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能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却总是丢三落四忘东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工作多年,时不时的,我还会梦到自己身处考场奋笔疾书。

跟同学一交流,就发现会做这种梦的不止我一个。原来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大大小小的考试,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中。尽管时隔十几年,可我们聊起高考来,仍然能清楚地记得当年每门功课考了多少分,有人甚至还记得某些卷子上的题目。

不过,就算是能记得十几年前的高考试卷上有什么样的题目,我的这位朋友,还是能转眼就把帽子、包包忘在了车上。

在看《记忆的常识》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她的记性奇怪得很,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记忆的常识》 的作者是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的 教授柿木隆介 ,他长期从事人类脑机能方面的研究,并且是从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两方面着手研究,是日本脑研究第一人。《记忆的常识》这本书,正是科学家柿木隆介对于脑科学研究现状的介绍,以及一些记忆相关知识的普及。

那书中是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的呢?为什么我们能记得十几年前高考卷子的题目呢?因为这是由掌管记忆的海马体保存起来,再过滤后储存到颞叶的“记忆仓库”中的长期记忆,是可以随时调取的记忆。 长期记忆通常是“印象深刻的事物”、“意义重大的事物”,和“经常反复的事物” 。而高考卷子的题目,可能即是印象深刻的事物,又是意义重大的事物。

那么,我们为什么又容易丢三落四,忘东忘西呢?

这是一种未被纳入学术性的记忆分类,叫做 工作记忆 。它是与行动同时进行的记忆。工作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开头的那个例子来说,我们在一边下车的时候,需要想起自己刚才把包包、帽子放在了车里的椅子上,然后才能拿起它们。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脑子里总是 同时兼顾好多任务 ,比如下车的同时想起了手机、去哪里玩等等,因此就会遗漏部分任务,这就容易造成丢三落四的现象。

并且,年龄的增长对工作记忆也会有影响,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妈妈上了年纪记性越发差了。

那么,《记忆的常识》中还讲了哪些关于记忆的脑科学呢?

首先,让我们来捋一捋究竟有哪些记忆。

如上图所示, 记忆大体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另外一种是工作记忆。长期记忆就是上文说的概念,又分为陈述记忆和非陈述记忆。 陈述记忆就是回想那些记忆我们可以陈述出来的,比如小时候我们去哪里玩,或者家里发生过什么事情,这类经历过的陈述记忆就叫情景记忆。另外,我们也会记得课本中看过的某些文字等等,这些也可以陈述出来,这就叫语义记忆。

非陈述记忆就是那些难以描述的记忆,分为程序记忆和启动记忆。 程序记忆就是我们掌握的一些本领,比如走路、骑自行车、游泳,一旦学会了这类本领,我们就不会遗忘,哪怕失忆了,也可以本能运用。

短期记忆就是会遗忘的记忆,比如今天吃了什么菜,过几天就不记得了。

而工作记忆之所以是另外一套体系,是因为工作记忆有可能会变成长期记忆,也有可能成为短期记忆。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工作记忆,比如一边在会议上讨论,一边记笔记,这就是在使用工作记忆。

我们研究记忆,目的无非就是想了解记忆的原理,从而提高记忆,让自己能够记住更多有用的东西。

就像前文说的那样,只要是“印象深刻的事物”、“意义重大的事物”和“经常反复的事物”,我们自然而然就能记住,并成为长期记忆。那要主观努力去形成长期记忆,又该怎么做呢?

①运用各种技巧的记忆法

世人公认的记忆法就是 重复机械记忆 ,这也是柿木隆介教授所倡导的方法。但还有一些技巧可以增强记忆,比如位置法,利用具体的意象刺激大脑中的海马体,形成长期记忆,就像认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记忆标志性建筑物来记住路线。

记忆树法也是一个技巧,就类似于思维导图记忆法,就像前面写记忆分类时,看文字我们未必能记得清楚,但我用思维导图做出来之后就会清晰明了、印象深刻。

唱歌法也是记忆术的一种,比如我们从小就会唱的“ABCDEFG……I can spell ABC”(小星星歌曲的音调),也是加深记忆的一种技巧。

此外,还有钉子法、变换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照相记忆等多种技巧(由于篇幅限制,没办法一一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去看书哦)。

②如何有效地重复机械记忆

虽然有很多技巧可以提升记忆,但这些技巧还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唱歌我们就很难把什么东西都套进去,而且很多技巧因人而异,别人用得好未必自己能用得好。唯有重复机械记忆才是所有人共通的方法。

