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平:文字传奇史话|楔形文字19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19. 亚述牛人拉萨姆

英国考古学者莱亚德在库云吉克不仅找到了尼尼微,而且在古城的西南宫挖出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的图书馆,这是楔形文字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件。

1851年底,莱亚德功成名就,激流勇退,转向从政当上了议员,把未竞的考古事业统统转给了他的门生兼助手霍尔木兹德·拉萨姆。拉萨姆同样传承了莱亚德的好运气,在尼尼微的北宫发掘出辛那赫里布的孙子、亚述巴尼拔国王的图书馆和国王猎狮图浮雕,出土更多的楔形文泥板图书和器物,使得祖孙两代国王的楔形文字泥板累积达到2.5-3万片之巨,再一次震惊了世界。

与罗林森、博塔、莱亚德等西方学者不同,拉萨姆本人就是土生土长于摩苏尔的亚述人,20岁那年师从莱亚德加入考古队伍,成了亚述楔形文字考古研究的“牛人”。

从照片上看,长着漂亮的络腮胡、身着民族服饰的拉萨姆英俊潇洒,深得莱亚德喜爱。莱亚德甚至自己掏钱送这个亚述年轻人到英国牛津大学脱产学习了近两年,亲自带着后者转战伊拉克各地的现场实习考古。

亚述人拉萨姆不负师恩,在莱亚德转行从政后,他接棒继续代表大英博物馆,在亚述和巴比伦多次领队发掘,并获得许多重要的发现,被公认是中东和亚述本土的第一批考古学者,获得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和维多利亚学院研究员等诸多荣誉头衔。

拉萨姆的最大功绩,在于他用亲手发掘和整理的海量楔形文字泥板,让世界认识了亚述巴尼拔国王图书馆。

我们知道,文字的组合构成文章,文章的集合成为图书,而图书之集大成者为图书馆,它是人类知识和智慧最珍贵的结晶。阿根廷著名作家、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曾说过:“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而这种图书馆最典型的模样,应该像我们曾经参观过的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图书馆,欣克斯神父的母校书库。

但是,全球最早的“天堂”——亚述巴尼拔国王图书馆,被英国作家威尔斯在《历史大纲——人类的全部故事》里赞誉为“世界上最宝贵的历史资料来源”,却是由黏土泥板构成。

由于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泥板和出土文物早就运到了大英博物馆,我们只能在那里“聆听”拉萨姆讲解亚述楔形文字和亚述巴尼拔国王陛下的“文治武功”——为什么在亚述帝国最后一代君王手里,会出现楔形文字应用的高峰?

站在大英博物馆的亚述厅,拉萨姆首先介绍的是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出土的黏土棱形圆柱,十个棱面上密密麻麻刻满了楔形文字,可称为“套装史书”。制作于前 643年,直径约20厘米、高约50厘米的圆柱被正式命名为“拉萨姆圆柱”,是亚述巴尼拔国王的楔形文字记功碑,他执政编年史中最完整的记录,详细描述了国王对付各种敌人的九大战役。

 “请看,这个符号(下图左),就是‘亚述’一词的楔形文写法,”拉萨姆用手指着拉萨姆圆柱上方的文字笑着说道,“而‘亚述巴尼拔’的楔形字写法是这个样子(下图右)。”

“诸位再看”,拉萨姆继续说,“从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到新亚述时期,楔形字的外形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例如,下面所示的第一行阿卡德楔形字为复杂字形(繁体字),而第二行新亚述楔形字为简单字形(简化字)。这些变化,都可以在拉萨姆圆柱上找到例证。”

拉萨姆所说的“新亚述楔形字”即亚述方言的阿卡德楔形文字,用来表达同为闪语系、语音基本相似的亚述语,拼写的变化较小。然而,新亚述楔形字体从古巴比伦楔形字体中分化出来,笔划达到了简化和规范的顶峰,最后的简化字甚至把斜笔划变成了横笔或竖笔划,与古字体外形的差距越来越远,实现了第三次文字体变革(至于为什么是“第三次”,读者今后会知道它的原因)。

此外,新亚述楔形字仍是表意和音节的混合文字,楔形字符的笔画组合减少到570个,常用的只有300个,比古巴比伦少了一半。它进一步发展了表音的音节符号,后期逐渐接近音节文字。

此时的拉萨姆没有停止他关于“拉萨姆圆柱”的讲话:“如果大家想要详细了解十个棱面上楔形文字的内容和它们的读音,乔治·史密斯先生已把全文作了翻译,我们列出了其中的一个局部,大家可以读到亚述巴尼拔国王镇压埃及叛乱、打败黑法老、平定巴比伦、进攻阿拉伯半岛、征服并毁灭埃兰帝国等历史故事。”

由拉萨姆列出、史密斯翻译的这幅楔形文字局部图,也为读者直观了解新亚述楔形字的写法、拉丁文注音和英语译文(每一序号的顺序三行),给出了具体的实例。

读者也可以返回去看看第8章的贝希斯敦(Behistun)铭文局部示例,比较一下新亚述楔形字与罗林森翻译的波斯楔形字的差异。虽然再次进行了字体的简化改革,新亚述楔形字体笔划的简洁程度,似乎还是不如后代的波斯楔形文字。

返回>目录&序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