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禹之治水土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2

1. 终北国文言文翻译及阅读

终北国,选自《列子·汤问篇》,原文是: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不知际畔之所齐限,无风雨霜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之类.四方悉平,周以乔陟.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甀.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臭过兰椒,味过醪醴.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恍然自失.不进酒肉,不召嫔御者,数月乃复。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大禹治理水土的时候,迷失了道路,误入一个国家。那里滨临北海的北部,不知道距离中国有几千万里。

那个国家名叫终北国,不知道它的边界在哪里。这里没有风雨霜露,不生长鸟兽、虫鱼、草木之类的生物。

四面八方都很平坦,周围环绕着层层迭迭的高山。在国家的正中有一座山,名叫壶岭。

山的形状象只口小腹大的瓦罐。山顶上有个洞口,洞口的形状象个圆环,名叫滋穴。

洞口中有泉水涌出,名叫神瀵。它的气味清香胜过兰草花椒,味道甘甜胜过美酒。

一个源头分为四股水流,灌注到山下,周流全国,到处流遍。那里地气平和,没有瘟疫。

人民性情委婉顺从,不竞逐,不争斗;心地柔顺,品性怯弱,不骄傲,不妒忌;长少同居,不分君臣上下;男男女女,一起游玩,男婚女嫁,不用媒的,不要聘礼;在河边居住,不耕种庄稼;气候温和,不织布帛, *** 衣服;百岁而死,不天折,不生病。那里的人民繁衍兴旺,人口无数,只有喜悦安乐,没有衰老悲哀痛苦。

那里的风俗喜欢音乐,老老少少,成群结队,轮流唱歌,歌声整天不停。饥饿疲倦了就喝神撰的泉水,力量和心神立刻得到恢复。

喝多了就会醉,十多天才醒过来。用神氵粪的泉水洗澡,肤色洁白光滑,芬芳的香气十多天才消失。

周穆王到北方巡游时经过这个国家,留连忘返,在那里一直居住三年。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仍旧思慕那个国家,怅然若失,不吃酒肉,不亲近嫔妃,几个月后才恢复了常态。

阅读理解:中国神话中的大禹,不仅是为民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周游世界的探险家。相传大禹亲自去天边探险,顺便开展外交活动。

他往东到过“扶桑”,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到过“九津”和“青羌”的原野,攀登高山到过“鸟谷国”、“黑齿国”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国”。他向南到过“交趾”,翻越天气极热的九阳之山,到了“羽人国”、“裸民国”和“不死国”。

往西去过西王母三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国”,见到了只饮露水不食五谷的人;还到过堆满黄金的“积金山”,见过“奇脑人”、“一臂三面人”。向北到过“令正国”、“犬戎国”,又穿过积石山,到北海拜访了兼任海神与风神的禹疆。

大禹告别禹疆后本打算回家,却又在茫茫风雪中迷了路,反倒愈发向北走去,最后竟到了一个叫做“终北国”的地方。《列子.汤问》记载大禹到终北国,所目暑的经历还有那里的“人情”:人们男女杂居,相互平等,不织不衣,等等。

这几乎是历代哲人所追求的“大同世界”。这里“人们”摒弃了私欲,“人”的追求升公款了。

大禹到达终北国并不是偶然的原因,是由于那些智慧生命的有意引导。从“终北国”的环境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造的环境。

那里的洞口中有泉水涌出,名叫神瀵(传说中水名)。它的气味清香胜过兰草花椒,味道甘甜胜过美酒。

因为那里没有季节变化,除了“人”外也无其他生物。这些“人”的医疗条件应是相当好的,他们没有夭亡或者病死,都无疾而终。

据说后来神仙帝王--周穆王也在终北国玩了三年,返回后,十分思慕,不喝酒了也不吃肉,更不近女色了,经过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复原。这是道家学派天地境界人类生活理想的生活状态,其人民是处在自然境界的,境界的理想性依赖于环境的优越性。

“终北国”环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自然环境的优越性,一是社会环境的理想性。“终北国”无疑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

2. 《以邻为壑》《尧时治水》文言文译文

原文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译文 白圭说:“我治水患的水平,要超过禹。”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遵循水的道路,所以大禹以四海为畜水的沟壑。如今先生你却把邻国当做畜水的沟壑。水逆向而行,就称之为洚水,所谓洚水,就是洪水,是爱民的人所厌恶的。你搞错了。”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译文:

在尧那个年代,天下还不太平,大水横溢,四处泛滥成灾。草木茂盛,鸟兽繁殖成群,五谷歉收,禽兽威胁人类安全。兽蹄鸟迹的痕迹,中原随处可见。只有尧一人为此忧虑,他选派舜统领治理工作。舜命令伯益掌管火政,伯益放火焚烧山林沼泽的草木,使禽兽逃散藏匿。禹又疏浚九条河道,疏通济水漯水而注入大海;挖掘汝水汉水,开掘淮水泗水,疏导入长江,然后中原地区才能够耕种天地。在这个时候,禹在外地八年,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进去,即使他想耕种,能行吗?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译文:

