海参葳等原中国领土的主张。

7年后,李健到俄罗斯旅游,被美景感动,写下此曲。“在我的怀里,在你的眼里”,歌曲中的贝加尔湖畔,原来在中国的怀里,在俄国的眼里虎视眈眈。“那里春风沉醉 那里绿草如茵”,但是签订了割让协议,“那变换的脚步 让我们难牵手”,那些为了领土奋战的士兵,“有多少你我”,“被吞没在月光如水的夜里”。

在歌曲结尾,李健表达了希望领土回归的愿望,“多想某一天”,“往事又重现”,边界之争重启,贝加尔湖畔重回祖国怀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