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是教师的第一修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2021.9.8

今天晚上聆听了王崧舟教授的讲座《文本解读与教师专业发展》,收获满满。很喜欢王崧舟教授如话家常的讲授,为我们文本教学的短板提出了切实的做法和修炼的方向。感谢王崧舟教授为我们拨开文本解读的层层云雾。

文本解读是教师的第一修炼,教师文本解读的高度是课堂上我们站立的高度和底气。对于文本解读,我们教师都知道其重要性,但实施起来又相当困难,各种问题接踵而来:解读不到位,不知从何下手,或是解读肤浅不深刻,亦或是人云亦云无新意等等。下面我简单梳理王崧舟教授从三个方面对文本解读和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的生动深刻的讲述。

一、文本解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文本解读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文本解读是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深刻影响着教师的专业人格。

3.文本解读是教师精神发育的重要途径,最终影响教师的自我理解与实现。

王崧舟教授举得两个课堂实例《少年闰土》《七律长征》中,老师的错误解读,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更觉教师这份职业的神圣和敬畏。

文本解读要想准确深刻,教师需要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多读书,反复读,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文化和力量,也才能教的正确,不把学生带偏。

二、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普遍低下的原因

一是以教参分析取代文本解读,导致文本解读意识薄弱。

二是缺乏专业文本解读的训练,对文本停留在日常经验性的阅读理解上。

三是自身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品质不高,钱理解水平普遍低下。

王崧舟教授的分析让我脸红,句句扎心又给人警醒,这些解读文本能力低下的原因,普遍存在于广大一线教师中,知道自己不知道,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稍高一个层级,但是最关键的是知道自己存在的解读文本能力差,仍不去改变,这就是一种不上进,一种对教师专业的轻视。

三、从专业角度提升文本解读能力的途径

王崧舟教授以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为例,讲述了文本解读的一个策略:分析矛盾。

最打动我的是王崧舟教授的深情朗读,没有夸张的语气,平实质朴的表达中,渗透着无穷的情思…我听着听着,被他带入文字中,我仿佛就是文中的小男孩儿,不由得流下了交织着各种复杂的眼泪。

三处矛盾分别是:

矛盾一:“给我这么多钱”和“母亲只有这么一点钱”。体会时,可以从多处细节中找到。

矛盾二:“给我这么多钱”和“母亲极其不容易地挣来这么一点钱”。把握时,可以从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三个角度去证明这一矛盾。

矛盾三:“给我这么多钱”和“买了闲书”。体会时,通过一个女人的喊话感受到矛盾的存在。

三处矛盾,隐藏了最大的矛盾:在极其缺钱的情况下,母亲以极其艰辛的劳作挣来了这么一大笔钱,给我买了闲书。矛盾分析透了之后,文中母亲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

我的母亲,她吃苦耐劳,她坚忍不拔、她尊重文化、她精神高贵。透过文字,透过王崧舟教授的精致巧妙的解读,让我们对文中的母亲既深深地敬,更深深地爱。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文中“我”的精神成长,通过母亲,“我”实现了精神的拔节!这一切功劳都归功于母亲。

王崧舟教授说,每每读到这篇文章,由文中的老母亲,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我也是感同身受,我读着读着,想到了身为农民的爸妈,在80年代的农村,坚持让我们姐弟三人读书,直到我们走出农村,在各自的领域实现了价值,他们以我们为荣。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不识字的老妈如此笃定的坚持供我们读书?或许是和文中母亲一样,是对文化的尊重和精神的高贵吧!感谢亲爱的爸妈,你们竭尽全力,让我们拥有了看世界的眼睛。

如今远在深圳的研究生小妹和在郑州上班的小弟是村里好多学子的励志榜样。

学一篇文章,能够打通文本和学生,以及自己的生命,才算是教的有意义。面对文本,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曾被打动,我们又如何教的生动,打动学生呢?

修炼自己吧!一起去阅读王崧舟教授的新书,从中去找智慧的方法吧!相信定然能够让我们拥有更多解读文本的密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