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不出名的诗人,却写出史上最著名的一首诗,妙绝千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中,有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即某一句诗,或某一首诗特别著名,你甚至能倒背如流。但要对于诗的作者,你却没有很大的印象。比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就特别著名,但是它的作者王湾,相对来说就不那么出名了。

上面说到的这两句诗,出自于王湾的代表作《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王湾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它的主要内容,便是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北固山下所见到的壮丽景色,也抒发了王湾浓浓的思乡之情。

其中,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广为传诵。当时的宰相张说,便十分赞赏这两句诗,甚至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作为文人学士学习的典范。唐末诗人郑谷评价它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则评价它说:“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可见这首诗历来便很著名。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以对偶句开篇,极其工丽。并且点出题中“北固山”,道出要去往的目的地。意思是说,王湾行舟在碧绿的江水上,向着苍翠的北固山驶去。虽然这两句诗中,可以见到美丽的青山绿水,但是“客路”二字,无疑道出了王湾人在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它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则是王湾到达北固山下的所见。意思是说,春潮涌涨,两岸之间显得更为宽阔,阵阵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从这两句诗中,可知王湾行船时是顺风顺水,且展现出了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壮丽景象,写得恢弘阔大。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脍炙人口。它的意思是说,当残夜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时候,一轮红日便已经从海上升起。当旧的一年还没有过去的时候,江上却已经一派春意。可以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幅壮美画面。同时,这两句诗,表示了时序的交替,这对于身在异乡的诗人来说,无疑会催生他的思乡之情。

另外,这两句诗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它蕴含着一种理趣。即新生美好事物必然会代替旧的事物,与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所以这两句诗是集写景、写情、写理于一体。不愧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名句。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则着重表达了王湾的思乡之情。意思是说,王湾看到了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于是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便想要麻烦大雁飞过洛阳的时候,带去一声问候给家里人。这里的“乡书何处达?”可以看成诗人和大雁的对话,颇具构思之妙。“乡书”、“归雁”则与首联中的“客路”遥相呼应。

综观王湾的这首诗,虽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闻名遐迩,但整首诗也不失为和谐优美的山水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