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诗句和诗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6-05
一、《蝉》的诗句: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唐朝政治人物、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虞世南。
二、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三、这是一首咏物诗,从形状、习性、声音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四、诗意:
1、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 “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次句写蝉声“流响”,从声音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2、全诗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五、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的人格。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达感情含蓄,寓意深刻,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