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仄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9
问题一:“中平仄”中的 中 是什么音调?? 常见的诗歌出现的韵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一三不限,二四分明,即
句中的第一、三个字不限定于一定要用“平或者仄”的字,而第二、四个字的平
仄是必须按规定写的。
“中”代表中立的大意,就是说“平、仄”皆可的意思,因此在一、三个字的位
置上用“中”代替空位。
网上有些具体唐诗宋词案例分析的,推荐你看看唐诗韵律就行了,宋词有点烦
躁。你可以看看。
zhidao.baidu/...l?si=4

问题二:中平仄是什么意思,对应哪些音调 平,就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一第二声; 仄,就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三第四声; 中,就是可平可仄。

问题三:中平仄上韵是什么意思? 1、关于“平仄”:
古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两种;“仄”指仄声,包括上、去、入三种。 现代汉语中的“平”指阴平和阳平二声,“仄”指上声和去声。 古代的“入”声字后来分别归入了现在的平上去里了。2、古代格律诗在用词上对平仄非常讲究。比如看下面七言诗句的格式: 中仄中平仄仄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仄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平”指在诗句中相应位置上必须填写平声字,也即必须是平、上二声;“仄”指在相应位置必须填写仄声字,也即上、去二声的字。 “中”则指在相应位置不限,可以是平声字,也可以是仄声。一般位置在诗句的第一和第三个字的位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中其实一般来说,五、六还是要论的。 “上”即指四声中的上声。3、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问题四:平仄中是什么意思 中就是指平仄均可。
baike.baidu/view/74054这里有关于《临江仙》的词,格律也有,很长,我就不拉上来了,怕你看得太累。

问题五:“平仄中”里的中是什么意思?? 中就是指平仄均可。
baike.baidu/view/74054这里有关于《临江仙》的词,格律也有,很长,我就不拉上来了,怕你看得太累。

问题六:写诗讲平仄,平仄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要求?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麻马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

问题七:词的平仄中“中”是什么意思 可平可仄的意思

问题八:平平仄仄平平仄是什么意思?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为加深理解; sYc 觉得引用一楼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 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