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梵文的“放下”怎么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7-18
放下中文翻译成梵文如下:
扎西德勒
第2个回答  2018-07-18
尘世风烟,世象皆空。清守一静处,虽诸多辛苦,终自有一善。
第3个回答  2018-07-18
石鼓歌(韩愈)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7-21
浮屠”是佛教用语,梵文(印度古代书面语)“佛陀”的旧译,一译“浮图”。“佛陀”的原意是“觉悟者”,而“佛”是“佛陀”的简称。佛教徒对其教主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或“佛”。后来,佛经中所记载的一切能“自觉”(大彻大悟者)、“觉他”(使别人大彻大悟者)、“觉行圆满”者(善于修身养性达到极致者)都称为“佛陀”或“佛”。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说修身得道了。所以,“浮屠”就是指“佛”而言。 但是,也有人把“佛塔”的梵文音误译做“浮屠”,因而也称“佛塔”为“浮屠”。有句话叫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就是“七级佛塔”的意思,是较高级的佛塔。 “佛塔”起源于印度,层数一般为单数,用木、砖和石等材料建成,用以收藏舍利(梵文音译意译“身骨”,或道行较高和尚火葬后的残余骨灰)和经卷等。 1、浮屠就是印度语“塔”的音译,佛塔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存放佛经,二是存放佛骨舍利,这些都是佛中大功德,而救人性命,佛认为是比以上两个大公德更大的功德,这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老话的来历。 2、浮屠是宝塔,七级则是指七层,那么它的意思就是说,七层的宝塔,佛家以为七层的宝塔约为百公尺来高的大佛像,建了如此的大佛来供养,功德是很大的。 【浮屠】  (杂语)亦作浮图,休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参见:浮图)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佛陀即是佛。 【塔】  (术语)又作塔婆、兜婆、偷婆、浮图等。皆梵语窣堵波(Stu%pa,巴Thu%pa)之讹略也。高积土石,以藏遗骨者。又名俱攞。译言聚、高显、坟、灵庙等。别有所谓支提或制底(Chaitya),言不藏身骨者。或通称为塔。亦曰支提。法华义疏十一曰:“依僧祇律有舍利名塔婆,无舍利名支提。地持云:莫问有无,皆名支提。明了论云:支提,此云净处。”行事钞下二曰:“杂心云:有舍利名塔,无者名支提。塔或名塔婆,或云偷婆,此云冢,亦云方坟。支提云庙,庙者貌也。”玄应音义六曰:“诸经论中,或作薮斗波,或作塔婆,或作兜婆,或云偷婆,或言苏偷婆,或作支提浮都,亦言支提浮图,皆讹略也。正言窣堵波,此译云庙。或云方坟,此义翻也。或云大冢,或云聚相,谓累石等高以为相也。”西域记一曰:“窣堵波,即旧所谓浮图也。又曰鍮婆,又曰塔婆,又曰私鍮簸,又曰数斗波,皆讹也。”法华文句记三曰:“新云窣睹波,此云高显,方坟,义立也。谓安置身骨处也。”寄归传三曰:“大师世尊既涅槃后,人天并集以火焚之。(中略)即名此处以为制底。”塔有显密二教之别。显教以为揭高德之标帜,即所谓墓标,故限于佛乃至有德之比丘。密教以为大日如来之三昧耶形。五轮塔是佛体。非墓标。因而许为结缘追福。建于一般僧俗之墓处,俗曰石塔、塔婆、窣堵波者,指此五轮塔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浮屠《佛学大辞典》中的解释是:【浮屠】 (杂语)亦作浮图,休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关于浮图的解释是:【浮图】 (杂语)Buddha,又Stu%pa,又作浮头、浮屠、佛图,旧译家以为佛陀之转音。广弘明集二曰:‘浮图,或言佛陀,声明转也,译云净觉。灭秽成觉,为圣悟也。’南山戒疏一上曰:‘言佛者,梵云佛陀,或言浮陀、佛驮、步陀、浮图、浮头,盖传音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名为觉。’秘藏记本曰:‘浮图,佛也,新人曰物他也,古人曰浮图也。’新译家以为窣堵波(即塔)之转音。智度论十六曰:‘诸聚落佛图精舍等。’西域记一曰:‘窣堵波,即旧所谓浮图也。’瑜伽伦记十一上曰:‘窣堵波者,此云供养处,旧云浮图者,音讹也。’梵语杂名曰:‘浮图,素睹波,塔,制怛里。’世多通用后义。追问

放下翻译成梵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