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写作文章形式问答第三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9

1. 人物专访的作文怎么写

怎样写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 *** ,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一块黑板常常不够用,老师擦了写,写了擦,又累又不卫生),到他从书上及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建楼房是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增加居住面积,书上的话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 找篇采访成功人士的作文,对话形式

人一生下来就有一种意识就是渴望成功,可是,成功又是什么呢?丘吉尔说:"成功,是一种从一个失败走到另一个失败,却能够始终不丧失信心的能力…因此不要害怕错误和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你不可能成功。那些不成功的人是永远没有失败的人。"正如,在考场上如果他人只要参加一次高考就能圆了自己的梦想,而你却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高考甚至更多.那么,在时间上你就是一个失败人士.

要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做到对自己的信念,让行动带领你迈近成功,用态度证明你的成就,以坚持就是胜利的精神来陪伴你走向成功的每一步.

信念

只有对自己有信念的人才会去拼搏去奋斗,这是走向成功的起点.只要自己不断的努力,我想铁棒也会磨成针的.可是有时候真的缺少那种意志力,很多时候真的想放弃自己的梦想,可是更多的时候觉得不甘心,为什么别人能做的事情,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做到,为什么MARY KEY 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为什么自己就不行呢?对自己要有信念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成功,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只要心中存在梦想,只要心中还有梦,我想总会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3. 高中生作文 以采访问答为主体形式

时间:

地点: 采访者: 被采访者:

采访者:爸爸妈妈,现在我是采访者,你们是被采访者,我问你们答,可以吗?

父母:可以。

采访者:爸爸,我想请问一下,您最近的工作情况怎样呢?

爸爸:现在还可以,不过09年的金融风暴还是有挺大影响的,现在正在慢慢恢复。

采访者:妈妈,我想请问一下,您对子女教育的有什么观点或看法呢?

妈妈: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只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过得舒服,玩得开心,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厌恶劳动的思想。

采访者:爸爸,请问您有什么教育孩子的方法呢?

爸爸:我觉得应该让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尊重的是孩子作为一个人而拥有的对于快乐、温暖、安全、生存、爱、自由、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等等的需要。

采访者:妈妈,现在很多家长为孩子请家教,请问您是怎么看的?

妈妈: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多思考,多做习题。不然请家教也是提高不了成绩的。

采访者:这次的采访完毕,谢谢!

4.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开头和结尾怎么写

一、人物通讯的开头,要略微讲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在写作方法上,可以描写,可以抒情。从写作角度上,可以写某一个侧面,然后引起读者兴趣。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人物专访的写作方法,是一个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人物专访(或者叫人物通讯),要高度而准确的概括一个人的最主要的亮点。然后引出正文。

二、关于人物通讯的结尾,可以是对某某人物的感叹类的语言、赞美类语言,或者寄托希望类的语言等等。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

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5. 如何写好一个人物专访

根据你那半句不太详细的描述,可以得知你要写的是简略版的人物通讯,而且不止为同一个人写。

事实上,大多数人物通讯除了人物本身之外,还有另一个主题。

举例,你要写这个奶茶店老板老刘,老刘的出生地、家庭环境、受教育经历、恋爱情况之类,都可以一笔带过,但是老刘如何创业,经营时的一些值得提的经历,这些就可以详细来写。于是你的这篇通讯是围绕着“老刘、创业”来写的。

然后这时,你可以把文章分三部分,老刘的个人介绍、老刘开奶茶店、奶茶店的经营。

根据上面,你要列一个采访提纲了。

理论上来讲,采访提纲是包括“采访目的”“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问题”之类的乱七八糟内容的,但是你可以像一个老司机一样在采访提纲里只写采访问题。

采访问题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一堆问老刘的私人问题,啥时候出生,幼儿园在哪里上的,之类。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也根据你计划的每段主要内容来拟问题。

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是:

1尽量多让他讲故事,讲他的故事,少谈感想。读者对故事比较感兴趣。

2问的每个问题都想好,他的回答你要怎么写,怎么和其他内容关联。

6. 身边优秀人物的专访作文

让我感动的人物在生活中,令我敬佩的人物有很多很多,但令我有深刻印象的是——张海迪姐姐。

张海迪,1955年的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就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

这她使无法上学,但她没有放弃学习,便在家自学完成了中小学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万字的英语小说,并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户》`《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优秀书籍。

这些优秀的作品,对于一个身体不是的人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姐姐在轮椅上创作和翻译的作品竟然超过了100万字。因为,虽然她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她至少有勇气去面对生活,至少她有对生命的追求与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

在这残酷的命运的挑战面前,张海迪姐姐依然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信念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生命的考验。她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与勇气,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张海迪姐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应该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滴时间,好好的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