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听话,懂事的孩子,大了很难有出息,请往下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要听话,爸妈都是为你好,不会害你”,从小到大,父母总是教育我们要乖巧,懂事,似乎只有这样,父母才会喜欢自己,也似乎只有这样,长大之后才能有出息。

不可置否,辛苦养大我们的父母,在大部分时候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更加光明的前途,都在真心替子女考虑, 为子女好,然而子女也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两代人之间在某些时候还是会争执不休,父母的好货真价实,但父母的控制欲也货真价实。

越是强调孩子要乖巧,懂事的父母,其实有着更强的控制欲,而他们也未曾设身处地地以子女的身份和角度来看法子女提出的在他们看来极为不合理的某些要求。

而那些听话,懂事的孩子,又真的会如父母所希冀那般出人头地嘛?很可惜,答案是否定的,并且越是听话,懂事的孩子,越难有出息。

1.听话,懂事意味着无条件顺从,否认自身主体性

在中国式文化环境中,大多数中国人都讲究面子与人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中国人在的地方,那么一定会散发出强烈的“人情味”。

面子文化下的中国式家庭也充满了无尽的攀比,子女与子女之间的攀比,父母与其他邻居之间的攀比,那么这个时候孩子就成为了他们进行攀比的筹码。

“你家孩子可真懂事,听话,不像我家的只知道是胡闹,成绩还差”,于是他人口中的懂事与听话强化了父母的虚荣心,回到家庭以后,父母也开始用各种方式来培养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大多会为了父母多爱自己一点,多关心自己一点而用自己的懂事与听话表示出自己对父母的爱,同时也会伴随着对父母要求的无条件顺从。

父母培养了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自然是省心又省力,不仅能够得到他人的羡慕,还能减少自己对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与付出。

而那些无条件顺从父母要求的乖孩子吞下的人成千上万的委屈,没有父母知道,他们只享受乖孩子带来的省心省力, 那些从小就学会否认自身价值与主体性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又怎么会与命运争抢到本就属于自己的成功,又怎么会有信心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

难有出息也是情理之中。


2.懂事,听话意味着牺牲与放弃,孩子会有更多心理问题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每个人都有着这五种最基础的需求,需求的满足是人的天性与本能使然,只有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他们才能将这种需求满足带来的愉悦感转换为对生活与 社会 的积极适应。

反之,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要求放弃自身需求的实现,那么他也很难用正常的心理去适应 社会 与生活,需求的匮乏会导致人心灵上的挣扎与折磨。

懂事与听话,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需求。要以父母的需求为主,这样当然能培养出一个大孝子,甚至还是个愚孝子。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所压抑的欲望与需求从未消失,它们会转换为一种更加消极的物质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之中,并且会让人变得极端。

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过犹不及,过度懂事与听话对一个孩子来说,也代表着过度的敏感与冷血,为什么说冷血?因为他们在不断放弃自身合理需求的那一刻,或许已经积累了无数对父母的怨恨,久而久之也会产生更多心理问题,只是他们没有发泄出来。就像高分韩剧《请回答1988》中的德善,万事都得谦让他人。

克制欲望与天性的人,要么是圣人,要么是魔鬼,而这个世界往往是从善如登,从恶如流,极度隐忍之下,走上极端之路也是必然。

譬如“北大弑母案”就是典型的代表,当懂事与听话成为了一个孩子优秀的唯一凭证时,就不要怪孩子过分冷漠与极端,万事皆有因果,过犹不及。

3.懂事,听话的孩子大多缺乏独立性,不具备冒险与反抗意识

除了那些总是隐忍的孩子外,还有缺乏独立性的孩子,也会在父母眼中表现出懂事,听话的样子,因为此时的他们俨然成了父母的附属品,寄生于父母,因此要顺从父母。

而时代的发展让人的思维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不同年代的人所具备的思想是对该年代的映射,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用父母那个年代的标准与观念来指导新一代的年轻人,显然太过牵强,对人好不是你觉得好就算好,好要讲究方式,不讲究方式的好就是控制与自私。

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接纳自己的人生被操纵,父母尚且厌恶子女对自己的违逆,又何况本就有着对自己人生被决定权的子女。

懂事与听话在很多时候只是为了父母好,而不是为了孩子好,假使你只需要孩子懂事,听话,那么何苦送他上学,接受教育,接受智慧。

既然已经接纳过新事物,又怎么会被旧事物所捆绑,过时的理念与好配不上父母想给予子女的爱,也不应该成为阻碍两代人关系和谐的绊脚石。

当你的孩子知道决定自己的人生,开始判断你的好是否是他所需要时,你应该欣慰,你的孩子具有独立意识与自主意识,而不是只会逆来顺受的被动接纳别人给予的所有事物。

所有成大事者,大多是叛逆的人,因为听从本心在很多时候要违逆无数人的期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