在尧那个年代,洪水横流,在中原四处泛滥。大地成为蛇龙的住所,百姓没有安身之处。低地的人在树上搭巢,高地的人相连挖洞居住。《尚书》说:“洚水警戒我们。”洚水,就是洪水。命令禹来治理他,禹疏通河道,使之注入大海中,驱赶蛟龙到沼泽里。水顺着河道流动,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便是这样。险阻已经排除,害人的鸟兽就消失了,人们才得以在平地上居住。

3. 终北国文言文翻译及阅读

终北国,选自《列子·汤问篇》,原文是: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不知际畔之所齐限,无风雨霜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之类.四方悉平,周以乔陟.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甀.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臭过兰椒,味过醪醴.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恍然自失.不进酒肉,不召嫔御者,数月乃复。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大禹治理水土的时候,迷失了道路,误入一个国家。那里滨临北海的北部,不知道距离中国有几千万里。那个国家名叫终北国,不知道它的边界在哪里。这里没有风雨霜露,不生长鸟兽、虫鱼、草木之类的生物。四面八方都很平坦,周围环绕着层层迭迭的高山。在国家的正中有一座山,名叫壶岭。山的形状象只口小腹大的瓦罐。山顶上有个洞口,洞口的形状象个圆环,名叫滋穴。洞口中有泉水涌出,名叫神瀵。它的气味清香胜过兰草花椒,味道甘甜胜过美酒。一个源头分为四股水流,灌注到山下,周流全国,到处流遍。那里地气平和,没有瘟疫。人民性情委婉顺从,不竞逐,不争斗;心地柔顺,品性怯弱,不骄傲,不妒忌;长少同居,不分君臣上下;男男女女,一起游玩,男婚女嫁,不用媒的,不要聘礼;在河边居住,不耕种庄稼;气候温和,不织布帛, *** 衣服;百岁而死,不天折,不生病。那里的人民繁衍兴旺,人口无数,只有喜悦安乐,没有衰老悲哀痛苦。那里的风俗喜欢音乐,老老少少,成群结队,轮流唱歌,歌声整天不停。饥饿疲倦了就喝神撰的泉水,力量和心神立刻得到恢复。喝多了就会醉,十多天才醒过来。用神氵粪的泉水洗澡,肤色洁白光滑,芬芳的香气十多天才消失。周穆王到北方巡游时经过这个国家,留连忘返,在那里一直居住三年。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仍旧思慕那个国家,怅然若失,不吃酒肉,不亲近嫔妃,几个月后才恢复了常态。

阅读理解:

中国神话中的大禹,不仅是为民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周游世界的探险家。相传大禹亲自去天边探险,顺便开展外交活动。他往东到过“扶桑”,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到过“九津”和“青羌”的原野,攀登高山到过“鸟谷国”、“黑齿国”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国”。他向南到过“交趾”,翻越天气极热的九阳之山,到了“羽人国”、“裸民国”和“不死国”。往西去过西王母三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国”,见到了只饮露水不食五谷的人;还到过堆满黄金的“积金山”,见过“奇脑人”、“一臂三面人”。向北到过“令正国”、“犬戎国”,又穿过积石山,到北海拜访了兼任海神与风神的禹疆。大禹告别禹疆后本打算回家,却又在茫茫风雪中迷了路,反倒愈发向北走去,最后竟到了一个叫做“终北国”的地方。

《列子.汤问》记载大禹到终北国,所目暑的经历还有那里的“人情”:人们男女杂居,相互平等,不织不衣,等等。这几乎是历代哲人所追求的“大同世界”。这里“人们”摒弃了私欲,“人”的追求升公款了。大禹到达终北国并不是偶然的原因,是由于那些智慧生命的有意引导。从“终北国”的环境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造的环境。那里的洞口中有泉水涌出,名叫神瀵(传说中水名)。它的气味清香胜过兰草花椒,味道甘甜胜过美酒。因为那里没有季节变化,除了“人”外也无其他生物。这些“人”的医疗条件应是相当好的,他们没有夭亡或者病死,都无疾而终。据说后来神仙帝王--周穆王也在终北国玩了三年,返回后,十分思慕,不喝酒了也不吃肉,更不近女色了,经过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复原。

这是道家学派天地境界人类生活理想的生活状态,其人民是处在自然境界的,境界的理想性依赖于环境的优越性。“终北国”环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自然环境的优越性,一是社会环境的理想性。“终北国”无疑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

