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格律学堂】第49讲——解析词牌《秋风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2017.10.28

《秋风清》又名《秋风词》、《秋风辞》、《秋风引》、《江南秋》、《江南春》、《江南路》、《新安路》、《汀绿洲》。

《秋风清》一调始自李白,词中有“秋风清,秋月名”句,因而得名。《钦定词谱》卷二:“一名《秋风引》,寇准词名《江南春》,刘长卿词名《新安路》”。《历代诗余》卷二言:“一名《秋风辞》,调与《江南春》同,但起句两平韵与《江南春》一仄句、一平句为稍异耳”。又另列《江南春》调注云:“寇准自度曲有‘江南春尽离肠断’之句,故以名调”。清朱斗儿词名《江南秋》,又有名《江南路》。

关于《秋风清》与《江南春》究竟是否同体。各家词谱纷说不一。名称相互混淆不清,究其原因,乃演化过程中出现重名设置。《秋风清》本从唐“声诗”演化而来,原调在唐即为入乐之诗,绝句体,七言四句。缘于古辞《江南》,别名《长安春》、《江南行》。至宋代化为杂言。北宋寇准又改创一词,句中有“江南春”、“萍满汀洲人未归”等语,从而得名《江南春》《汀绿洲》。至于寇准在创制此词时,是否见过李白之词,已无可考。故《历代诗余》方有“寇准自度曲”之说。

所以选解此调,一是从中鉴察不同词风,二是涉及五种体式,究竟属于同调异体,还是别调相混?古曲不存,虽然难以尽考,但词格仍在,犹可察别。即从格局角度加以辟析,以鉴其体,较为实际。三是依律立谱以共参考。

秋风清,

秋月明。(与上句对偶)

落叶聚还散,(古风尾,可用平起仄收)

寒鸦栖复惊。(古风尾,可用仄起平收)

相思相见知何日,(七律,一三五不拘)

此时此夜难为情。(七律,古风尾)

——李白《秋风清》(单调小令,三十字六句四平韵)。

中平平

中仄平

中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平中仄平仄平

起式两个三字句皆平声尾而入韵,并对偶,给人一种十分平稳,沉静之感。接下两个五言句,皆用古风式句尾,平仄相对。词语对偶,最后两个七言句则同为平起式,仍给人以平稳之感。中间两个五言句,可同时向反方向转换句式。

潘慎《词律辞典》,以李白、寇准、刘长卿列为三体。亦皆未标平仄变格。这里以李白词立谱,参照寇准词。并依五、七言变格常规,而试修变格谱。

此调各体词是否同调,历来有所争议。即将涉及个争议之词,一并选录,以资考究,鉴别和解析。

(1)、寇准《江南春》(平韵格另体)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萍满汀洲人未归。(单调三十字六句三平韵,校李白词,首句不用韵)。

(2)、 刘长卿《新安路》(仄韵格)

新安路,人来去。朝潮复晚潮,明日之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单调三十仄六句四仄韵)。

(3)、 刘禹锡《江南春》(平韵格,七绝体)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4)、[ 本调律析]

(1)、李白《秋风清》句式及用韵排序为:3、3。5,5。7,7。每两句为一联。由三言到五言至七言。字数逐步递进,井然有序,给人一种步步平稳,一步一个台阶逐步升级的感受。这种格局,别具特色。

《钦谱》按曰:“此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其平仄不拘”。此言含糊不清,实际上,李白素喜歌行体,以长短交错的杂言古风入词,是他词继诗风的一种体现。

(2)、 附例2,寇准《江南春》一词,乃寇准自制。与李白词字数、句数皆相同。句式排序,亦为3,3。5,5。7,7。故被视为《秋风清》别体。细察,两者区别有二,一是韵数不同,李白《秋风清》首句入韵,寇准《江南春》首句不入韵,二是句型相反,凡李白用平起处,寇词皆改用仄起式,李词用仄起处,寇词皆用平起式。李词创于前,寇词制于后。寇准创制此体时,是否见过李白之词无可考,所据乐曲是否同调,因乐曲无存,一无可考。

(3)、 附例3刘长卿《新安路》

其句数、字数、韵数皆与李白词相等。据悉,排序亦为3,3。5,5。7,7。只是改押仄韵。同调词中,由平韵改用仄韵者并不鲜见。故亦可视为《秋风清》同调别体。

(4)、 习用对偶为此调重要特征之一,其实两个三字句李白词用对偶如“秋风清,秋月明”。寇准词用对偶如“波渺渺、柳依依”。但李、寇二人对偶风格和手法却不同。李白词中秋之为重字,寇准词中,则用“渺渺依依”叠语词。各具特色,李白词“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其末三字“仄平仄”与“平仄平”相对。属古风式句尾,为歌行体古诗入词风格。李白诗风惯用古意,故,这两句以古风入词。而寇准词“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两句,则皆用常规五言律句。

(5)、 收尾一联七言二句,李、寇二人皆用流水句不对偶,以求舒展放达。但所用句型亦有别:李白两句“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皆平起式。寇准两句“江南春尽离肠断,萍满汀洲人未归”则为平仄对仗。也可见李白偏好古风,寇准则注重格律。

(6)、总体上看,习用对偶。句句成双,呈33,55,77。梯级增长,形成有短而长、由舒缓到急促的节奏感,为此调三大基本特征。

(7)、 附例4刘禹锡《江南春》为平韵七绝体入词。其平仄句式及粘对结构关系完全符合七言律诗格式。附例5王健《江南春》则为仄韵古风式七绝多用拗救。此二词,只是由于调名《江南春》与寇准词名相同。造成混淆,概非同调。

(8)、 以上诸词涉及五种体式,究竟属于同调异体?还是别调相混?。古曲不存,虽然难以尽考,但词格仍在,犹可差别,我以为自从格局角度加以评析,较为实际。从以上具体解析中看到,大体上,李白《秋风清》寇准《江南春》刘长卿《新安路》等三词格局相同,体式相近,可视为同调异体,而刘禹锡王健词,当为《江南春》本调之词。寇准之词虽有别名《江南春》与刘、王二词之七绝体相差悬殊,亦不应混入江南春本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