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中考了,请大家提供一些语文和英语的吸引人的作文素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5-27
记叙文写作
一、 多角度写实,避免空洞
1、 调动多种感官,运用艺术通感。
(1)、运用多种感官:
《雨让我陶醉》文中
“雨落在地上,“开”出朵朵美丽的花,美极了。落在叶子上的雨形成小水珠,那些小水珠啊,活泼地舞动身体,在叶片上旋转滑步。叶片经过雨的洗涤显得更加翠绿,仿佛那“绿”要顺着叶芝滴下来。(视觉)
嘘,闭上眼睛听那雨声!那是天使在歌唱,那歌声悠扬婉转,乃至心也跟着跳跃,跟着舞动。尽情地接受雨的祝福吧!(听觉)
咦,一股清幽的泥土香味随着呼吸进入身体,融化在心里,舒服极了,身体仿佛在清香里拂动,正飘向天空,遨游星河。”(嗅觉)(感觉)
(2)、 运用艺术通感
《荷塘月色》文中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借用听觉之感写嗅觉。
2、 正面侧面相结合
例:《醉人的“红辣椒”》中“那是1988年春意正浓的一个上午,写稿写累了,我打开电视机想轻松一下。嘿,好棒,著名作曲家徐沛东正在讲歌曲创作呢!他的那句颇有魅力的‘‘牛铃摇春光”,曾几度把我摇回到童年故乡的春光里去;牛铃在绿色的野上丁当作响,让人流连忘返。这回可得好好听听他的经验之谈了。但是——忽然,我的眼前闪出一片红光来——是一群红辣椒打扮的姑娘,一阵风似的在电视屏幕上向我扑过来。这一扑,可把徐沛东的音容笑貌全给扑没了。(用作曲家徐沛东的音乐魅力来铺垫侧面衬托红辣椒姑娘优美迷人的舞姿)
她们的头巾是红的,衣衫是红的,水裤是红的,连鞋袜也是红的。这使我早在童年时代就被一个个刚下轿的新媳妇们的红衣服染红的心,又欢动起来。(正面写姑娘们眩目的美)
3、 环境烘托,景物渲染
例:《守岁》中 “ “啪——”一声轻轻的炸响惊醒了我,我强睁开眼。堂屋中央,一个风干的大树桩下,正燃着红彤彤的半边火球,没有火苗,没有烟雾。
‘噗——’火旁的瓦壶呼啦呼啦地响了,像千军万马在奔突;冒出的开水,溅在火灰上,腾起的滚滚热气和着白色的烟雾和灰烬,翻滚着涌向屋顶。“
“几声巨大的震天雷后,“劈里啪啦劈里啪啦”,鞭炮声接连不断,满世界都沸腾了。空气中氤氲着火药浓郁的芳香,我们跑着跳着去捡那些未炸的鞭炮,去挨家挨户地拜年。环境描写突出新年的喜庆欢快。
4、 虚实结合
关于他的传说可多着哩!
说他见山则喜,离山则忧,出了山就像丢了魂儿。可一进山呢,能对山石说话,跟草木谈心,对着山花唱曲曲儿。
说他能懂禽言兽语,鸟儿跟他解闷,山羊跟他谈心,小兔子也肯依他睡一大觉,连熊瞎子见了他还要作个揖呢!
说是有一年起了山火,他奋力去扑,自己也成了火人儿,还在拼命扑火,正好一场山雨倾盆似的浇了下来,浇灭了山火,也把他淋成了个水人儿。他一摸下巴,胡子没了,笑道:“嘿,又年轻了十岁!”

