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三大要素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1. 作文三大要素是什么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的。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

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那么,怎样写好说明文呢?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

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读者介绍长颈鹿。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都不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

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五米七八。它有四条又细又长的腿,还长着一个特别长的脖子。

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七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长颈鹿的七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

只有把这些写清楚,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称得上是一篇较好的说明文。否则,你就说不明白。

那么,怎样去抓特征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

河南郑州市七中刘伟同学写了一篇介绍《粉蝶》的说明文,文中对粉蝶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粉蝶为什么不能在清晨飞舞,以及它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这篇说明文曾被一些学校选为教材。

刘伟同学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这是因为他平时时生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亲自实践,仔细观察。两年里,他制作了四百多个标本,光粉蝶标本就制了三百多个,共有五、六个种类。

他在谈体会时写道: “昆虫的个体很小,特别是头部构造很难观察。我就向老师借了一个放大镜,我观察的东西就广泛了,昆虫中有粉蝶、蜜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等;植物叶子中有柳叶、梧桐叶、榆叶、槐叶等等,还有草叶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镜、笔、记录本带在身边,上下学路上,去公园游玩时抽空作些观察,并记下主要观察内容。”

其次,要查阅资料。我们不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

比如,有个在长沙读书的中学生,到北京旅游,参观了故宫,很想向同学们进行介绍。于是,他不但记下了参观的印象,还买了一张《故宫旅游图》和一本《北京十大名胜》,从中了解故宫的历史、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

这样,他就知道:“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周围环绕着十多米高的城墙,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统一。我国明朝初年,为了修建这座宫城,曾经‘役使十万工匠和百万夫役。

’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上面说的这些具体数字、建筑特点,不查阅必要的资料,自然很难掌握。

最后,还要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

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孪生兄弟,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

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

比如,要说明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字就很有学问。你可以直接说,中国的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

中国的面积,与法国比,有十七个法国大;与日本比,有二十五个日本大;与英国比,有三十九个英国大;我们祖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样一比较,既具体,又生动,很有说服力。

总之,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方面靠亲身实践,细致观察,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向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周密思考。学会比较,努力去熟悉所要说明的事物。

二、说明要有条理 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所谓说明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如果颠来倒去地写,文章的头绪紊乱,同样也会说不明,道不白。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景泰蓝的制作》的说明文,十分注意文章的条理性。

作者抓住“做胎”“掐丝”、“涂色”、“烧制”、“打磨”五道关键的工序,对每道工序的制作和原理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结构严紧,条理清楚。

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说明具体事物,如介绍一种新品种;一种是说明抽象事物,如“什么是世界?”。但是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征,都有它的构造和结构,只要我们遵循事物的规律,按照一定顺序加以说明,条理也就清楚了。

说明具体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主到次地写,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例如,你们学过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一文,。

2. 写作的三要素是什么包括什么

三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

写作是人类表现无穷创作力的方法之一,这些作品称为文学。作品的情节可以是虚构或纪实的,可以表现为各式长短的文章、诗词歌赋、小说、剧本、书信等。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为满足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学习社会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 短文写作中那些古老的修辞手法也能够在最为现代的话语形式和最先进的媒介平台上得到运用。

再比如律诗,就十分讲究结构和韵脚的整齐。通常是每首八句,每句五言或七言,中间两联还对仗,吟诵起来格外舒畅;再加上律诗本身对字数有了限制,因此内容也比较单纯,往往以借物抒情、以景寄情为主,主题也更显突出,可谓将“精简”发挥到了极致。

美国作家罗伊·彼得·克拉克在《精简写作》一书中提到“二元结构”“讲究对称”“有所侧重”“注重平行结构”等方法。这些方法竟然在不同的时空中交叠起来,产生了异曲同工之妙!运用这些方法写作短文,即使是平平无奇的内容,也会因为看起来简洁而明确,产生一种令人愉悦的美感。

扩展资料: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活动具有如下一些显著特征: 1、目的性 2、创新性 3、综合性 4、实践性 写作活动的主要作用和意义在于: 1、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现代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3、写作关系到全民族文化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仍有近四分之一的文盲和半文盲。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的,也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整体系统。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是有阶段性的。可分为采集、立意、谋篇、用语、修改等五个环节。

每个阶段和环节都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如果人们的写作活动符合这些规律和要求,就有可能“妙笔生花”,写出文质兼备的好文章、好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要素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写作。

3. 写作的三要素是什么 包括什么

不知道楼主想知道是写作文体还是想写好作文要知道的三要素。

我就试着回答下吧,写好作文的三要素!

写好作文有三个层次:外层,内层和深层!

外层:文字,语言!杜甫曾经说过“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这么个道理吧。

内层:形象(人物,环境,心理),也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故事性”,在小说体裁中。

深层:意境,意蕴。例如:表达什么,赞扬什吗,批判什么。这些是文学的灵魂。

总之,学习好写作,要多观察,多思考,会生活!

4. 作文的三大要素怎么写

写好作文的基本要素

一。 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二。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5. 【语文作文分几大要素

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语言,此外还有主题、材料、文章结构等等.首先是语言,语言包括声音、文字还有肢体语言,在写作中,当然就是指文字这块了.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有两点,一是文从句顺,用词要准确;意思就是清楚明白,逻辑结构清晰,二是要简练,最好做到精炼,能一句话说清楚的,别用两句话;三是,语言要生动.什么叫生动,顾名思义,生,就是活的意思;动,有动感,使静态的东西动化,有两层意思,二是要打动人;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反复、对比等等,这是最常见的几种.所有的修辞,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语言形象化,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一篇文章,无论是什么体裁的,诗歌、小说、散文、记叙文、议论文,都必定有一个主题,主题就是它的灵魂,没有主题,它的精气神就是散的,就好像人是病泱泱的,花是蔫不拉基的.如果说主题是人的骨架,那材料,就是人的血肉,一篇文章要生动,这就是我们常说可读性,怎么做到,材料要丰富,生动,故事化的东西,是最引人深入的.最后说下结构,一个人有手有脚,有头有身子,文章也是这样,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结构要完整.很多文学理论家都提倡凤头豹尾.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谢榛《四溟诗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