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预科生汉语声调调型偏误实验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4
  摘 要:本文以中介语偏误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对新疆高校维吾尔族预科生使用汉语的声调调型偏误进行了分析研究,探寻了其声调习得的难度顺序,以求有助于汉语声调的教与学。
  关键词:中介语理论 偏误分析 声调 调型
  一、引言
  汉语是声调语言,而新疆少数民族语言都为非声调语言,因此,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声调成为一个学习的难点。在新疆汉语教学界,前辈学者们通过长期的教学观察和研究,对少数民族汉语声调的偏误总结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其中“声调是学习汉语语音的主要困难”这一点得到了公认。大家探讨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声调偏误的倾向;二是造成声调偏误的原因;另外对声调习得的难度顺序也有所涉及。虽然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大多数结论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缺少实证性的实验研究。本文将采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对维吾尔族预科生汉语声调的偏误进行分析、研究,探寻其声调习得过程中偏误的规律,为声调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二、 实验设计
  (一)发音材料
  本实验分别调查了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中出现的偏误现象。发音材料分为20个单音节词和80个双音节词。20个单音节词分为五组,每组按照“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顺序排列,这样每个调类各有5个词。80个双音节词中有16种声调组合。其中“上声+上声”由于连读变调与“阳平+上声”合并为一种,实际只有15种声调组合,每组5个双音节词。单音节词发音材料用两种形式来念,第一种是作为孤立的单词来念;第二种以“我说的是——这个字”为负载句来念,目的是为了考察语流中声调掌握的情况。
  (二)实验对象
  本实验的对象为18名维吾尔族预科生,全部来自维吾尔语中心方言区的喀什地区,不存在方言差异。根据他们在预科阶段所属班级层次的不同,将他们分为A组(基础班学生)、B组(中级班学生)、C组(高级班学生)。分组的目的是为了比较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声调掌握上的差异。
  (三)实验过程
  本实验的语音样本是使用Cool.Edit.Pro2.0版本的录音软件进行的电脑录音。然后,使用Praat 4.2.09版本的语音分析软件分析了录音材料的音高。对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每个音节的音高测量了它的始点、终点,有转折点的还测量了转折点的基频。基频数据的五度转换采用了石锋的T值。把声调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平均频率值都换算成对数标度,然后根据发音人的调域进行归一整理,就可以得到五度参考值。
  三、实验结果分析
  (一)单念单音节词的声调调型偏误分析
  表1:单念的单音节词的调型偏误分布表
  阴 阳 上 去 总计
  升调 降升调 低平调 中平调 次高平调 升调 中平调 次高平调
  A组 A1 1 1 3 3 1 9
  A2 1 5 6
  A3 1 1
  A4 2 4 6
  A5 1 3 1 2 7
  A6 1 1
  小计 3 1 3 4 8 10 1 0 30
  B 组 B1 3 2 5
  B2 1 1
  B3 1 2 3
  B4 3 2 2 7
  B5 1 1
  B6 2 3 2 7
  小计 6 5 0 3 3 5 0 2 24
  C 组 C1 1 3 1 5
  C2 1 1
  C3 1 1
  C4 1 1 2
  C5 2 2
  C6 5 5
  小计 1 5 2 3 0 4 0 1 16
  总计 10 11 5 10 11 19 1 3 70
  表1显示,初级班A组偏误总数为30次,占发音总次数的25%。其中阳平和上声偏误较多。观察偏误的调型之后,我们发现调型偏误存在一定倾向性。第一,阳平的偏误全部被念成平调。而且有一半以上被念成高平调。第二,上声的偏误除了一个被念成中平调以外,全部念成了升调。第三,阴平的偏误以升调为主还包括降升调。由此可见,A组的声调调型偏误中,首先,以平调代替阳平的平调化现象很明显。其次,上声念成升调的现象较明显。
  中级班B组:偏误总数减少为24次,占发音总次数的20%。从中我们发现阴平的偏误与A组相比有大幅上升,但通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偏误集中在B4和B6两位发音人身上。于是我们对这两位发音人的样本进行了进一步地观察,结果发现这两位发音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五组单字调中至少三组的阴平、阳平、上声、连续发成升调或降升调,最后将去声发成降调,形成一种“升、升、升、降”的模式。我们认为这是由于维吾尔语语调模式的干扰造成的。在维吾尔语的语调当中,例举同类事物或数数字时常使用一种“升、升、升、降”的语调音高模式。这里的单字调朗读类似于这种句型,又由于发音人对汉语单字音高模式的掌握不稳固,因而产生了母语语调的负迁移作用,出现了用母语语调代替汉语声调的现象。如果撇开B4、B6两位发音人的特殊情况,B组中级班的调型偏误倾向与A组类似。阳平偏误最多,其次是上声偏误较多,表现为阳平的平调化倾向和上声的升调代替。略有不同的是B组的去声出现了两个偏误,倾向于平调。
  高级班C组:高级班的偏误总数减少更为明显,偏误总数为16个,占总发音次数的13.3%。其中阴平偏误6次;阳平偏误5次;上声偏误4次,去声偏误1次。阴平偏误6次中有5次是C6造成的。通过对C6的单独考察,发现他的阴平偏误成因与B组的B4、B6两位发音人相同,也是产生了“升、升、升、降”的错误模式。出现了母语语调的负迁移。将其除外我们发现,C组的调型偏误倾向同样表现为阳平、去声的平调化和上声的升调代替。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