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诗,世界只是世界;有了诗,你就是世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在开这个读书会之前,我们还问了自己一个“网红”的问题:

“诗歌无用,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

但是没有诗歌,我们还能剩下什么?

在糊涂的996里,我算了算上下班时间和交通费,在玩耍中看着时钟渐渐走向周一,在休息日吃鸡肉,拿出手机在春光明媚的景色中拍照,顺便刷了刷朋友圈。在一段又一段的爱的过程中,我问自己爱的意义是什么。从此,风光不再是一道风景,不能伤感的身躯,激动地转瞬即逝,哀伤是人生永恒的职业。

情话不能再说了。当你想赞美某事时,你突然变得哑巴。当你难过的时候,你只知道整个世界都不理解你。你头脑中的东西是世俗的,想象中的力量不再存在。用旅行团的话说,夏天的乐队,没有诗歌,世界就是世界;有诗歌,你就是世界。



正如雪莱在《诗辨》中所说:

“如果诗歌的精神不飞到阴谋诡计的猫头鹰永远不敢到达的永恒境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火焰,世界上还有什么美德、爱情、友谊和爱国主义呢?什么是宇宙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果没有,那我们在地上有什么安慰呢?我们对天国有什么盼望呢?“

生命的意义、升华、归宿和延续在哪里?我们出生的时候就是这样。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内容创造者。因此,在这次读书/读诗会上,我们每个人都翻了几本带着几层灰尘的可怜的诗集,选了一首最喜欢的诗给大家读,也给自己读。

毛毛.G

威廉·巴特勒·叶芝《被偷走的孩子》

「读诗的乐趣,是独特的个人感受」



这本诗集是我妈妈上初中时买的。歌曲《偷来的孩子》对我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我喜欢有童话故事的人,这首诗的背景是基于一个关于爱尔兰儿童的传说。这首诗的画面感很强。在童话中,你会看到许多元素,如山、水、精灵和仙境。然而,这首诗总是重复这样的台词:“来吧,世界的孩子们,来到水和荒野/和一个小精灵手拉手/世界上有太多哭泣的声音,你不明白”。因此,这首诗一方面具有梦幻般的色彩和对仙境般生活的描写,另一方面又以伤感为基础,反映了现实世界中太多的痛苦,丰富而复杂。

对当时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一首童话诗有着童话之外的感觉,这带来了另一种解读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对幸福和成长的描述,也带来了很多震撼。

但这一次,我并没有专门查找这首诗的背景并加以分析。读诗的乐趣在于,读完后,你会形成一种独特的个人感受和理解。


被偷走的孩子

译者:李立玮


在湖水那边,是史留斯料峭的高地

那儿,一座绿荫的小岛上

苍鹭振翅,惊醒了恹恹的河鼠;

那儿,我们在魔桶里藏进了满满的浆果,还有

偷来的红艳艳的樱桃。

来吧,人间的孩子,到水边和荒野里来吧

和一个精灵手牵手吧

这世上哭声太多,你不懂呀。


那儿,有月光如波浪般跳动,

幽暗的沙滩罩着迷蒙的彩色,

在最远最远的玫瑰园里有我们整夜整夜的步履。

我们交织着古老的舞步,

双手和眼神也交错如旋舞,

直到月亮离去。

我们来来回回地跳跃着,

追逐那些晶亮的泡沫。

而你们的世界却充满了烦恼,

在睡眠里也冲突着无尽的焦躁。

来吧,人间的孩子,到水边和荒野里来吧

和一个精灵手牵手吧

这世上哭声太多,你不懂呀。




桃红小闪电

巴勃罗·聂鲁达《疑问集》

「短诗的力量」



聂鲁达是20世纪拉丁美洲最著名的诗人。他的人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一个是外交官;另一个是爱情。他的爱情诗也被称为爱情圣经。当他知道他的名字在中国被翻译成“聂鲁达”时,因为“聂”有三只耳朵,他说他的第三只耳朵是听大海的声音。他是一位非常浪漫的诗人。

这是一本非常特别的诗集。整本书都是由问题组成的。关于创作之谜的问题共有316个,分为74首诗,每首诗由3-5个小问题组成。讨论的主题涉及自然、宗教、文学、 历史 、政治、语言、粮食、 科技 、文明、时间、生、死、真理、正义、 情感 、感悟等,这本书与我读过的其他诗歌最大的区别在于,在别人的诗中,我们可以从叙述中看到完整的开始和结束,描述和场景准备,但这本书都是关于问题的。

即使是有问题,画面感也是非常完整的,让人可以看到其中的色彩、空间等元素。它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短诗的力量同样强大。


(诗集为台湾出版,出版社为九歌,因此以下以繁体刊登,与原译本相同)

译者:陈黎 / 张文灵

5

你把什麼守护在驼企的背底下?