5、时空变化写
例:宗璞的《二月兰》中写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的二月兰,斯诺墓所在的小山后面的二月兰,我家附近的二月兰。(空间转换)
“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房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作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好像原有一大张绚烂的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时间变化)
5、 天气变化
如写柳树,写阴雨天时的柳,再写丽日时的柳,就会更全面地展示柳的风姿
6、 点面结合
一场争论
三(2)班的教室可真热闹,老远就听见叽叽喳喳的吵嚷声。我是个爱看热闹的人,一听到那儿有声,便径直跑了进去。
今天三(2)班成了“女儿国”了,全班的女生都在。有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有的干脆坐在桌子上,占据着有利的地势,真有点泰山压顶的气势。她们在议论什么呢?原来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了,班上的前10名都是男生,“女才子”刘婷婷才排了个第11名,这下可炸营了。男生们得意洋洋,女生们垂头丧气。
面容清瘦的李梅嘟嘟囔囔地说:“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的女生都比男生强,可一到中学就不行了。脑子越来越笨,成绩越来越差;男生步步提高,我们节节后退,可惜,我不是个男的。唉!”说着,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口齿清楚、声音清脆的班长张炜不同意她的看法,说:“我们之所以不如男生,并不是自己的脑子笨,而是不努力,一天到晚就想着穿着打扮,眼睛专爱看别人的新衣服,真没出息!”
爱打扮的丽丽不愿意听了:“有钱不买新衣服,难道穿得破破烂烂好?哼!”说完,她耸了耸鼻子,还扭了一下屁股,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
7、 运用想象联想
在坪坝上竞赛的场面最壮阔,“沙场秋点兵”或者能有那种气派。不,阵容相似,热闹不够。那是盛大的节日赛会的场面。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呢?你看,整齐的纺车行列,精神饱满的竞赛者队伍。一声号令,百车齐鸣, 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上机群起飞的气势。哪里是竞赛,是万马奔腾,在共同完成一项战斗任务。《记一辆纺车》
8、 运用写人的四种典型描写方法
我想他大概不会听我说话吧,要不然,他怎么会如此机械,自始至终连看也不看我一眼!于是,我感到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心理)
他静静地看着我,吃惊、疑惑、不安写满了他的眸子。他的唇张了几下,却不见有一个字从唇边滑落。他的喉结抖了几抖,终于挤出一句话:“你怎么不说话了?怎么不说说学校的情况?怎么不说那个姚明和苏有朋了?”(神态动作语言) 选自《懂你》
9、 动静结合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一动也懒得动,在枝上打着卷。(静)。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动)
10、 化大为小
如《开端》一题,很大,要会化小,具体到某一方面的开端,如勇敢,自信、坚强、体贴父母等,就引起你变化的某件事写起,就不会泛泛来写,以致空洞。
二、 怎样使语言生动形象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精妙、富有文采,令人百读不厌。而有的文章,虽然有好的立意和构思,但因为语言无味,不能给人以形象的直感,也难以成为别人爱看的佳作。因此,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力,对于提高文章的可读性至关重要。怎样才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用形象描写代替抽象交代
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繁忙的工作过后,女孩也开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过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颜文静《寻人启事》)
两句话虽然都是表达“女孩儿想家了” 句(1)只是交代, “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
而句(2)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 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具体形象来表现 “想家”,这样的“想家”就具体可感。尤其 是“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了思念萦怀、 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很容易使人想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等等诗句,所以绐人的印 象特别深刻。•平时我们的口语中也有很多类似 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人“贪婪”,我们用“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来表达,说一个人没有 血性,用“三锥子扎不出血来”等等,都是用 形象代替抽象的例子。 用形象代替抽象,恰当地选用修辞方法是一 个重要方面。请看下面几例:
(3)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 般。(朱自清《绿》)
(4)梅雨河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同上)
(5)一匹英国马在马尔斯广场跑一圈只消四分钟,昨天它围着乔治小姐跑上一圈,整整用了五分钟。(法•莫鲁阿《三仲马》)
例(3)通过形象的比喻,使亭子的形状和气势如在眼前。例④用“招引”不用“吸引”,把梅雨潭闪闪的绿色人格化,使抽象事物有了生命。例(5)通过夸张使乔治小姐的形体形象牢牢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修辞的巧妙运用,能突出事物的主体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清晰,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对增强语言的形象生动性很有帮助。
2、用词精当,力求传神
用词精当,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首先是用词准确。法国小说家福楼拜说: “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写作中,我们只有找到这“唯有”的“一个”词,才算精当,才能传神。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当华老栓夫妇准备买人血馒头时,作者写道: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 “掏”字用得好,它写出了华大妈对这一包洋钱的珍惜。这辛勤的血汗钱来之不易,一定放得比较严实,那是非“掏”不可的。如果把“掏”换成 “拿”或“摸”,那意味就相去甚远了。
再看下面的句子: “火更大了,烟弥漫在整个房间里,通红的火舌要舔着楼板了。” 其中“火舌”就比“火苗”或“火焰”更准确更形象。一个“舔”字,则更生动地写出了火焰将要燃着楼板的情景,给人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除了准确之外,要使语言形象生动,还要注意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让语言活起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并没有特殊行动的词语,但我们感到它很生动,就是因为作者把无形的、无生命的东西当作有形的、有生命的东西来写,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效果
避免用词的重复、单调,也是取得生动效果的一个方法,请看一段描写节日礼花的文章:
“刹那间,广场上空百花齐放,有的如鸿雁飞舞,有的像钢花四溅,有的似麦穗荡漾。这光彩夺目的景象,宛如一千只孔雀开屏。”“如” “像” “似” “宛如”,这几个动词在表意上没有什么区别,但作者在这里变幻使用就使得文章用词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从而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3、绘形绘声绘色的方法
这种写法是要把自然中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具体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陀思妥耶夫斯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 “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的跳着。”(转引秦牧《语林采英》)这就绘形绘声了;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中写瞿塘峡,就主要运用了这种手法: “……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作者通过绘声绘色的手法,极力描写三峡山势的峭拔、水势的凶猛,使人如临其境,惊心动魄,给人以形象真实的感觉。
4、运用隐语
这里所说的隐语有点类似于‘修辞中的讳饰或婉曲,也有点类似于谜底比较明白的谜语。比如我们不说“时值九月”,而说“菊花吐蕊的时候”;不说“太阳快落山了”,而说“太阳在吻西边的山头了”;不说“大树已经枯萎”,而说“大树已失去了青春”;不说“生命的老年”,而说“生命的夕阳”等等。这些话意不浅露,语不穷尽,透露着语言的智慧。下面是当代诗人郑成义的一段自我介绍,由于运用了隐语,颇具情趣:“倘若倒回四十岁,我年方十八。落在浙江山地,移在上海厂中。只因根底太浅,老不成材,平均四年才萌一叶——最新的两片是宁夏出版的《万弦琴》和上海出版的《湖岛》。”作者没有直白地介绍自己的年龄、籍贯、履历及创作情况,而。是谜语似的诉诸读者,避免了老生常谈,给人生动活泼、耳目一新的感觉。
5、把句子写得俏皮些
文章过于严肃,免不了给人以沉重感和压抑感;而来点幽默,讲点俏皮的话,不仅读起来感到活泼有趣,而且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文采。请看王锋的散文《家添小壮丁》中开头的片段:
“2001年岁末,一个晴朗的日子,随着一声不算洪亮的啼哭,家里人平均升了一辈,很荣幸,我也荣升为舅舅了。……小家伙可不管这些,嘴巴撇成瓢状,扯开喉咙只管哭他的。我想男子汉大丈夫有泪不轻弹,看他都嚎上了,定有什么伤心事!姐姐哄着抱起来,小家伙像知道事似的张开小嘴,四处寻找“食堂”;喉咙还急急地发出“哼哼”的声音,原来饿了,看他那副吃相,没准儿前世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吧!”
