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圣王唐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有四子:长曰挚,次曰弃,三曰契,四曰尧。”

挚为长子,是帝喾四妃常仪(娵訾氏,jū zī)所生,不仅如此,常仪还生有一女,名辛女。

弃为次子,是帝喾正妃姜嫄(yuán,有邰氏,tái)所生,又被称为后稷,他是周朝的祖先,弃的后代姬发建立了周朝。

契(xiè)为三子,是帝喾次妃简狄(有娀氏,sōng)所生,他是商朝的祖先,契的后代成汤建立商朝。

尧为四子,是帝喾三妃庆都(陈锋氏)所生。

有的史籍中称帝喾还有第五子,名叫台玺,是帝喾五妃建疵(有娀氏)所生。

帝喾活到一百零五岁寿终正寝,后其长子挚继承天子之位。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挚在位九年,为政不善,于是让位于四弟尧。

关于尧的出身,史料描写的同样神乎其神。

相传帝喾三妃庆都,也就是陈锋氏,她是伊祁侯的女儿,成婚以后仍留住娘家,没有跟随帝喾一起。

一天,庆都随父母乘船游玩,到正午时分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条飞舞的赤龙,之后没多久赤龙就消失了。

第二天,等庆都再次游览于此时,又出现了形体小些的赤龙。

当天晚上,庆都怎么都睡不着,闭着双眼还不由得抿嘴发笑。

正在朦胧之时,突然阴风骤起,一条赤龙扑上她身,这把她吓出了一身冷汗,立马从床上坐了起来。

原来是个梦,庆都想。但是让她惊奇的是,她身上竟然有腥臭的涎水沫子,身旁还留下一张沾满涎水沫的画儿。

庆都拿起画来仔细观看,上面画着一个红色的人像,脸形上锐下丰,八采眉,长头发,画的落款还写着“亦受天佑”四个字。

庆都不明白这都是怎么回事,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就把这事给淡忘了。

可是没过了多久,庆都竟然怀孕了。

就这样一连过了十四个月,庆都在丹陵(伊祈山,今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境内)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放勋”。

而此时不巧,帝喾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帝喾是孝子,之后为母亲服丧三年,完全没顾上庆都和放勋的事情。

没有办法,庆都只好在娘家抚养放勋长大,所以放勋从小就随外祖父姓,即伊祁氏。

等放勋稍微长大一点了,庆都一直都觉得放勋的长相似曾相识,仔细回忆,不禁大为惊讶:原来放勋的长相跟当年梦醒得画上的人物一模一样!

而放勋也不是别人,正是被后世尊为“五帝”之一的尧,而“尧”便是放勋的谥号。

关于谥号,我们将在之后结合其他君主一起仔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尧长到十三岁时,已经以其贤德名满天下,于是当时还是天下之主的挚将他封在陶地(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并让他辅佐自己执政。

尧十五岁时,又被改封于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境内),号陶唐氏,因此后世又称之为“唐尧”。

尧二十岁(一说十八岁)时,挚自知自己为政不善,于是让位于尧,从此尧成为了天下之主。

尧一开始定都于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后迁都于平阳。

《史记》上这样描写尧执政的功德:“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意思就是说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显然,在司马迁眼中,尧就是古之圣王的化身,一切美好的词汇都可以用在尧的身上。而这,也自然是儒家的一致观念。

尧当政后谨记父亲帝喾治理国家的经验,那就是: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相传尧继承了帝喾生活简朴的作风,平时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着也是葛藤织就的粗布衣。

执政上他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在其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要是对他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必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

为方便民众找到他的住所,尧还让人在交通要道上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 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如果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来人愿去找他,看守人会给予指引。

这样的举措自然让百姓更愿意向他去诉说,也因为能及时听到民众的意见,尧对百姓的疾苦非常了解。

为了解决百姓民生问题,尧命令羲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在其父亲制定节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几个节气,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

为了解决百姓农闲时候娱乐活动匮乏的问题,尧发明了围棋,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而尧在治国上的最突出的优点,那就是选贤任贤,而那些任用贤人的故事多出于《庄子》一书。

