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短篇文言文及翻译精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2
【 #能力训练# 导语】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下面是 分享的初中短篇文言文及翻译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1.初中短篇文言文及翻译精选

  孙权劝学

  司马光撰〔宋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注释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及:到了……的时候。

  过:经过。

  寻阳: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论议:讨论议事。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即:就。

  更(gèng):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何:为什么。

  见事:知晓事情。

  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遂:于是,就。

  拜:拜见。

  别:离开。

2.初中短篇文言文及翻译精选

  杞人忧天

  《列子》〔先秦〕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注释

  杞:春秋时期国名,在今河南杞县。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wú)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zhòng)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四虚:四方。

  躇(chú)步跐(c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行;跐,踩;蹈,跳。

  行止:行动和停止。

  奈何:为何,为什么。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3.初中短篇文言文及翻译精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注释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围。

  之:代这座城

  而:连词表转折。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而:连词表递进。

  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是:这。

  也:表判断语气,“是”。

  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坚利:坚固精良。利:精良。

  米粟(sù):粮食。

  多:充足。

  委:放弃。

  而:然后

  去:离开。

  之:代词,代“城”。

  是:代词,这

  故:所以。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以:凭借。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

  固:使巩固。

  国:国防。

  山溪:山河。

  险:险要的地理环境。

  威:震慑。

  以:凭借,依靠之意。

  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寡:少。

  之至:到达极点。之:去,往,到。至:极点。

  畔:同“叛”,背叛。

  顺:归顺,服从。

  以:凭借,靠。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故:所以。

  有:要么,或者。

  胜:取得胜利。

4.初中短篇文言文及翻译精选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宋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 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

  于:在。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耳”同“尔”,语气词,罢了。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5.初中短篇文言文及翻译精选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