作者夸张性的用词、超前性的沟通,使文章具有了特有的氛围和情调。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一定会忍俊不禁。再如三毛(似曾相识燕归来》中,不说“无风”,却俏皮地说“风,不知躲到哪里睡觉去了”;不说“屋里尽是尘土垃圾”,却幽默地写道: “还有尘和垃圾,都比光有本事,光都不能到,它却每时都能光临寒舍。”环境如此恶劣,却写得如此轻松,展示了作者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章的器
具是语言文字,因为它是描绘景物、塑造形象的唯一材料。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
学习和锻炼,学会使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力求使语言形象生动,从而使我们的文章意味无
穷,大放异彩。
三、灵活的整体表现手法,给文章添彩
1、 先抑后扬
例文:
臭 菊
内蒙古 柔立新
小时候,我跟爸爸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这花的国土上,我见过雍容华贵的牡丹,清高多姿的荷花,更见过神秘的昙花,如血的杜鹃,但这些花几乎都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日子久了便渐渐淡忘了;倒是去年暑假,我在二姨家度假,那北国土地上到处可见的、普通的臭菊,使我终生难忘它。
那是去年八月,我应二姨邀请。到乌尔旗汗镇去度假。
走进二姨家院子,满眼都是花:宽敞的大院两旁整齐地种着各种花,只有中间留着一条狭窄的通道:我向来喜欢花,不禁蹲下身来看:金丝荷叶在清风中颤动着纤枝媚骨,虞美人花也娇滴滴地看着太阳……可我很快地发现这些花只种了有数的几棵,其余大都是臭菊:更大的叶子,举着小小的深红
色的花朵,同别的花相比,不消说逊色多了。二姨见我看花,对我说: “这都是你二姨父种的:”噢!是那个“憨老头”,我想怪不得,净种些破花;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二姨父的样子。
我只见过二姨父几面,那都是过年时他到姥姥家拜年时见到的。他是乌尔旗汗林业局财务科科长。在我印象中,他永远穿一件灰色中山装,裹着他矮小的身子,脸上过早地堆满了皱纹,看上去比我爸爸还老许多。他姓韩,可我的那些姨父们总喊他“老憨”,言外之意人人明白。我也觉得他确实有些“憨”。比如有一次过年,几位姨父一起喝酒,四姨父对他说:“听说你们那林业局有许多桦树皮,下回来带点儿吧?”这点小事,对他来说只消一句话就办得成的,他却吭哧半天才说:“等再发了票我一定给你买,现在不行,
是公家的。”——听听,有多憨!弄得姨父们都瞧不起他。我呢,从此,背地里叫他“憨老头”了。
称他“憨老头”,确实不冤枉他。就说他家吧,他在那也算个不小的官儿,林场里有许多木头,可他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不过,他对我倒蛮好,我也觉得他为人诚心、朴实,很敬重他。
二姨父很喜欢臭菊,没事就浇水,没完没了地摆弄。我很不理解他为什么喜欢这普普通通的臭菊。瞧,深红的颜色,小小的花,那样的几片花瓣,一点儿也不起眼。别的花经常招蜂引蝶,却从未见过一只蛾子在臭菊上落过。我闻了闻,呀!什么味,不香不说,还难闻着呢,怪不得叫“臭菊”!我问二姨父为什么喜欢这花,他笑着说: “自己想想看。”哼!这“憨老头”!