有典籍记载,尧之功臣九人,或曰十一人,可谓人才济济。但他唯恐埋没人才,野有遗贤,所以他还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

相传方回、善卷、披衣、许由、子州支父这些当时的名士,尧都亲自去拜访过。

《史记》记载,尧所处的时代,正是传说中的大洪灾时期,传说当时天下洪水滔天,奔腾呼啸,经常淹没民宅,使百姓无法安居。

无独有偶,几乎世界上同时期的其他文明,也都曾记载过大洪灾这一事件。

在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曾记载大洪水淹没了所有土地,只有少部分人躲在山上得以保全性命。

在美洲的古代墨西哥、印第安地区、玛雅地区等地,也都有关于大洪灾的传说。

在东南亚、大洋洲、非洲等许多国家和民族的传说中,也都纷纷保留着对一场大洪水的记忆。

而在犹太地区,《圣经》记载过一个诺亚方舟的故事,说是上帝对人类性格的黑暗忍无可忍,因此只打算让像诺亚这样少部分正直的人活下来了,于是他提前安排诺亚制作了一个巨大的方舟,并让他带每一对动物物种进入其中,之后上帝便放出了巨大的洪水,将整个世界淹没,而让诺亚及这些留下来的物种重新繁衍创造新的世界。

甚至有传说表示,亚特兰蒂斯这个第八大洲,也可能是在这次大洪水中沉没到了海底。

虽然这些传说产生于自各个不同的民族、文化,却拥有极其相似的故事情节,这不能不让我们开始遐想,也许真的在远古发生过一次遍布全球的大洪灾,而这场洪灾给世界各地都造成了严重的摧残……

然而面对这样的一场灾难,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会像中国大地上的人们一样,坦然且坚决地投入到了这场抗击洪灾的斗争之中,用自身的行动证明着“人定胜天”这样的民族豪情。

洪灾发生后,面对着自己的臣民遭受着流离失所和家人生死离别的痛苦,尧忧心忡忡,赶紧征求四岳的意见,希望派出得力的能人治理这次水患。

四岳,就是四方诸侯之长,也就是掌管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各个部落集团的部落首领。

经过四岳的紧急磋商之后,他们公推鲧(gǔn)可以去治水。

但是尧却不住的摇头,原因就是他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不说,还曾自作主张致使危害本族的利益,这样的人怎么能承担这么重要的任务呢?

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于是尧便任命鲧去治理水患。

于是鲧便踏上了他治理水患的征程,而这次出征一下就是九年。

然而虽然鲧用尽了办法,但是却对洪水一点办法没有,最后还是到了舜执政时期任用了鲧的儿子禹,这才将水患治理好。

由此可见,尧还是对他的部属的能力非常清楚,如果不是四岳坚持,他是绝对不会将鲧放到治水这个重要岗位上的。

要说尧的功绩最为后世所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最终禅位于贤明孝顺的舜的故事。

相传尧在位七十年,感觉自己年事已高,不再适合担任天下之主,于是他召集四岳来商议继位人选。

有人推荐尧的儿子丹朱,尧认为丹朱这个人愚顽、凶恶,其性情不适合掌管天下。

有人又推荐共工氏,这里的共工氏应该是之前被颛顼打败而归降的共工氏的后裔,此时在尧身边为臣。

尧认为共工氏爱讲漂亮话,貌似恭敬,但用心不正,这样的人也不能托付天下。

后来四岳一起推荐了舜,尧很好奇,他之前对舜一无所知,于是便问起了舜的情况。

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不仅如此他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他们家人,使他们得以改恶从善。”

尧满意的点头,因为懂得孝悌之道的人,必然是贤德之人。当然,尧也不能只听四岳这样说就把天下放心交给舜,他决定考察一下再说。

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舜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

要说尧对舜确实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要不然也不能把自己两个女儿都给了他。

成亲之后舜便和娥皇、女英住在妫水河边,过起了三人的小日子。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尧发现舜对二女非常有礼,凡事必依礼而行;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受到舜的感化,也都恪守妇道。

