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过赵姬、敢与华阳斗、对嬴政下手,夏太后被严重低估,墓葬为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强过赵姬、敢与华阳斗、对嬴政下手,夏太后被严重低估,墓葬为证

《大秦赋之天下》里,夏太后估计是最被低估的女人了,剧中的她得不到嬴柱的宠爱,常年被华阳太后压制,在立太子之事上毫无发言权,甚至比赵太后的力量都要弱小,似乎一直是个碌碌无为的角色。

实际上,夏太后的能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她不仅实力远在赵姬之上,而且也敢与华阳太后斗,甚至为了立自己的人为太子而对嬴政下手,是秦国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力量。14年前,一处墓地的出土,更加证实了这一说法。

01千年古墓重现人间

文字也许会说谎,有时史书也有误载,或者有意抹黑,因为 历史 一般都是当朝写前朝,出于美化当朝的目的,有时会在史书个别地方动手脚。但是,文物和墓葬不会说谎,穿越千年的古文物,向现在的人们无声诉说着过往的 历史 。

2006年,西安一所高校准备建设新校区,却意外发现了秦国的陵墓,而且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陵园遗址,仅占地就有260余亩,核心大墓之外,还有13个陪葬坑。

整个陵墓规模宏大,尽管被盗过,但还是出土了玉器和陶器等文物,尤其是"六马鞍车",表明了这座墓葬主人的级别非常高,因为在秦国,只有天子级别的人才能享受"天子驾六"的规格。细心的观众,在《大秦赋》中也会发现秦王驾车的时候是有六匹马的,而吕不韦等人的马车就不敢有六匹。

根据专家对现场的勘探、对出土文物的鉴定,再结合 历史 文献资料,这座陵墓的主人当属夏太后。如此规模宏大的陵墓,短时间内是完不成的,也就是说,这座陵墓在夏太后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修建了。这并不奇怪,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很多帝王如秦始皇,在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修建自己的帝陵了。

夏太后之墓被称为"中国大二大墓葬",仅次于秦公一号大墓,既然如此,如果夏太后活着的时候势力弱小,又怎么可能修建级别如此之高、规模如此之大的陵墓呢?所以,《大秦赋》中将夏太后演绎得过于碌碌无为,实在是个失误。

02因祸得福的夏姬母子

此韩国非彼韩国,这里的韩国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曾经的战国七雄之一。这个时期,王女嫁到别国或者两国之间互换质子的行为经常发生,王族之间的每一场婚姻,背后都是不同诸侯国的政治联姻,夏太后的背后则是韩国。

战国时期,王女嫁到他国,并不是以其姓氏相称,通常是将国名放在前面,比如秦始皇的生母来自赵国便称为赵姬,秦始皇的弟弟成蟜之母来自韩国,便称为韩夫人。嫁到秦国的夏太后,当时被称为夏姬或者夏夫人,当时夏朝早就被商所灭,那么夏姬为何会来自韩国呢?

原来,夏姬原先所生活的区域,与韩国的区域基本一致,所以基本可以推断夏姬来自韩国,与韩国贵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如同华阳夫人与楚国关系密切一样。在战国时期,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想办法壮大姻亲国王后、王妃的力量,韩国自然也不会浪费这个机会。

不过夏姬并没有得到当时安国君嬴柱的独宠,但不代表夏姬没有能量。夏姬为安国君嬴柱生下一子,名为嬴异人,未来的秦庄襄王。因为安国君嬴柱独宠华阳夫人,夏姬母子得不到重视,只得蛰伏等待时机。

后来嬴异人干脆被派往赵国当质子,因为秦赵经常交战,嬴异人在赵国时常面临生命危险。"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看起来危险的工作,却让嬴异人意外遇到了大商人吕不韦,吕不韦按照"奇货可居"的生意法则,对嬴异人进行了"宣传包装",嬴异人声名鹊起。

在秦赵交战最激烈的时候,吕不韦抛弃巨额家产,携带嬴异人跑回咸阳。在吕不韦多方活动下,终于说服华阳夫人立嬴异人为嫡长子。当时安国君嬴柱已经被立为太子多年,他和华阳夫人一直没有生下孩子,嬴异人被收为太子的嫡长子,将来太子登基,嬴异人便顺理成章成为太子,前途可期。在这方面,不得不佩服吕不韦的谋略和精明。

