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流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12
民警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流程:
1、及时出警,接到伤害案件报警后,接警部门应当根据案情,组织警力,立即赶赴现场。对正在发生的伤害案件,先期到达现场的民警应当做好以下处置工作:
(1)制止伤害行为;
(2)组织救治伤员;
(3)采取措施控制嫌疑人;
(4)及时登记在场人员姓名、单位、住址和联系方式,询问当事人和访问现场目击证人;
(5)保护现场;
(6)收集、固定证据。
对已经发生的伤害案件,先期到达现场的民警应当做好以下处置工作:
(1)组织救治伤员;
(2)了解案件发生经过和伤情;
(3)及时登记在场人员姓名、单位、住址和联系方式,询问当事人和访问现场目击证人;
(4)追查嫌疑人;
(5)保护现场;
(6)收集、固定证据。
2、调查取证,了解案情;
(1)询问被害人,应当重点问明伤害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伤害工具、方式、部位,伤情,嫌疑人情况等。
(2)询问伤害行为人,应当重点问明实施伤害行为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致伤工具、方式、部位等具体情节。
(3)有证人的,询问目击证人,应当重点问明伤害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双方当事人人数及各自所处位置、持有的凶器,实施伤害行为的先后顺序,致伤工具、方式、部位,衣着、体貌特征,目击证人所处位置及目击证人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等。
3、做伤情鉴定;公安机关受理伤害案件后,应当对人身损伤程度和用作证据的痕迹、物证、致伤工具等进行检验、鉴定。同时应当在24小时内开具伤情鉴定委托书,告知被害人到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以便根据鉴定结果来确定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1)具备即时进行伤情鉴定条件的,公安机关的鉴定机构应当在受委托之时起24小时内提出鉴定意见,并在3日内出具鉴定文书。
(2)对伤情比较复杂,不具备即时进行鉴定条件的,应当在受委托之日起7日内提出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文书。
(3)对影响组织、器官功能或者伤情复杂,一时难以进行鉴定的,待伤情稳定后及时提出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文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