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这肮脏的东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孟子明确提出了的性善论,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这样的论说。

作为我们的精神导师的父母更不会给我们普及腹黑论。

在我们丫丫学语的年纪,只会一遍又一遍的重申,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

他们把生活中的黑暗面牢牢的握在手中,吝啬的不给我们看一眼,他们怕我们驾驭不住。他们也坚信我们就是最纯洁的,怕我们过早接触这些。

可是长大了,我慢慢的不这样认为了,我开始赞同荀子的性恶论。

人性本恶,人性这种东西从原先开始就是恶的起始。

我们撇开人性这虚渺的东西,因为人性太难鉴定他的好坏。

我们直接从生命本身说起。

生命本身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掠夺的过程,掠夺其他资源,为自己的生存,暴力的破坏一切,吸取自己所需的养分。

如果是广义的说,所有的掠夺行为都是恶。那么所谓生命......就是恶,是不断犯下罪行的东西。

如此看来,我们眼中的性本善从本质上就是属于黑暗面的。

既然如此,那么善又从何而来。

我想只是我们形成了一个社会形态,一种约束我么可以互相安全的生活,为了我们可以顺利的活下去,也为了我们可以隐藏一些东西。

身处位置越高,犯下的罪行就越多,因为你掠夺的东西就必须越多。

从网络上的“他还是个孩子”引起的讨论风潮,对于熊孩子放下的罪行我们一直处于两方交战的地步。

一方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所以他们犯下的错误,及时是很大的错误,都应该被间接原谅,因为他们还小,他们不懂。

不懂一词真的可以掩盖很多东西,包括罪恶。甚至法律层面都有保护着那些熊孩子的条例。

这是一方的看法,另一方面认为,熊孩子犯下的错,是家长没有教好,孩子犯下的错误就该家长承担,孩子则是选择了......原谅。

只要被害者动手了,就会被一群人站在道德的高处,义正言辞的进行审判。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被害者继续被迫害着。

荀子所说的性本恶,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荀子意在说明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

而我们的本能其实就是掠夺,掠夺在生命层次上都算是恶的。

这么说来也就说通了,为什么我们很难成为圣人,为什么需要通过后期不断地学习,就是为了不将隐藏在我们内心的黑暗面暴露出来。

我们不断地克制自己,告诉自己这样做才是对的,我们开始遵循着慢慢形成的规矩。

于是在这条路上,我们渐渐分化成了三种人,一种很好的形成的这种良好的社会意识并发扬光大,引导更多人向善,致力于是这个社会意识超脱出来,更加的完美。

第二种人无法驾驭内心的对于掠夺的欲望,于是他们会挖空心思的不断去掠夺,不择手段。可是我们也不能这么决绝的就将他们打入黑牢。

他们本质上只是扩大了自己掠夺的范围,仅此而已。

第三种人,走在了两者中间,摇摆不定,他们“饥饿”时,甚至可以将所有放下,将自己的掠夺欲望无限扩大,这种扩大更加的肆无忌惮,更加疯狂。

可是当他们微饱时,就会变得超越第一种人的畸形怜悯,或者可以用网络语言中“圣母”一词形容,对于一切的弱者毫无理性的支持。这也是最可怕的一种人。

人性如此,那么我们所说的人心又是什么呢?

人心就是人性中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从我们语言,行为就能够清楚的体现。

一个人独处时最为明显。

因为不害怕自己不阳光的一面被发现,所以更肆无忌惮。

从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玉林狗肉节事件,孕妇被逼跳楼事件,幼儿虐待事件,校园暴力事件,以及最近的江歌事件......这些事情无不在映射着人性这个词。

可是在这些事件背后,又牵扯着另一批人性的表达方式。

躲在网络背后的键盘侠们,总是高傲的评论一切。

因为有了网络的保护,言论变得肆无忌惮,人性被表达的更加的全面,隐藏内心的想法更直观的体现。

人心,人性这被我们隐藏的本质,如果从初始就是错误的,那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有无数的智者哲学家,投身到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旋涡中,终其一生都无法得到解决。

释加摩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了家,结果得到的结论是人活着为了涅磐,就是死。

提到人性,安冈正笃先生曾说过,必须依“知识、见识、胆识”三个阶段来提升人性,否则任何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所以人性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黑暗的奇点,通过这个奇点,我们发现了周围的亮光,也正是这样我们才摆脱了停止不前的状态。

人性总归是复杂的,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江歌案已经告一段落,若是应了我们的愿,将陈世峰判死刑,对于他的家里人来说,我们是不是也是一个间接的凶手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