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我们人类是多么健忘,但反过来也提醒我们,不断重复也可以加深记忆。

重复机械记忆也是有方法可循的, 首先 ,复习可以在刚刚记住后、学完当天、一周之后、考试前,这几个关键节点复习,这样更有助于形成长期记忆。

其次 ,反复书写,也可加深记忆,但是需要写多少遍,才能形成长期记忆,这又是因人而异的事情。

再次 ,朗读记忆,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尤其是对于外语类学习来讲,因为这不仅能让大脑视觉区兴奋,还能调动听觉区、语言区、运动区等多个部位,能使记忆内容变得印象深刻。

最后 ,反复解题,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很多学霸就是这种类型的,他们会在考试前反复解题,在解题过程中掌握知识,通过这种方法更容易让考试内容转化成长期记忆。

③其它加深记忆的方法

除了上述这些加深记忆的方法外,柿木隆介教授还提出,他们的实验结果证明,运动能提高大脑兴奋性,有助于记忆;咀嚼口香糖也能够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尽管能否有助于形成长期记忆还有待考证,但确实能在短期内提高记忆力。

另外,一心二用式学习也被证明有一定道理,这样做不但能让人放松,而且配合环境的因素,结合其它信息一起进入大脑,同样利于转化成长期记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孩子和家人一起在餐厅学习,比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学习效果更好的原因。

还有气味和记忆之间也存在着密切关系,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闻到一种熟悉的味道就瞬间回忆起以往闻到这种味道时候的场景,但是,这在学习上的运用没那么容易,也不多见。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总是更容易记住对方的长相而不是名字,常常在某个地方突然看到一张熟悉的脸,却死活想不起来他叫什么名字,从前在哪儿见过。

事实上,面部信息会被储存在额颞叶下方,这是大脑最深处叫作纺锤状脑回的部位,是离头盖骨最远的地方。所以,即使脑部受了外伤,那里也不会轻易受伤。从这个被保护得这么好的位置来看,就能知道面部信息是多么重要。

另外,面部信息主要是右半球处理的,它对应的左半球部位是语言处理中心。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可见,面部信息几乎是和语言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除此之外,这种构造还非常特殊,这里密集了超多只负责处理面部信息的特殊神经细胞,而处理其它事物的神经细胞就没有这样的待遇。这不但能让我们很容易记住别人的长相,也能让我们拥有察言观色的本领。这同时也导致了我们人类的不可思议的特质,就是 “将任何事物看作人脸” 的这个特质。

而形成这样的原因,跟人类的进化历史有关,为了生存,人类必须第一时间辨认敌我,而人脸,相对于身体的其他部位是最显著的识别目标,因此,面部认知能力异常发达,正是人类生存选择进化的结果。

当然,如果这部分受损或先天性不足时,就会产生传说中的脸盲症。

很多人都会有喝酒断片的体验,不是自身经历过,就是见证过身边的亲朋好友。那么,这些记忆是怎么断片的呢?

酒精进入身体后,大脑会被麻醉,先是额叶,掌管理性的部位;然后是小脑,负责平衡的部位;最后是海马体,负责记忆的部位,海马体一旦被酒精麻痹,就很难再保存长期记忆。

这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醉酒经过,他们先是开始健谈,或者开始胡说八道,接着走路摇摇晃晃,最后就直接醉倒,第二天起来完全不记得前一晚干了些啥。

不过,喝酒毕竟只能暂时损害记忆,而痴呆症却是不可逆的损害记忆由轻及重的过程。痴呆症有很多种,除了我们最熟悉的老年痴呆症,也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痴呆症之外,还有血管性痴呆症、颅脑外伤痴呆症、酒精中毒性痴呆症,等等。

随着年龄的增大,大脑机能退化,阿尔茨海默症患病率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现象。目前还没有什么科学手段验证的有效治疗方法或预防方法,但是, 不论如何,跟生活习惯很差的人比起来,每天有规律地运动和进食,总是对健康更有益的。 这就是脑科学研究专家柿木隆介给出的实事求是的答案。

以上这些,就是《记忆的常识》里面讲的四个重点内容。另外,还有关于“测谎仪”的研究等等,也是非常有趣的内容,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就没办法一一介绍了。

记忆关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还是想要不断学习深造也好,我们都需要凭借记忆给我们的恩赐。

对于这样的恩赐,你是选择用酒精麻痹记忆?还是努力加深好的记忆?

是任凭它掌控你的人生,任由它逐渐丧失活力?还是选择主动加深记忆,掌握更多的本领迎来更好的人生?

一切,都取决于你的选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