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学的孩子为什么老想上厕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刚入学的孩子,常会对某些事情表示担忧。对于那些在孩子眼中无法摆脱的困境,在不少大人们看来,却是不必要的。如果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忧虑没有减退甚至加重时,家长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要低估这些困境给孩子造成的困扰,不要忽视孩子向您表达出对学校生活不适应而向您求助的信号。奖章可以通过观察、与孩子沟通、联系老师等方法,了解孩子忧从何来,并给予及时和必要的指导。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月月曾经有过一次尿裤子的经历。那次中午睡觉之前月月忘记去小便,当她睡的正香的时候,被尿憋醒了。月月很想起来去小便,但看到老师没在,她不敢擅自起床。憋着憋着,突然觉得小屁股下面热乎乎、湿乎乎的。月月不敢告诉老师自己尿床了,最终还是老师发现后通知了妈妈。当妈妈送来干净裤子时,看到月月坐在小床上眼圈红红的,几个小朋友正围着她议论纷纷。月月缩在被子里,头埋得低低的,不敢看小朋友,也不敢看妈妈。月月总为上厕所的事情担心,是因为有着一段给她带来心灵创伤的经历。正是当时她心里那些不好的感觉未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才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想法,留下了“后遗症”。上课时自己的行动受到了限制,担忧便爬上了心头。要知道,同一件事情在大人和孩子心中的分量是不同的。如果家长不能对此共情,就很难体会到孩子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更谈不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时间长了,孩子内心恐惧和无助的体验,便会慢慢积累起来,影响到学习、交往等各方面的顺利发展,甚至会形成退缩的人格特征。如果您的孩子也总为上厕所的事情而担心,不妨试试下面这些方法:1. 在刚入学的几天里,从孩子早上一起床,便为她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一位王女士曾经试着在孩子上学前的十几分钟里,让孩子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孩子在笑声中离开家,带着一份轻松和愉悦,踏上上学的道路。这是帮助孩子消除对上学的恐惧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同时,在每天孩子放学回家后,请他多讲讲学校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说说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以引导他从校园生活中感受到快乐和收获。2. 不要给孩子提过多、过高的要求。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一下子给孩子提了很多要求:上课要发言,动作要快,书包里的东西必须摆放整齐等等。照理说,这些都是孩子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学校生活技能,但对于一个刚入学的孩子来说,需要一个慢慢领会,逐步熟练的过程。操之过急,要求过严,都会带给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孩子有时会想,这些麻烦都是“上学”给我带来的,要是永远不上学就好了,很可能就会因此而讨厌上学了。所以说,对于初入学的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多强化上学带给他的快乐。3. 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学校为学生制定的各种规则。一些新生,由于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应遵守的纪律和享有的权利了解不清,理解不深,往往夸大学校规则的约束性。觉得到了学校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如上课时间绝对不能去厕所等。其实为了帮助一年级小学生顺利适应校园生活,学校会采取许多措施。例如很多学校在开学的第一个月里,学生每天只上三节课,每一节课的中间还会安排课中操。老师们也都会很细心地照顾每一个孩子,上课前老师会提醒学生去厕所。家长可以通过询问和交谈,使孩子了解学校所做的一切安排。使孩子感受到,老师是通情达理的,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和老师协商解决的。这些,除了向孩子讲明白外,还要通过一些方法,让孩子自己来证实。比如:亲自去问老师,观察上课时老师曾经允许同学上厕所,让孩子演练上课时怎样举手向老师表达自己想上厕所的要求。4. 平时注意对老师的描述和评价要恰当、积极。曾经有不少家长对孩子说过:你要是再不听大人的话,小心我告诉你们老师,让老师来收拾你。家长借用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来威胁孩子,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恐惧,使得孩子不敢亲近老师,不敢在陷入困境时主动向老师求助。家长可以通过讲述自己和老师之间平等、友好交往的体验,消除孩子对老师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若是能请比他稍大的红孩子来讲述和老师曾经有过的接触,感染力会更强,效果会更好。5. 引导孩子掌握一些消除紧张的自助策略。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当恐惧袭来时,往往因为缺乏应对的方法而更加恐惧。因此,可以训练孩子掌握一些小技巧,帮助他走出紧张情绪的困扰。“转移法”便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技巧。其原理是训练孩子学会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当前让自己感到害怕的事物上移开。例如: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活动,在心里重复老师讲的话,不去在意心里担心的事情;数数,数一数班里同学的个数,数一数教室的窗户上有几块玻璃等。“转移法”有助于情绪紧张的孩子恢复平静。给您提个醒:不要觉得孩子出了幼儿园的门,踏入小学的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能否适应学校的生活内容、节奏、 规则等‘影响着孩子能否顺利地融入校园生活。通常会有一些孩子表现出不同形式的不适应,家长也不必过度紧张。重要的是能够认识到,不适应不是因为入学造成的,是孩子以往生活中有某些未解开的心结,却又未引起家长的注意,未给予及时引导造成的。当外界环境突然变化,隐患便显现出来,化作孩子各种异样的行为表现。值得借鉴的相关理论解读意念转移法所谓意念转移法,是指在心理医生指导下,当病人某一心理症状出现和变得强烈时,将注意力和年头转移到别的事情上,不去想病症的痛苦和带给人的烦恼。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人们也很喜欢用意念转移法来解决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有些心理学工作者就喜欢用这种方法来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同大多数费心理学工作者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也要面临不顺心的工作问题、职称问题、工资和奖金问题,而当人苦恼时,为了不至于把身体搞垮,他们就喜欢用意念转移法,去多想高兴的事,甚至条件允许还出去旅游等。上文中提到的王女士,让孩子早上上学前看一会动画片,便是采用了“意念转移法”,来帮助孩子走出对上学感到恐惧的情绪困扰。整个过程没有给孩子讲什么大道理,因为道理有时不能使处于恐慌的孩子即刻改变心境。而意念转移法,是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与恐慌、担忧实现隔离。这无形中为孩子创造了一个真正投身和体验学校生活的机会,这个机会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后,恐惧感便会彻底消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