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绝句》一共有四首,它的诗意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诗意:此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扩展资料

这首诗和唐代诗人孟浩然的那首“春眠不觉晓”一样,写的都是春天早上明媚秀丽的情景。一大早,杜甫就在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中醒来,他循声望去,门外翠绿的柳树上,两只可爱的小黄鹂,边跳边唱在做游戏呢。

好像在叫:“春天到了,春天到了,快出来玩,别睡大觉”,真有意思。诗人再抬头望望湛蓝的天空,天上万里无云,天空就像一块透明的蓝宝石,非常漂亮,远处一群白鹭排成一行,轻轻拍打着翅膀,在蓝天上慢慢飞过。真美啊,杜甫心想。

他就想出了这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他转过头去,西边的山岭在蓝天下闪闪发光,原来是冬天的雪还没融化,堆积在山顶上,好像给尖尖的山头戴上了一顶白色的帽子。

他从屋子里慢慢走出来,阳光暖暖的,晒在身上很舒服,他走到河边,河里停留着几艘大船,船夫们忙忙碌碌,升起巨大的船帆,准备驾船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呢。春天到了,一年的工作又要准备开始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2

《绝句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四首诗的字面意思:

其一: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的,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想和阮生在松下谈古论今。

其二: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其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其四: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漫入草亭。“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的根在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分析:第一首诗是组诗之纲,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再写诗人对生活的朴素要求,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第二首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谓溪下有蛟龙,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而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第三首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第四首诗赋写药圃,就药寄慨,描述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并描绘其生长于隙地的根部形状。其中第三首绝句曾入选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全诗用词简练,用字精准,用意单纯,用情至真,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08
绝句
唐代: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第三句,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
第3个回答  2019-09-20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全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深感当时政治黑暗,毅然辞官,一路西下,经秦州、同谷等地来到四川成都,居于浣花溪畔。并在那里建立草堂一座,在成都生活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期间与严武结交甚密,严武荐其为剑南节度使蜀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并赐绯鱼袋。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第4个回答  2019-09-20
这首杜甫绝句的诗意为: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娓娓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直的冲向那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边,可以望见远处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的船只,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