尧很满意,于是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也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都相处得到很好,也使诸侯之间都和睦友好。

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顶风冒雨知道来回之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

经过三年的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从说话办事,还是人品性格,都无可挑剔,同时他还有心怀天下百姓之心,于是最终决定将天子之位禅让于他。

舜认为自己德不配位,所以不敢接受,尧便以自己年纪大为由,让舜代行天子执政,舜为了黎民百姓这才答应。

之后尧很隆重地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从而向天下昭告从此以后由舜代行天子之位。

交接完毕,尧便退居避位,借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舜做天子是否符合天意。

那么舜这个代天子做的怎么样呢?别急,咱们先把尧讲完。

尧在禅让二十八年后去世,《史记》记载:“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意思就是说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尧。

在这里我们观察到一种现象,在尧之前的天子继位,除去靠实力争夺来的这种情况,或者父传子,或者传给自己的血缘亲族,虽然那时还没有世袭这一说,但是却也是世袭制的雏形。

我们看到,伏羲的后裔少典生了炎帝和黄帝,两人分别做了部落之主后又传给了黄帝长子少昊,少昊传给自己的侄子(黄帝次子之子)颛顼,颛顼传给少昊的儿子帝喾,帝喾又传给了自己的长子挚,再到四子尧,可以说这就是黄帝一支一直处在权力的顶峰,虽然也是有才者居之,但是从本质上看,没有外族人进入这个圈子,最高权力没有发生变更。

唯独从尧开始,开启了禅让制的先河,将天下传给了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舜,真正做到了天下为有德有才者居之。

下面就要介绍中国历史上又一位圣王了,那就是舜。

说到舜,他的经历既曲折又很励志,那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他是怎么从一届平民蜕变成为天下之主的。

舜,生于诸冯(今位置一直有争议),名重华,字都君,因为其后来定国号为“有虞”,因此后世又称之为虞舜。

“舜”同样是后世给他的谥号,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重华”名字的解释,后人历来认为舜的眼睛是双瞳,而有这样长相的人从来都不是一般人物,比如创造文字的仓颉,比如晋文公重耳,再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各个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关于舜的姓,历来有两种说法。《古今姓氏书辩证》和《通志·氏族略》记载:“虞有两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既然多次说到了“姓”,那就在此普及一下中国的姓氏。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女字底,是用来作为区分部族的特定标志符号。

“氏”则比较复杂,他表示从这一部族里又细分出的氏族,它可以随着封邑、官职、父辈的名字等而改变。

《通鉴外纪》记载:“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简单的说,“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到了秦汉时期,姓氏开始合为一体,以后也就不再区分“姓”和“氏”了。

中国上古时期有“八大古姓”,它们分别是姬、姜、姒、嬴、妘(yún)、妫、姚、姞(jí)。

之前我们已经介绍过几个姓氏的起源,“姬”姓始于黄帝,“姜”姓始于炎帝,而“妫”、“姚”两姓就始于舜。

“妘”姓始于祝融,祝融是个官名,主掌火正之官,常被后人尊为“火神”。

历史上的祝融主要有两个分支,一说是黄帝的夏官、赤帝后裔祝融容光,他为南方灶神火神;一说是颛顼之孙重黎,他是帝喾时的火官,为北方人的灶神火神。

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妘、己、董、彭、秃、曹、斟、芈”,而“妘”为八姓之首。

“姞”姓始于黄帝,我们之前说过他有二十五个儿子,他共封给他的儿子们十四个姓,而“姞”就是其中一个。

“姒”姓始于大禹,是尧因为他的功绩赐给他的姓,我们后面会讲到。

“嬴”姓始于跟大禹一起治水的伯益,是舜因为他的功绩赐给他的姓,我们后面也会讲到。

这些古姓在经过漫长的世袭与演变过程中逐渐变化,尤其是到了周朝,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后,许多贵族为纪念封地而以地名为氏,因此演变成了更多的姓氏。

可以说,中国如今的大多数姓氏都是由此上古八姓演化而来的。

pa���U=C�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