虽然中间遇到安国君嬴柱儿子嬴奚的阻挠,但也是有惊无险。后来安国君嬴柱登基成为秦王,嬴异人成为太子;嬴柱去世后,嬴异人继位成为秦王,尊称养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尊生母夏姬为夏太后,而嬴异人的妻子赵姬自然就是王后了。

03被严重低估的夏太后

嬴异人当了秦王,虽然华阳太后排名在夏太后前面,但是夏太后毕竟是嬴异人的亲生母亲,而且背后还有韩国贵族势力,所以不可能一直甘于寂寞,任人摆布。

在《大秦赋》中,韩霓是华阳太后为嬴异人选取的妻子,实际上这是不合常理的。按照秦朝的惯例,儿子娶亲,一般是由生母做主,而且会选择娘家人。基本可以确定的是,韩夫人来自韩国,是由夏太后选择的娘家人,这从后面成蟜出使韩国立下大功便可以看出来。

如果由华阳太后选择,她一定会选择楚国的娘家人,事实上,华阳太后后来确实选择了娘家人嫁给了嬴政,还生下了公子扶苏,可是因为嬴政与楚系一派的恩恩怨怨,他对扶苏的感情也不是很亲近,甚至一度有想立胡亥的想法,这点我在以后的文章里会谈到,这篇文章的重点在夏太后。

韩夫人生下成蟜后,地位更是得到提升,夏太后自然也有了未来的依托。在嬴政没有立为太子之前,夏太后、韩夫人和成蟜为一派,背后是韩国贵族的力量,赵姬、嬴政为一派,两派围绕嬴异人嫡长子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实际上,夏太后在咸阳也是耕耘多年,实力远在赵姬之上。赵姬虽然成为王后,但是在赵国原本只是个舞姬,也许家族曾经辉煌过,可如今在赵国并无皇室贵族的支持。从这方面来讲,单纯两个女人来斗,夏太后强过赵姬。

幸运的是,赵姬和嬴政母子有吕不韦的支持,尤其是嬴异人偏爱赵姬母子,所以嬴政最后得以成为太子,并在嬴异人去世后成为秦王。然而,此时嬴政年幼,尚未亲政,夏太后和韩夫人仍然有机会扶持成蟜, 历史 上这种斗争也经常发生。

在此后的日子里,夏太后与赵太后的斗争日趋明显。

为了让成蟜在秦国站稳脚跟,夏太后和韩夫人动员韩国贵族的力量。当时,韩国实力相对弱小,为了保存自己,也需要扶持在秦国的后族力量,甚至不惜"送"上百里的土地,表面上看是成蟜出使韩国的功劳,实际上是秦国军事压力和夏太后的工作,应当是有什么交易在里面,让成蟜捡了便宜。不过,成蟜为此立了大功,升为长安君,地位进一步巩固。

成蟜实力的增强,必然威胁嬴政的地位,赵姬和夏太后的斗争更加激烈。后来,秦国 历史 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如日中天的成蟜忽然反了秦国,投奔赵国,这里面除了赵国开出诱人的价码,更重要的是夏太后与赵太后后宫斗争的结果。

根据时间就很好推算了,成蟜叛逃之前,夏太后刚去世,核心人物的去世,导致成蟜失去了最大的支持,形势急转直下,赵太后步步紧逼,想必成蟜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但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投奔赵国。

夏太后与华阳太后的矛盾相对不明显,但不代表没有。在嬴异人没有成为秦王之前,夏夫人也得唯华阳夫人马首是瞻,等到嬴异人成为秦王了,作为生母的夏夫人升为夏太后,也敢与华阳太后斗一斗,尤其是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出于维护楚国力量的需要,华阳太后一度支持嬴政为太子,这与夏太后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因此两家之间也有矛盾。不过,这在《大秦赋之天下》里没有表现,倒是在《皓镧传》里有所体现。

结束语

总之,夏姬、夏夫人、夏太后,从韩国贵族之女,到安国君嬴柱的夫人,再到秦王的母后,夏太后的地位步步高升,韩夫人嫁给嬴异人与成蟜的出生,进一步增加了夏太后的实力。只是,随着夏太后的早逝,秦宫华阳太后、夏太后、赵太后的三方相斗提前结束,转成了华阳太后和赵太后的两方相斗。在《大秦赋》里,夏太后绝对是被严重低估的角色,不过,尽管夏太后支持成蟜,但也是嬴政的亲祖母,去世之后也得按照秦国的礼仪下葬,所以夏太后之墓规则之大、级别之高,也是显而易见的,更从侧面证明了夏太后生前的能量不容小觑。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秦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