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感:16年我们做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16年,是一个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本科毕业的时间。应该说,一个人在16岁时,如果他不再读书,有固定收入来源,他也就成年了。所以,16年这个数字,对每个人而言,都会有很多的觉解。

我对职场传记类文学作品,印象深刻的不多。这类作品,对人生而言,大多属于一种激励。其实,成功学,在某种程度上,简化了人生奋斗过程。仿佛,我们多数人不是因为没有做到,而是首先没有想到。所以,走的越远,其实就与目标越远。我大概是不太同意这个观点的。因为,真正的涅槃,实际上不是从高位直接绊倒,然后留下一地鸡毛——相反,其实涅槃,应该是在自我觉醒中产生的。

涅槃,是解脱,是自我批判,是否定之否定。所以,一个人如果能说,我有种凤凰涅槃的感觉,其实这种觉解会显得很幸福。

当然,16年,对事业而言,一般也是从小白到大咖的过程。在此,无论如何,宋暾的《我在华为16年:转身也是一种涅槃》,是一本很吸引人的自传体书籍。这本书为啥写的好呢?简单说,我觉得,就是用朋友一样的口吻,叙述了华为人的所思、所想和所悟。

如果你对华为并不想观察很多琐碎的细节,而是想用一种企业猎奇的心态,去看待这其中的故事,这本书是可以满足你的。

我举个例子:作为华为的跟投体系,一直是华为事业发展中的亮点。外界也一直在为这个体系,助推企业发展,让员工具有更多主人翁意识,而进行高歌。但宋暾却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这个制度背后,其实存在很多问题:

1.似乎给员工上了金手铐。因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思路,与企业之间完全合拍。这种思想“引诱”,让员工更加奋斗。

2.其实在华为内部,也存在着某种不公。例如,一个人忙了很久,才出来结果;另一个人却很快就能完成一个任务,然后剩下的时间就在休闲——在评价时怎么进行客观评价,这个本身也有问题。

3.股票内部发行,其实股票一直是在用加法。就是说,在原股权基础上再加新股权。这种派生模式,其实会造成某种内部不公。所以,最好的出路,是上市。但正如大家所知,华为今天并没上市。

当然,这本书不是一本理论书籍。其实,大家喜欢听故事的。当然,我觉得说故事,如果说的好,这本身也的确让人很愉快。那么,在那些故事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一个伟大企业的光环消失了。

在作者的故事中,从他最初放弃民航铁饭碗,到华为上任,这个技术男,就把故事写的好玩。民航工作很好,但一眼就望到头了。于是,在华为接受到的第一个工作,就是领导指示:在公司和个人荣誉都可能受损面前,你应该做何选择?这话里有话的,就是说,公司名誉不能受损!但从一个技术宅男的角度,如何保全公司,又让自己名誉同样不受损——这里的学问,就是半夜回避客户,偷偷向总部请示咋办。一个戏接着一个戏往下演——终于等到“解放”时刻的来临。

当然,客观的讲,我很喜欢这个宅男真实的思考。作为一个学者型的领导,他发现他的功夫 ,并不是在客户维护上。不过,这就是一个“坎”——因为在中国,每个人都要面临关系,都摆脱不了关系。从与基层的一般人员,到省市局的领导,这里关系怎么处——在文章中都有很多思考,也有很多例子。例如,为了能与省市局的领导交谈,会去接机,直到半夜四点。然后,在回去的路上,能在车上,与省局领导交谈几句。这些细节小故事,真实、平淡而感人。

这些故事,耐人咀嚼,耐人品尝!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确都首先应该学习感恩于组织——管理学大师曾仕强在《易经的智慧》中,说了一句话: 没有组织的人,是很悲惨的! 我相信这句话。的确,职场锻炼人。我有个朋友告诉我说, 其实一个人成就,是英雄成就;一群人成就,就是组织成就。 我觉得这话表面上很简单,但背后的内含其实很丰富。不过,组织的生活,也并非完美无瑕:因为的确有时忠效无法两全。

作者宋暾对父亲的感受是很强烈的。作家朱自清有篇文章《背影》,是人人皆知的纪念父亲的文章。同时,宋暾在文章开始,就写到了他的父亲,如何劝刚去华为就想离职的技术男,先留下来——最终,宋暾走上了管理岗,这与其父的劝诫是有关的。然而,在人生拼搏的路上,宋最后却未能为父亲的离别送行——在前一天,弟弟打来电话,宋正在陪客户——第二天,父亲就走了。那天夜里,宋说自己做了个梦。梦见父亲说要走了——这个坚强的男汉子,在得知自己癌症晚期时,拒绝了治疗。宋大声说,他和弟弟正在想办法,但父亲默然的走了。无论如何,父亲的离世,都给宋带来了很多对生命的新体悟。其实,写到这里,我也不禁觉得惭愧:父亲、母亲和事业,该怎么选择和平衡——我做的也是不及格。

是的,上班已经几天了。在此,应该如何开始今年的职场生涯呢——又如何对父母、家庭尽多一份孝心呢?也许,你在读完本文时,需要拿起的就是你的电话——给父母报声平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