一只骆驼对乌龟说。

乌龟回答:

对柑橘你会怎麼说?

一棵梨树的叶子会比

《追忆逝水年华》茂密吗?

为什麼树叶会在

感觉变黄的时候自杀?

7

和平是鸽子的和平?

花豹都在进行战争?

教授为什麼传授

死亡的地理学?

上学迟到的燕子

会怎麼样?

他们真的把透明的书信

撒过整个天空?


摇摇冻

弗兰克·奥哈拉《和你一起喝可乐》

「生活有多低,诗歌就有多低」



弗兰克·奥哈拉是美国纽约学派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目前,他的诗集在中国还没有中文译本(如果你看到了,请告诉我购买渠道)。奥哈拉的人生经历与音乐、文学、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他的诗歌是口语化的、反理性的。当时,他明显不同于其他诗人,创作了反雅俗共赏、反贵族的诗风。最后,他在40岁时死于车祸,这也是一种很不诗意的离开方式。

他的诗歌风格极端,即兴,充满荒诞。他们中的许多人捕捉和捕捉日常生活。因此,有人称他为“口语电影诗人”。通过口语表达,他可以描绘出极具电影感的画面。

这首诗叫《和你一起喝可乐》,是一首深受美国女孩欢迎的经典名作。它集中在许多常见的写作技巧,奥哈拉,如他对艺术史的理解和他喜欢列出的人的名字和地点。然而,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 情感 和内容,这可以理解为一种非常私密的对某人的控诉,但也可以想象,叙事的对象只是诗人所塑造的一个虚幻的形象。

我最喜欢这首诗的原因是它有丰富的生活情怀。奥哈拉的诗就是生活。诗和你的生活一样卑微。谈论诗歌不需要太严肃。诗歌本身不应被视为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远比踏足圣塞巴斯坦、艾郎、昂代、比亚利兹、巴约纳更有趣

亦盖过在巴塞罗那加西利亚大街饱餐一顿

或许是因为你身着橙色衬衫,看上去就像更英俊、快乐的圣塞巴斯坦

或许是因为我对你的爱,或许是因为你爱喝酸奶

或许是因为橘黄色的郁金香在桦树周围闪闪发光

或许是因为我们在人群和雕塑面前露出了秘密的微笑

很难想象当我与你在一起的时候,怎么会有像雕塑这类纹丝不动

庄严肃穆,而且闷闷不乐的绝对的事物出现在眼前

而就在它面前,我们却可以在纽约下午四点的阳光下

来来回回地挨着彼此的身体,就像感受到树木透过婆娑的叶子在呼吸

而我们去参观的肖像展览仿佛空无一物,画作上没有任何面孔,只有颜料

你突然也会觉得惊奇,为什么世界上会有人这么做

因为我只需看着你,我宁愿看着你,胜过看世界上所有肖像画

除了偶尔可能对《波兰骑士》感兴趣,但不管怎么样,它现藏于弗里克

谢天谢地你还没去看过,因此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第一次

你舞动着身体,是那么美丽,让我或多或少联想到是你在诠释未来主义

我再也不在乎《下楼梯的裸女》、或达芬奇的哪一幅画,或米开朗基罗

往往给我惊喜的雕塑作品

而且,人们不停地去研究印象派有什么用呢?

因为他们都没有体验过真爱的人就站在他们身边,日落时倚着一棵树发呆的感觉

或者这样说吧,马里诺·马里尼挑选了一匹好马,却没能找到像我的爱人那么英俊的骑手

这么说来,他们都白白错过了大好青春

但那绝不会浪费在我身上 这就是我写了这首诗告诉你这一切的原因


(诗的第一行直接从标题往下走,并没有重复标题,以及最后一句说明了这首诗的缘起,也是很有趣的一个结构上的特点。)


活腻

夏宇《蒙马特》

「诗之留白」



意象是夏宇诗歌中很特别的一点,通过阅读,你能感知她的诗大部分从个人经历出发书写,但对于结构、语言流畅度等等却并不那么追求,词性变化亦灵活,并不以词本身功能和属性来使用。因而她的诗所带给我的感觉,像总有那么几个要素缺失的微型小说,并不会将事情叙述得完整,但正是因为如此,你才能在其中感受到广阔的空间。


有趣的是,夏宇的另一个身份叫李格弟,是台湾著名词人,为张艾嘉、陈绮贞、陈珊妮、蔡依林、田馥甄等等都写过词,也许比她本人写诗这件事情还要出名。


这首《蒙马特》,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她的作品,你可以在其中感受到雨拍在窗子上的意境,可最后重复了的那句话,她却始终不说是什么,只有留白。


