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的作者、全诗、诗意、情感、作者资料、写作背景

以上方面都要具体。各个方面都要回答。

第1个回答  2013-10-2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解释】雨疏风骤;雨点稀疏,风声急骤。浓睡:沉睡。残酒:残余的酒意。卷帘人:多理解为卷帘的侍女。绿肥红瘦:枝叶繁茂,花朵凋零。【解析】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词作中的名篇,“绿肥红瘦”之造语可谓别开生面,天下称之,令年轻的李清照名闻词坛。这首小令体制虽短,却语短情长,三十三个字里蕴藏着无数曲折,将惜花伤春的情愫表现得别有风韵,耐人寻味。这首词中的画面如同电影中的一个片段:镜头从夜晚的庭院开始,伴随以风雨嘈杂的声音;镜头切换到室内,女主人雨夜难眠,而后醉酒入睡,风雨声渐渐消失;春晓时分,女主人醒来,醉意犹存,与卷帘人一番对话。短短一曲小令,却隐藏着丰富的故事情节,让我们来细细品味。李清照“雨疏风骤”四个字更甚于周邦彦的“一夕东风”。风雨无情人有情,对于多情的惜花人来讲,这夜来的风雨声如同打在她的心上,让她无法入眠。花朵凋零,李清照不忍听见风雨摧残春花,浓睡不消残酒”,画面已经切换到了清晨,然而其中却隐藏着昨夜醉酒的故事:风雨声令词人牵挂花事,难以入眠,索性醉酒助眠,而且还是“浓醉”,故而才得以“浓睡”,才会有清晨尚未消去的“残酒”。醒来时醉意尚在,还未曾起身,就非常清醒地迫切询问,所问何事,所问就藏在卷帘人的答案里,这与“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手法一样,卷帘人答曰:“海棠依旧”,所问当然是最近盛开着的海棠花了。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卷帘人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关于这位“卷帘人”,多数读者理解为侍女,认为其“海棠依旧”的答案显得麻木无情;也有人认为这正是侍女对女主人的会心之处,她知道女主人惜花,不忍如实回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看也知花已凋零,“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点绛唇》),“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竟时令已到,年年如此,不看也罢!“绿肥红瘦”应该是海棠花在这个春天里最后的印象吧!“肥”“瘦”的拟人描写中见出李清照对花的亲昵之情,体贴之意,那份惜花的浓情也达到了极点。统观李清照所有词作,可见她真的是从骨子里爱好大自然,如果不是深深地爱着大自然,她惜花的柔情何以如此细腻,胸襟何以如此博大而仁慈。唐代诗人韩偓《懒起》诗:“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虽然与这首《如梦令》有着相似的情致,然而毕竟惜花伤春的感情浓度大不相同,李清照在这首词里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位女性热爱自然的情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