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作文十九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作文七巧》里,作者放低姿态,领着你走路;《作文十九问》把路指给你,让你自己走;《文学种子》启示你走自己的路,鼓励你与大师赛跑,开始壮丽的人生;《讲理》告你你论文就是“讲理”,把生活中的判断力整合拔升为写作中的判断力。

杜甫的一句诗:林花着雨胭脂湿 (点、染、落) ,不同的字完全不同的意向
如:点是近距离看,染是远距离、湿是花还未落。

月亮躲到云里做什么?睡觉、化妆、打坐……

湖是地上一块天、晚霞的镜子、险恶的陷阱、一张水彩画、焦急的眼、大地的疮疤……
心情不同,比喻的表述也会不同。

很多很不常规的写法是名家之后的写法,因为成了名家之后要创新、要突破、反对固定反应。

有位名家这样写过:花谢了,花季结束了,花走完了它的旅程,我也可以放心了。
文学创作的范畴了。

作文:下课十分钟

好文章有时候是三个环节构成的:目标在望,全力以赴,出现干扰,产生结果

比如老师要求大家写看球,有个同学写“球赛因雨暂停”,然后看似理由充分,其实“因雨暂停”只算一个干扰,一个挫折。

情绪波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写热带鱼:一群热带鱼、鱼缸、水里有什么……

方法:思前想后、左顾右盼、说长道短

作文构思的时候,一方面要抓紧题目,一方面要能向四面八方延伸,题目,就是“心”,文章构思就是在向心力和离心力之间取得均衡,只有离心力固然不行,只有向心力也是玩儿不转的。类似一根绳子栓住铁环,在空中转圈。

e.g. 勤能补拙,重点在「补」

审题就是把每一个字的作用找出来。

e.g. 新年和过年 我的校园和我的校园生活

光审题还不够,还得审出来没写出来的。 考题:柳絮飞来片片红 大家都傻了 (前半句是 夕阳返照桃花坞)

注意从题目判断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一定要起承转合么?不一定,但是能做到也很不错:)

例子:

杨霞的故事

基本作用

诗要有“言外之意”,留下缺口,让读者自己去“合”,例如“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家都是创造性的比喻,是别人没有用过的比喻。而大众日常说话写信,用的是约定俗称的比喻,通行已久的比喻。

原理:电影镜头有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远景,镜头摄出来的空间大,空间里的景物就相对缩小,这时看上去景物就不像原来的东西,像是另外一种东西。

比如:

放大追求夸张的效果

比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整篇文章的一小部分,用什么样的比喻,得看文章需要什么的效果。

文章若没有立意,材料就是一盘散沙,而且每一颗沙粒都是死的。

操场大甩卖的故事,当年母亲给孩子做很多衣服,从小到大,鞋子亦是。但学校要搬家,大家都在操场卖。
即便如此之事,立意不同,写法亦不同。

王安石读了孟尝君的传记,写出那篇很短的文章,他先立意,他要说孟尝君门下并没有士,真正的士不会到孟尝君那里去。

立意不一定要翻案,可以找一个别人忽略的角度。

出处是王静安在《人间词话》里提出来的术语

例子:澄清湖的风景 和 澄清湖游记

字面上没有我,实际上有我

眼睛不同、感受不同、诗心不同……
例子:

写议论文最好无我
例子:丈夫买回镜子,媳妇儿和婆婆见到

人,在必要的时候应该把自己排除在外。

我们说的很多意见,其实是共同的意见,这种共同意见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是他们说不出来,或者不能像你说的这样好。这并非迎合大众,而是大众需要这种意见,可是他们还没有想到,你领先一步。