不久,不知为什么,院里的花生了许多小白虫子,它们附在花的叶子上,吸着液汁,密密麻麻的,让人讨厌。尽管我经常用水浇它们,白虫子却总是有增无减。渐渐地,娇艳的虞美人花枯萎了,金丝荷叶再也无力生出一个个小小的花苞。但是,我惊奇地发现,满园臭菊竟没有一棵染上虫子的,它们越开越艳,花也越开越多了。我问二姨父为什么,他仍笑笑说:“自己想想看。”哼!这“憨老头”,一定是自己也不知道。
一天,二姨父下班回来,脸色沉沉的,进院就一动不动地蹲在花旁,两眼死死盯着怒放的臭菊,后来又来了几位客人,大家都劝他想开点。从他们的谈话中,我明白了,前几天二姨父的几位领导以开会为由,用公款游山玩水,却要他给报销。他认为不合法,没报。没想到今天领导就宣布因工作需要,调二姨父到“计生办”,我虽笑二姨父太憨,但又觉得他做得对,所以客人一走,我就去安慰他。
我正不知说什么好,二姨父开口了:“立新,喜欢这花吗?”我未置可否,他又说:“以前你问我这花为什么不长虫子,现在我告诉你,就因为它有与众不同的香味。别的花香招来的有蝴蝶、蜜蜂,更易招来虫子。可它,凭自己独特的香味,使虫子敬而远之。”我心里一动,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是的,臭菊靠自己与众不同的香味保持自己的清高,同时也因为它敢于保留这独特的香味而受人歧视,甚至被人称为“臭菊”,这是何等不公平!我忽然觉得二姨父不正像这臭菊吗?今天,像二姨父这样的人又何止少数?他们虽然可能被
人瞧不起,甚至受打击,但我相信历史总有一天会做出公正的判决的。
第二天早起,下了很重的霜,遭虫劫后,幸存的花都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只有臭菊,同往常一样傲然挺立,花红得更耀眼了。这花是不畏严寒的!
二姨父出来了,神情同往常一样,见我盯着他,憨憨地一笑:“到哪都是一样工作:”他走了,向着初升的太阳,他的背影在我眼里第一次这么高大:
太阳升起来了,霜总要退的:
我望着臭菊花,它们仍旧那样不娇不媚,不卑不亢。霜在它面前失去了威力。多么顽强的菊花呵!
暑假后,我特意向二姨要了许多花籽。但愿臭菊能开遍人间。
我爱臭菊,我更爱具有臭菊性格的人。
2、 对比反衬
萌 芽
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一个小男孩吃葡萄时把葡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问:“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
“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来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我好奇了。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孩子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为他种下的葡萄浇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发呆,眼中净是希望,以至于院子里其他小孩叫他去玩,他也不理。显然,他沉浸在他的希望里。
男孩的家长几天后才发现男孩的古怪。这天,家里正好酱油用完了,男孩正蹲在门外,他父亲叫他买酱油,连叫了几声,没人应,出去一看,发现男孩呆呆地蹲在花盆前,父亲便说:“你蹲在这里干什么?叫你几声都听不见,你心到哪去了?买酱油去!”说着,便递钱给了孩子。
过了很久,男孩还没把酱油买回来,孩子的父亲慌了,忙走出去。一出门,就见孩子还蹲在门口的花盆前,手里捏着他给的钱。
孩子的父亲生气了,过去一把扯着孩子的手,呵斥道:“你怎么搞的?叫你去买酱油,你还死在这里?”
孩子的心思还在花盆里,葡萄核埋进去很久了,还没发芽,孩子有些失望了,他说:“我在想,这葡萄怎么不发芽?”
孩子的父亲听了,更气了,大声说: “以前就跟你说过,你这样做没用,你真是执迷不悟。”说着打了孩子一个耳光,并举起花盆,把它摔碎了。
孩子看着满地的泥土与碎片,哭了。
男孩毕竟还小,他在沉默了几天后,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又开始和院里的小孩一起玩
一星期后,也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吃葡萄时也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我想过去告诉她葡萄核长不出葡萄,但还没等我过去,男孩也看见了,男孩走了过去,跟女孩说:“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
“种葡萄要用葡萄藤插栽,你这样种不出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女孩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真的.你这样做没用.我以前也这样做过,没用的。”
“种下去要每天浇水,你知道吗?”
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几天后,女孩的花盆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开心极了。我看见她把院子里的小孩都叫去看,也叫了男孩,但男孩没去,男孩在一群孩子围着花盆时,一个人躲在一边流泪了。
我看见男孩流泪,走过去,我说:“你怎么在这里流泪?”
