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七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湖南的七叔

姚峰是我的七叔,是姚警尘的胞弟,可以说,七叔走上革命的道路,他的三哥姚警尘应该是引路人。之前听姚家长辈说过七叔的二三事,印象不深,但觉得还是应该把它记录下来,以后姚家的小辈也应该知道这些。七叔参加革命后是吃了苦的。刚到延安时,遇到整风和审干,当时审查者讯问七叔,你家的成分那么高,又成了家,家有年轻美貌之娇妻,为什么还要来延安参加革命,吃这苦头,是不是投机革命?在三番五次得不到理想的回答后,审问者就用军用皮带的铜头照着七叔的头上抽打,致使七叔血流满面。这件事可见当时的党内斗争之残酷。

七叔出身农家,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强健的身体,使他侥幸逃过党内残酷的斗争和运动,也顺利活到了战争结束和全国解放。七叔离开家乡参加革命后,家中的七娘闫婉玉,不知七叔出走后是死是活,一人在家凭借教书艰难度日,担惊受怕,直至全国解放。真正是古诗里所写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一段诗真是比喻当时的情景很形象!

七叔参加革命后,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革命队伍里,与另一革命女性相遇相知,他在外枪林弹雨战火风烟十几年,也不知道家乡的元配妻子七娘闫婉玉的生死如何,自己也不知道何时会阵亡或牺牲,遂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与这位军队的女战友共同结为革命伴侣。全国解放后,姚警尘的学生贾晓东立即告知了在家乡的七娘,她的丈夫姚峰现在的下落,七娘遂风尘仆仆的日夜兼程赶到姚峰当时的驻地。姚家人的秉性历来忠厚,七叔当然也不是喜新厌旧的“陈世美”,两人刚一相见,就立即抱在一起痛哭失声,相互倾述离别后的相思之苦。后来在人民军队和七爸结为夫妻的这位女同志,当时已经和七爸生育了一个女孩(起名姚培娥,上世纪70年代我在西安见过,当时在广西鹿寨化肥厂工作,女婿是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连长,参加过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后转业到一个企业)见此情形很知趣的离开了,当时的法律也不能解决此类事情。据说这位七娘也和七爸姚峰是深有感情的,这种感情也是经过革命战争严峻考验的,但她最后只好尊重七叔姚峰的意见,经组织同意调到其他部队去了。具体的情况后来就不知道了。

上世纪80年代,妻子去湖南常德出差,在湖南常德的南海舰队万山要塞区的军人宿舍见过七娘,那时七娘还健在。七叔的儿子叫培悌,儿媳是湖南常德本地人,在公交公司上班。在一起还吃了饭。那是七爸已经去世,1976年6月他去世时,我在山西五台工作的十叔和十娘还专程赶赴湖南常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为姚峰举行的追悼会。

我现在家中还珍藏着七叔当年从南海带回陕西的虎斑贝,这可以说是珍贵的遗物了。睹物思人,颇为伤感。陕西湖南相距千里,由于地理距离较远的原因,还有通讯手段的落后,以后联系渐渐少了,导致最终音讯全无。也不知七娘何时去世!也再没有联系,现也不知七爸的后人境况到底如何。

下面是七叔的生平简介,转摘自:《户县志》人物传记

姚峰(1913-1976),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富村人。幼年读书,曾于高中肄业。在校期间,参加学生运动,激于义愤,曾殴打过搜刮民财的国民党区政府和税务局人员,发动师生把三青团头目李尚志赶出学校。离校以后,曾任小学教员和中学教员。

1937年参加革命,1939年入伍到延安抗大学校,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反“扫荡”中,机智勇敢地抢救牲口和经费,受到上级表扬。1946年,任18集团后勤供给部管理科副科长。1947年,任38军55师供给部副部长,1949年任郑州军分区后勤部政委,曾荣立三等功。建国后,1952年任南海舰队万山水警区后勤处处长,1955年任南海舰队万山要塞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长。1966年后,调任广州军区山农场和光明农场厂长。1966年离休,1976年6月病故,终年63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