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的特色年俗年货都是什么?

有哪些讲究?

第1个回答  2013-11-12
东北的年俗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 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要换上新装。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 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 可以荤素一齐上.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 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

席间,老少互相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 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天地桌”上供着大幅黄纸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诸佛”或“百份” (天地诸神像册),设大饼,蜜供、面鲜、果品、素菜、年糕、年饭为供品, 高点金字红烛与子午香,以表迎请诸神下界赐福。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 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 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

娱乐中佐以鲜果、糖果、干果杂拌儿、温朴、炒红果、蜜饯海棠等,边吃边玩 ,尽情享受,直至“接神”。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阖街硝烟浓”。 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

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 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

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东北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
满族的春节

满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一致,所谓“奉省岁事,满汉旧俗不同,久经同化,多已相类”(《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满汉旧俗不同”,满族年节有特殊的风情。

春节:节前要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张贴对联、窗花、挂笺(按旗属分别贴红、黄、兰、白色)、福字(沈阳市新民县辽滨塔村瓜尔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满族喜戴荷包,春节节前宫廷要例行赏赐王公大臣“岁岁平安”荷包,民间也互相赠送。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后在大门口放一横木以阻鬼魅进来。除夕也挂门神,以驱邪避鬼,这是吸收了汉族风俗的结果,门神约分为“将军门神”、“福禄门神”、“判子门神”、“娃娃门神”等。今沈阳故宫藏有宫廷门神。除夕夜分发“神纸”,其后晚辈男子到族内各家“辞岁”。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还要把几枚铜钱暗放饺子中,吃到者则“终岁大吉”。接神、辞岁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挑红灯,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宫廷中于腊月二十四日挂“天灯”,每夕上灯,至次年二月初三日。

元旦,俗称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冠,互相恭贺新春,谓之“拜年”。

吃饺子叫"揣元宝" 满族春节撷趣

天津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码子"换上,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吊钱儿: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

"破五":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藏族:藏历年,是西藏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藏历基本上与农历相同,藏历年也与春节相近,现在藏族人民也把春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

家家户户从腊月就开始忙碌起来,年前二十七日,备办年货。
二十九日,打扫室内外,清除烟尘,做到窗明几净;男的要剃头,女的要梳洗辫子,藏语叫“古捕”。在经堂佛像前陈设“五谷斗”,斗内插上青稞穗,以祈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有的还要插上孔雀翎,或用五彩绸布扎的雕翎。

在农牧区还喜欢用哈达捆扎一束青稞穗,挂于灶房上、或房门顶端的木椽上,并涂上牛毛和酥油,祈求畜旺、粮丰。各家各户浸泡青稞酒、用酥油或清油炸各种果子、制酥酪糕(用酥油和干酪制成的糕,藏语叫“特”)、做“融酥”(酥油融化而做成,藏语叫“英”)、煮好牛羊肉等。
二十九日晚上,煮九味粥,藏语叫“葛抖”。

大年三十,藏语叫“南旺”,晚上,家庭主妇要备好第二天清早用的引火柴。这样,初一早晨起来生火时,一点就着、一吹就燃,象征着新的一年,全家万事如意。

羌族:人民除羌历年(农历十月初一)外,春节也是隆重的节日,通称“过年”。除夕日中午贴门神、春联,晚上烧猪头、敬家神、吃团年饭,家家火塘的火,烧得特别的大,欢饮咂酒守岁;到鸡鸣时,各家各户放鞭炮、燃香烛、点燃劈柴,上各自的房顶,敬祀天神“白石神”。
苗族:初一早饭后,开始拜年。主人先给拜年者酒喝,再拿肉给他吃;离开时,要给拜年者一些糯米饭和钱,以此讨吉利。
彝族:初一起床后,第一件事即去挑水,全天用新水洗东西、煮饭,但不洗晒衣服,也不吃青菜。
朝鲜族:春节时,人们唱歌、跳舞,还到田间烧火堆,以驱害虫;妇女进行跳跷跷板、荡秋千等娱乐活动。
满族:该族分红、黄、蓝、白等四旗人,春节时,分别在门上贴红、黄、蓝、白挂旗,象征一年的吉祥开端。
傜族:春节期间,新婚夫妻到女方娘家拜年,在女家宴席上,父亲唱山歌,祝愿女儿、女婿恩爱和睦。
白族:主要活动有耍狮子、玩龙灯、踩高跷、放高升、抛绣球、表演“农家乐”、演唱“大本曲”及“吹吹腔”等等。
哈尼族:前一年嫁出去的姑娘,春节期间至村外山林聚会,互相倾吐自己的新婚生活,严禁其他男女偷听。
傣族:举行各种喜庆活动。新婚夫妇则带礼物回娘家拜年。

北京

年味儿最浓 讲究也最多

大多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

山东

年饭不说话 囫囵吞饺子

山东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浙江

农家打年糕 重拾旧滋味

这几日,浙江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雅溪镇西溪村热闹非凡,很多杭州等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居民驱车赶到这里体验打年糕、磨豆腐花、炸爆米花、蒸千层糕等浙东农村春节民俗活动。

广东

百年花市 飘香万家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朵朵红花鲜,朵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一首地地道道的广东童谣《行花街》,形象地唱出了广东家家户户逛春节花市的盛况。百年花市,一轴独树一帜的人文长卷,在不知不觉间承载了热闹的民俗情结,成为广东人过年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关部门最近透露,迎春花市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台湾

炮炸寒单爷 震撼迎新年

寒单爷的的传说有数种版本,发展出来的炮炸寒单爷民俗,有除瘟作用及意味着炸走贫穷和孤寒,地方民众相信鞭炮炸得愈多,来年运势也会愈旺。炮炸寒单爷早期在台湾许多城镇都有,但以台东炸寒单爷最知名
第2个回答  2013-11-12
吃的东西、玩的东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