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3、 标题设喻,一线串文
例文: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尤天晨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
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第2个回答  2012-05-28
人生的挑战
挑战,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着挑战,挑战现在,挑战未来,更主要的是挑战自己。

挑战自己,就要放飞我们的生命,也许高处不胜寒,也许前方很渺茫,即使是黄昏,也必然布满歌唱的流霞。所以,只要战胜自己,就会取得胜利。

其实,更高的山并不是在人的身旁,而在人的心里。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迈开的第一步是挑战,改变不适当的习惯是挑战,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是挑战,承认错误也是一种挑战……

从前有四个旅行者,他们一起寻找传说中神奇的仙果,他们怀着不同的愿望,但都为了一个目的,一起出发了,他们历辛艰苦,互相搀扶,互相鼓动,艰难采着每一步。岁月的刻刀磨去了他们年少的轻狂,在他们的额头眼角刻下沧桑。他们开始衰老。他们中的三个人都放弃了,可是只有其中的一个人一次次挑战极限,死里逃生,长的像他五十年不停追寻的漫长历程。

终于有一天,他踏上了一块平地,他的手和脸已苍老得失去了知觉,只有一颗心依然顽强跳动,他看不明听不清,只能用心细细地感觉到这片土地,闻到叶的清香,花的浓烈,果的馥郁。他吃力地摘下一枚软果,咬了一口,奇迹般出现了,他清晰地看见果树成行。只有亲自摘品采新鲜的仙果,才能是最大的收获。

三个人面面相觑,是后悔自己的不坚持还是懊丧自己没有挑战自己,他们失败了,好后悔!这是因为没有成功地挑战自己。

失去月亮,再不能失去星星,再努力一点,前方有梦 ,可追梦的脚步是艰难的,前路茫茫,有些心怯,有些迷茫,只有先挑战自己,才能够成功地挑战人生,相信风雨洗礼后,天空才能出现彩虹!

我们要欢笑地面对人生,只有经过挑战,才能磨练出自己的意志和成就。
第3个回答  2012-05-27
难忘的徐州之行
徐州自古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被人们誉为 “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这个星期六,我们宿迁晚报小记者团,便赴徐州开始了一次有益的旅行。
首先来到的是颇负盛名的龟山汉墓。一进通道,一道红色的光线射了出来,大家都被吓了一跳。再听导游阿姨仔细一讲,原来,这是一道测试通道笔直程度的激光。走进大厅,正中有一根十分粗的擎天柱,我走近柱子,仔细地地打量一下,发现柱子上和墙上、都有一些鼓起来的小包,我迷惑不已,连忙跑到导游阿姨那,阿姨说:“这是以前皇上的歌舞厅,以前的人不是太懂天上的星星,所以这的每一个小包都代表一个人。”“噢!”我恍然大悟。紧接着,我们奔又向墓室内部走去。只见,墓室中央放置着一口巨大的棺椁,上面雕刻着精美绝伦的图案,我凑上前去,凝视欣赏着,真为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汽车载着我们驶往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只见巨石磷峋,林壑幽美,这就是美丽的云龙山。它由九节山头组成,南北走向,蜿蜒如龙,因山上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刚开始,我爬得很轻松,几乎是一步两个台阶,边跳边走的,渐渐的,我感觉到累了,脚步也放慢了一点,当爬到山顶的时候,我已是气喘吁吁。云龙山有两个地放令我感受最深,一个是系满了红布条的大树,听人你家说,只要在红布条上写下愿望,系在树上,愿望就能实现。还有一个就是山顶的那一个大平台,站在平台上,徐州的美景尽收眼底,近处云龙湖在阳光下波光粼粼,远处一座座高楼林立。
最后,我们怀着庄严肃穆的心情参观了淮海纪念塔。一进门,陈毅元帅亲笔题写的 “淮海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格外雄壮。进馆以后,导游阿姨向我们介绍了淮海战役那一幕幕悲壮激烈的情景故事。忆昔思今,我不由感叹,解放军多么伟大呀!正是他们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才能解放全中国,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之林,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短暂而又难忘的一日活动,我既欣赏了历史名城徐州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也受到了一次难忘的红色教育,小记者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第4个回答  2012-05-31
到第一答疑网去看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