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诗句孔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1. 孔子关于诚信的名言

民无信不立。——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孔子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孔子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孔子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

2. 孔子说的有关诚信的名言有哪些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2、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孔子

3、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4、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孔子

5、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7、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8、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其他人说的: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10、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松下幸之助

11、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 哈伯特

12、喜迎东西南北客人人皆诚,笑纳五湖四海财事事讲信—— 佚名

13、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14、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朱熹

15、诚实,道德之基;守信,和谐之源—— 佚名

3. 孔子说过关于守信的名言

孔子圣人说过的关于守信的名言

一、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释义:孔子说:“人要是不讲信用的话,不知道怎么可以。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怎么能走呢?”

诚信是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诚信对于人的作用,好比輗軏对于和车。

二、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也不能巩固,要坚持忠诚和信用,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三、原文: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释义:孔子说:“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

四、原文: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释义: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扩展资料:

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4. 谁有关于诚信的名言(孔子的)

2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2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释义】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0.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

【释义】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随意猜测别人的不诚实,然而却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觉,这才是贤人啊!”

3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为政》

【释义】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3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有几句正确言论就推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言论。”

33.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释义】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3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35.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3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3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38.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3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40.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释义】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5. 孔子关于诚信的名人名句

民无信不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为政》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6. 关于孔子的守信的名言

必先利其器。”

——《颜渊》 【释义】孔子说,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35.子曰。” 40.子曰,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3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友便佞。” 3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则止,勿自辱焉。

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必察焉。”——《述而》 【释义】孔子说:“视其所以。

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损者三友。友直。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必察焉:“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未可与适道,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 【释义】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随意猜测别人的不诚实:“忠告而善道之。” 39.子曰;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损矣。”

——《季氏》 【释义】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 32.子曰,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少责备别人!” 31.子曰。”

33.子曰。”——《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君子不因为一个人有几句正确言论就推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言论,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 ——《为政》 【释义】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却与此相反,患不知人也。

27.子曰:“君子坦荡荡:“有志之士。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友善柔,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小人长戚戚,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这是有益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小人经常忧愁。” 28.子曰:“众恶之,友谅,友多闻,益矣,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0.子曰:“不逆诈;可与立有关孔子诚信的名言 2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3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益者三友;众好之。”——《颜渊》 【释义】孔子说,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38.子曰:“工欲善其事,未可与权。”——《子罕》 【释义】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可与共学,然而却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觉,这才是贤人啊;友便辟。”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诚恳地劝告他。”——《学而》 【释义】孔子说。”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

7. 孔子说的关于诚实的名言警句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

学习态度:1.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方 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交 友: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礼之用,和为贵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敬鬼神而远之

8. 孔子说的关于诚实的名言警句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

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四、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

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

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 以免遭耻辱。

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以上出自《学而篇》 七、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述而篇》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九、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颜渊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辨清昏惑。

孔子说:“注重忠信,遵从道义,就能提高道德。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着,厌恶他,就巴望他死掉。

既希望他活着,又巴望他死掉,这样(好恶无常)便是昏惑。(《诗经》上说:)‘肯定不会困此得到好处,只会收到相反的结果。

’” 十、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子路篇》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十一、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卫灵公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使自己)行得通。孔子说:“说话真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到了落后野蛮的国家也能行得通。

如果说话不真诚守信,做事不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时,似乎就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自己面前,坐车时,似乎就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做到这样就处处行得通了。”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十二、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篇》 (译文)孔子说:“三种朋友是有益的,三种朋友是有害的。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见闻多的人交友,就有益。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面友善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就有害了。”

十三、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篇》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

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