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担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7

1. 担水砍柴皆能悟道 和尚的对话的古文出自哪儿

语出禅宗公案。

未悟道之前,砍柴担水吃茶去;悟道之后,砍柴担水吃茶去

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

得道后呢?”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回答说:

“得到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

即做饭。”

茶中有道,喝茶可与禅相通,喝茶要有禅味道气。晚唐时,赵州和尚在古观音院(今河北柏林禅寺)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参禅,以此方便,使来者契入佛法。《五灯会元》第四卷记载,唐代高僧赵州禅师问新来的僧人:“曾到此间么?”僧人回答:“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另一僧人,僧人回答说:“不曾到。”赵州也说:“吃茶去!”后来院主问赵州:“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喝茶去?”赵州召唤院主,院主应诺,赵州仍说: “吃茶去。”因此, “赵州吃茶去”,便成了禅宗的一大公案。

2. 挑水的阅读答案

1.概括第一部分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我第一次挑水时打水的句子。

3.把描写姐姐打水动作的词语按顺序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姐姐打水的动作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过去我挑两个半桶水(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我挑起一担水(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文中学到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我学着姐姐的样子,第一次挑半桶水回家。

2.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3.靠近 拉 按 提 熟练

4.摇摇晃晃地往前走,没走出两步,肩膀就疼起来

在路上不用歇息,也可不摇不晃地挑到家里。

坚持天天半桶半桶地挑

5.万事开头难,只要有决心,什么都能学会。

3.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是哪篇文言文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期间致书其子,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陶渊明写信给家里的儿子:“你的日常用度,自己打理有些困难,现在派给你这个仆人,帮你做砍柴担水之类的事.他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你要善待他.”很感动于最后这句,通常陶渊明在我们眼中的形象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而从这里,我们能够很明显地看到他善良、体贴、关心平民的一面,“此亦人子也”,同样是为人子女,我想他也是在告诉自己的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善良、平等地对待他人吧.。

4.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全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朝的一位丁氏,家里没有井,常到外面去担水,他又经常在外居住,便请人到他家钻井,他告诉别人说:“我钻一口井就是获得一个劳动力。”

有听说的又传给别人说:“丁氏钻井得到一个人。”本国的人就这样道听途说传着,被宋朝的国君知道了,国君便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

丁氏对询问的人说:“是一口井使我减少了一个人的工作量,并非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这样会误事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