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习应有哪些品质的文章(初中)字数:100以上 多发几篇谢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6-11
.多把尺子评价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增强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教师要运用种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看到每个学生的优势,积极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产生使自己更好更优秀的愿望。这种积极的心态迁移到学习中,学习积极性提高,知识技能掌握的好,学习成绩逐渐提高,学生会慢慢喜欢学校、老师、学习,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状态。
  2.积极归因,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心
   学生在考试、测验后,教师会和学生一起总结经验教训即进行成败归因,尤其失败以后,如果归因不合理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情绪和学习行为。影响学生学业成败的因素有许多,如能力、努力、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在这些因素中,能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为主要的因素,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把原因归于努力,会使成功者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也会使失败者不至于过分自卑,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现状,使失败者进一步努力学习,争取以后成功。教师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积极归因就是要让学生形成“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的信念,使学生懂得努力与学习成功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的信心,形成积极进取的品质。
  3.利用兴趣迁移,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探究欲非常强,世间万物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常常会把学习抛到脑后,影响学习,受到批评与惩罚。但批评惩罚不但没有使学生喜欢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反而使学生厌学。那么教师就应换一个角度看待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成为学习的动力。如对学生们热衷的一些玩具、游戏活动宜疏不宜赌,老师可利用班会时间举行比赛、设计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用途与价值。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自我控制,把游戏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推动力量。
  4.恰当奖惩,使外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但表扬与奖励使用过多或不当都有消极作用。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反而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力。所以,表扬与奖励首先要具体,表扬学生某一点好,如作业字迹清楚或按时完成。其次要及时、经常。及时告诉学生学习中的优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做法,以激发其上进心;经常地反馈学习中的信息会激起学生继续努力的愿望,使学生不断地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后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物质奖励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推动作用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精神奖励的作用逐渐增大。
 三、 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有些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学习方法不科学,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家长在不同年级教会学生学习的任务不同:低年级阶段,首先教给学生书写技能、识字和阅读的方法。其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从小教会学生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随着年级升高,知识增多加深,学生要学得快,学的好更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及解数学应用题和各种记忆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学习品质与道德品质及人生价值观密切相关,或者说学习品质以人生价值观为基础,是道德品质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道德品质好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即使有所欠缺,改造、培养起来也比较容易;反过来说,一个具有良好学习品质的学生,一般也具有较好的道德品质,可见,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相辅相成。但学习品质又不完全等同于道德品质,道德品质一般偏重于为人处世的态度,而学习品质则专门指学习的态度、情感、意志和方法等等。学习品质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它还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品位。因此培养学习品质应该和培养道德品质、改造人生观、建构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等等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习品质的培养包括思想改造和行为改造两个方面。思想改造是行为改造的前提和基础,行为改造才是主要目的;而思想改造和行为改造却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无论是思想改造还是行为改造,都要有一套行这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要把这一整套措施和方法贯穿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成为常规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或者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来开设。恒心和毅力的培养。
  学习不是游玩赏乐,不是吃豆腐,是一件艰苦的事,因而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恒心。恒心和毅力是坚持学习并取得成绩的保障,是学习品质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要素。一个具有较强的毅力和恒心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是不难提高的。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大多是意志薄弱,缺乏恒心的学生。要转化差生,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和恒心,使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成为学生个性和人格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机部分。
  二>培养积极的学习精神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主要的是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这也是良好的学习品质中所必不可少而至关重要的要素。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相当差,什么事情都要教师督促、检查,一切都要老师逼着去做。这样被动地学习,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引起老师和学生之间冲突,教师也觉得特别累。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精神非常重要,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和父母毕竟不能督促学生一辈子,在走向社会的漫长人生道路中,吸取精神食粮主要靠自己。
  三>良好的内省精神的自我调制能力。
  良好的学习品质,应该包括自觉的自省精神和积极的自我调控能力,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自己成绩滑坡时,去反省其原因;在意志薄弱、精神松懈时给自己鼓鼓劲;在外界因素干扰自己的思想时,自觉地进行抵制;在自己行为发生偏差时,自觉地纠正;在学习方法不妥时,自觉地改进,如此等等。自觉的反省精神和自我调控能力是学习生命力的有力保证,应该有意识地培养。
  四>细致、耐心的学习品质
  学习是一项细活,准确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必须有耐心的精神和细致的心理,没有耐心,就难以坚持;没有细心,就功亏一篑。浮躁和粗率都是学习的大敌。耐心细致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不仅对提高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对自己一生行事处世都有价值,让人终身受益。但目前中学生当中缺乏耐心细致的学习精神的大有人在,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下面简单谈一谈关于系统培养学习品质的方法和措施的一些见解和设想。
  三.方法与措施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绝无一劳永逸之举,也难有立杆见影之效。人人都有惰性,人人都怕困难,人人的思想都时刻受外界的影响,并且时刻都在变化。因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关键在于措施,要方法得当。
  本人认为,良好的学习品质应当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之上。因此,要抓住转变人生观念这个基础,要抓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关键。

  三.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品质良莠不齐,勤懒迥异。环境是成长的摇篮,生活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导学生观察与发现身边的美与丑,以恰当的方式提示班级同学身上的优点或缺点,让他们在对他人取长补短的同时,也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受到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向学习品质好的同学看齐,在班集体内部确立自己某一方面的榜样。弘扬正气,摒弃缺点,营造比、学、赶、帮、超的集体氛围,激发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班集体的墙壁上贴上名人的图像,或名人名言的书法条幅;黑板的顶上贴上一条大的标语作为班规,后墙上设宣传栏、表扬栏、竞赛栏并充之以切实的内容,如此等等,这就从教室设施的硬件环境,到学生意念上的软件环境,都体现了学习品质的主题,构成了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环境氛围。
  四.用活动课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根据上文所列举的思想改造和行为改造的各点,设立各个专题,举行座谈会、讨论会、主题班会、演讲赛、辩论赛、主题征文等各种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自我教育。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寻找一切符合专题的材料,并站在恰当的立场去分析、思考、整合和表达,这必然让学生从自我灵魂的深处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七.少一点逼迫,多一点鼓励。良好的品质的形成应该是以人生观为基础,以兴趣为动力,以良好的习惯为载体。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要以引导为主,以激励和鼓舞为主,少一点逼迫。逼迫往往是被动的、逆反的,甚至是对抗的,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要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比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总之,学习品质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要把学习品质的培养纳入学校常规工作的轨
浓厚的学习兴趣、稳定的学习情绪、较高的学习动机、恰当的学习自信心、认真负责细心求真的学习态度、灵活的学习归因品质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他的可持续发展、为他的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具体表现为:
(1) 有善于提问、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
(2) 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有较强的合作交流意识。
(4) 有较强的探究创新精神。
(5) 有灵活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
(6) 有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能力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