如果个人的偏见,处于个人感情、利害、嗜欲,那就应该在以论文中去除“我”。

抒情诗也可以来个“无我”,比如「怀古」、第一人称小说

无我的要比有我的更加难写。

从吵架中学习写议论文 e.g. 王老伯的「好人」和李大爷的「好人」

不能驳概念本身,而是驳概念的定义。e.g.驳斥不了「正义」,但是可以驳斥正义的概念。

「下定义」,「下」,就会比较落实,比较具体,降低了抽象的层次,这么一来,那个抽象名词的包容性就没有那么大了,涵盖面没有那么广了,可能露出破绽,你就有机会了。

学会从定义中找出弱点。

局限性: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纵横交错,互相影响,并不是一条道走到黑,而是随时有变化,随时能转弯。
e.g. 鹬蚌相争……忽略了还有渔夫的存在……

必要性:否则篇幅过长,已经不在是作文而是论文

案例

作用

使题材膨胀 呈现更多细节

夸父逐日的细节呈现

简版 & 繁本

高潮和回荡:最高潮后面不能立即刹车,得有一些回荡。

三段论

例子

应试文章往往是心正意诚,车大路宽。名士创作做事争奇斗艳,摇荡性露。

作文不能没有方法,也不能完全遵照方法。所谓三段论、四段轮都是贪图便宜的说法,在我们的文章里应该若有若无。

辩论的意义,但难就难在你得两面想,很多人常犯的毛病就是,认定某一方面正确,便不去想反面的任何理由。

三段论:赞成、反对、调和

不学诗,无以写散文

作文先要有「文心」,是其根本。

年少可读李杜韩白诸大家。笔者说像“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样的句子,我到四十岁才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到五十岁才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六十岁才懂。年少时,袁子才、吴梅村、黄仲则的诗也是喜欢。

年少少读「词」,除了“大江东去”,多叫人越读越消沉。

例子

衍生关系,诗可以帮助诗,诗也可以帮助散文

引言:火柴燃烧,「不可名状之美」,没有重复

古往今来,万古不同盘,传说,若某一盘棋完全相同,当最后一子落下的时候,马上雷电交动,山摇地动。

“我家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一棵还是枣树”这是为了追求层次的描述,简单模仿便落了下乘

其实就是首尾呼应
因生果,果生因,无尽无休,所以需要用类似“蛇衔其尾”的方式来告一段落。

因果循环,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因大于果,一种是果大于因,第三种是因灭于果,就是果把因消灭了。

何谓词汇不够,例子:领导发言“现在要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本来不是问题,只因为大家忽略了这个问题,一直不成问题的问题终于成了问题” 词汇量贫瘠,应该进行必要的替换。

词汇的使用,得看文章的风格和句子要达到的效果。

多度,读破万卷,神而明之。多读好文章,看人家在要紧的地方反复说一个意思,反复而不重复。

例子:

很多文言文的式样手法、哲理玄思,都藏在白话文里面
比如:晏殊的诗“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过来” 与朱自清的散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可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诗,要讲究韵,但是不一定押韵。

押韵训练你,将使你对词汇使用得更加灵活。

写诗,你多半得把一连串缩成一个点,把一天缩成一刻度。
比如「手」,“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到了徐志摩“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篇云彩”

诗,我希望它给我另一种文体的喜悦和冒险。

一首诗,你可以说它毫无意义,随手甩进字纸篓子,也可以解释它,发挥它,演讲2个小时。
当名气、地位到了一定的高度,读者不再用成见排斥你的诗,自动跟你合作体会你的诗,一首“越看越不懂”的诗可以变成“越看越懂”

“传世”文章和“酬世”的文章

文章要有风格,若其他人喜欢这种“气味”,就会占很大便宜,反之也会吃亏。

抒情比较容易成立,但议论文就要通过多年的考验。面对抒情文,总觉得那是“他”的故事,是私人的事情,当他面对一篇以论文的时候,他的感受不同,他觉得这是大家的事情,也是他的事,因为“他”管到咱们大家的头上啦。

议论文多不靠比喻而是证据。

01 提供娱乐

02 传递知识

03 培养专长

例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