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相是什么如题,还有是否有我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8-01
佛教中讲到相比较多,如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生相、住相、异相、灭相”等;有“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等;有“有相、知相、识相、缘相、增上相、因相、果相等。佛教中相的梵语为laks!an!a,是指物质的形相或状态之意,相是对于物质的性质、本体来说的,即指诸法之形像状态。

  佛教中的相有无、有区别。“无相”就是外离一切相意思,因为原始佛教是讲“无常”,“无我”,“无常”是说明世界上一起物质都是变化着的,没有永恒不变的物质。“无我”是就是连我自己的身体,也是五蕴和合的暂时现象,人的生、老、病、死也是变化的,就不能执着个我字,要无我,无我等于无相。所以要外离一切法相。如能在起心动念之中排除一切杂念并且不执着于一切法想而离相,这就是“无相”。“无相”也叫“实相般若”禅宗六祖慧能法师说:“外离一切相,是名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这就是法体的“实相般若”。《金刚经》上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可见,无相即是实相。实相真如无相,佛性无相,自我本心也无相。只是你后天有个执着的我,才会生出种种烦恼、欢喜和痛苦。在智慧修养上离开了我才是“无相”,也就是“涅槃”,“涅槃”不是指人的生命结束,而是智慧修养上的升华,佛教讲是般若,即大智慧。所以在小乘佛教上讲就是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这就是“无相”的道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