蒙马特


书店里的猫

酒馆里的狗

玻璃蒙着雾气

为了擦拭

为了看见我走过

为了这盲哑的对视


是不是我们曾经一起死过

大家看起来都那么眼熟

有人上阶梯

有人下阶梯

都知道从此以后要去那里

有人辩称那是假死


阿北土路落着雨

酒馆里吵闹的烟和话语

这些楼和窗子都是单面的

是有人会架起梯子

把它们卷起来

带走


我跑着经过那个广场和街道

被雨打湿了套头毛衣

先我过了马路的男人回头看我

对我说一句话


为了再听一遍

我随他走进一间打钥匙和做鞋底的店

我问他您刚才说什么

他重复

知道重复可以让我幸福




十九

里尔克《预感》

「诗是纯粹的感受,如孤独」



里尔克与叶芝、艾略特并称为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创作主题大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孤独的思考,另一部分是宗教思考。


我喜欢他的诗在于诗中充满的男性气质,以及其中的哲理性,总是会给人以心灵的激荡,虽然他的诗更多地被解读为阴柔。而他诗中另一大特点,就在于其中的“雕塑感”,这种雕塑感可以穿越翻译语言所带来的差别,无论是什么样的翻译版本,这种魅力都是可以为读者所感受到的。


因此也选取了两份对里尔克《预感》的不同译本,一份来自北岛,一份来自绿原。北岛也许因为本身也是诗人的缘故,翻译的文字与语感更偏向中文诗的感觉,如“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这一名句,让任何读到的人都能一下被攫住,充满了强烈的画面感和想象力。而绿原的版本尽管对诗的节奏和语感没有那么精准,但诗所传达的氛围和感觉仍然清晰,雕塑感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因此诗的确是不太能言传的东西,它更像是纯粹的感受,特别是探讨如孤独感这样的主题的时候。


预感


译者:绿原


我像一面旗帜为远方所包围。

我感到吹来的风,而且必须承受它,

当时下界万物尚无一动弹:

门仍悄然关着,烟囱里一片寂静;

窗户没有震颤 ,尘土躺在地面。


我却知道了风暴,并且像大海一样激荡。

我招展自身又坠入自身

并挣脱自身孑然孤立

于巨大的风暴中。


译者:北岛


我像一面旗帜被空旷包围,

我感到阵阵来风,我必须承受;

下面的一切还没有动静:

门轻关,烟囱无声;

窗不动,尘土还很重。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我舒展开又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独自

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卢丁

翟永明《证明》

「女性诗歌书写」



此次选取的是来自成都的女诗人翟永明的作品,《证明》就出自她于1984年的组诗《女人》,这也是她的代表作,在当时以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惊文坛。上世纪80年代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关于文学的十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文学开始解冻,百花齐放,涌现了非常非常多优秀的诗人,翟永明便是其中的一位。

虽然去以性别划分不太好,但我所知道的女诗人都有着非常鲜明的女性气质诗歌风格,但相比起舒婷的优雅,翟永明的诗歌更为偏向于 探索 女性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历程,不过那个世界是相对黑暗、幽深的,正如《证明》里所描绘的这个混沌而荒凉的世界,其中有黑夜,有梦与现实的相混,但“琥珀”色的眼睛又带来了坚定、凝结和模糊感,仿佛看不清诗中自己所身处的这个神秘又深邃的世界。

而正是在这个黑夜里,女性主体的自我意识一步步被塑造起来,在整个《女人》组诗里可见一斑,是一份赤裸裸的自白,也是对世界敏锐的点拨。

证明

傍晚最后一道光刺伤我

躺在赤裸的土地上,躺着证明

有一天我的血液将与河流相混

怀着永不悲伤的心情,在我身下

夕阳晒红丁狼藉的白垩石

当我双手交叉,黑暗就降临此地

即刻有梦,来败坏我的年龄

我茫然如不知所措的陷阱

如每个黄昏醉醺醺的凝视

我是夜的隐秘无法被证明

水使我变化,水在各处描绘

孤独的颜色,它无法使我固定

我是无止境的女人

我的眼神一度成为琥珀

深入内心,使它更加不可侵犯

忍受一种归宿,内心寂静的影子

整夜呈现在石头上,以证明

天空的寂静绝非人力

当我站起来,变成早晨的青火焰

照射,却使秋天更冷

女人呵,你们的甜蜜

在上月是一场灾难

在今天是宁静,树立起一小块黑暗

安慰自己



看完一首诗,即使是平日,我也觉得开悟多了。在诗歌分析中,不需要大量引用。此刻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有诗情画意真好。

我也希望看到你们在这里继续遗憾,和我们一起拾诗。睡觉前和上班路上读一首诗用不了多久。但是你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脱离现实生活,看到一个很难看到的奇妙世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