4.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丹之治水》全文翻译

原 文《丹之治水》①白圭②曰:“丹之治水也,愈③于禹.”孟子曰:“子过矣④,禹之治水,水之道⑤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⑥.今吾子⑦以邻国为壑.水逆⑧行,谓之洚水⑨,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⑩也.吾子过矣.”译文白圭说:“我治水患的水平,要超过禹.”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遵循水的道路,所以大禹以四海为蓄水的沟壑.如今先生你却把邻国当做蓄水的沟壑.水逆向而行,就称之为洚水,所谓洚水,就是洪水,是人民所厌恶的.你搞错了.”[1]——(选自《孟子·告子下》)注 释①选自《孟子·告子下》②白圭:战国时水利专家,名丹,字圭.③愈:超过④子过矣:您错了.子:表敬意的对称词.⑤道:法则,规律⑥壑:沟.⑦吾子:对人表亲切地称呼.⑧逆:逆向 ⑨洚水:水不遵道而流,即洪水. ⑩恶:憎恨道 理一个小家,在处理灾难的时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不要危害邻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才叫有仁爱之心,有君子气度.一个国家,在处理祸患的时候,既要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又要不危害邻国.这才叫有仁爱之心,有大国风范.[2]成 语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5. 关于大禹治水的文言文禹伤先人父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

原文: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 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 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 决九川距四海,浚赋治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 有无化居.蒸民乃粒,万邦作乂.”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翻译:舜帝说:“来吧,禹!你也谈谈高见吧.”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 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 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 和肉食.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 开始得到治理.”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6.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鲧禹治水的译文谁能告诉我啊,急中之急啊求求

原文 鲧禹治水⑩ 洪水滔天,鲧①窃帝②之息壤③以堙④,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⑤杀鲧于羽郊⑥.鲧复⑦生禹,帝乃命禹卒⑧布⑨土以定九州.注释 ①鲧:人名,禹的父亲.②帝:指天帝 ③息壤:一种神土,能够不停地生长.息,生长的意思.④堙:堵塞.⑤祝融:火神之名 ⑥羽郊:羽山的近郊 ⑦复:同“腹”.鲧死三年,尸体不腐,有人刀剖鲧腹,禹乃降生.⑧卒:最后,终于.⑨布:同“敷”,铺陈.⑩选自《山海经-海内经》 译文(详细版) 据说中国在古代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水势的浩大,灾害的严重,简直使人难以想象.那时,大地一片汪洋,庄稼淹没了,房屋冲塌了,人们扶老携幼,逃到山上或大树上去.有的人虽然逃到了小山或树上,但因为经不住风雨的吹打,特别是找不到食物,不久就冻死饿死了.有些人虽然侥幸逃到了比较大的山上,可以到山洞栖身,或用树枝树叶搭起窝棚躲避风雨,寻找树皮、野菜充饥,暂时维持生命,但人多树少,各种毒蛇猛兽也因逃避洪水上山,威胁人类,所以每天淹死、饿死、冻死,以直被野兽毒蛇侵害而死的人,真不知有多少.这时,人们都苦苦的哀告天帝,祈求他斥退洪水,把他们从死亡中拯救出来.但是高高在上的天帝,只顾自己在天庭中寻欢作乐,根本不把下方受害遭难的“蚁民”——在他的眼里,下方的人民就象蚂蚁一样不值钱——放在心上,对于人们的苦苦哀号,毫不理会.人们悲惨的遭遇倒是感动了天神鲧,他命神鸟去偷窃能阻止洪灾的“息壤”,“息壤”虽小,分量却不轻,鲧就叫来了神龟去驮,神龟将“息壤”放在地上,大地顿时好转.天帝知道了,就将“息壤”收回,并害死了鲧,但三年后鲧的肚子却裂开了,生出天神禹.禹出生以后,鲧就变成一条玄鱼游走了.禹决定向他的父亲鲧一样去治水,但他没有求天帝,而是率领他的部下,前去治水.他们杀死了引起水灾的魔神共工的部下无支祈,但共工知道后,连忙逃走.禹主要的目的是疏通河道,许多神知道后,都愿意出一份力,伏羲送禹一幅八卦图,河神冯夷送禹一幅河图.禹收下后就开始治水了.连帮鲧偷“息壤”的神龟和应龙也来助阵,使得进展很快.但他们到龙门时问题就大了:龙门是个重要咽喉,禹和他的部下、朋友们花了5年时间才将龙门开凿出一个豁口,使河水畅流而下,一泻千里.禹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叫启,禹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就是这样,禹在治水期间,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一次都没有进去过.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禹从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处的地方跑到太阳落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顾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经过了十三年,禹终于将水治理好,完成了鲧的遗愿.译文 (精简版) 鲧禹治水 大水漫上天际,鲧没有得到天帝的命令,盗取了天帝的神土来堵塞洪水.天帝派火神祝融在羽山附近杀死了鲧.鲧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铺填土壤平治洪水,终于安定了九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