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特点及要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9

律诗 是唐代及其以後流行的一种诗歌体裁。律诗总共会有八句,七言律诗共有56字,五言律诗则有40字。其格律十分严格,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一句有五个字,七言律诗一句则有七个字;按篇幅长短,可分为一般「律诗」和「排律」(或称为长律)。除了五言律诗及七言律诗外,还存在一种特别的律诗,称为小律、三韵律诗,或三韵小律。律诗在押韵方面上,第二、四、六、八句须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五、七句不可押韵。

格式

    句式方面:律诗句子长短全首一致;不是五言,就是七言。「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对仗方面:律诗每首必有对仗,且位置也有规定,全诗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必须对仗工整,词性相同,其他二联则不拘。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

    对偶方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对偶的一般规则为: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音律方面:律诗每首平仄都有规定,讲求「粘对」和平仄谐协;所有对句(偶数句)入韵;除首句外的出句(奇数句)均不入韵;首句可入韵,亦可不入韵。

    用韵方面:律诗一般多押平声韵(仄韵律诗应被看作是一种接近於古体诗的近体诗),不可换韵,一韵到底,双数句或偶句末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金朝、元朝以来通行「平水诗韵」,用韵限於一韵部。长律则可以换韵,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

平仄格式 

    在本句中是交替性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性平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互对立。

律句句式

律句有存有四种格式;其中又可分「以平韵为开头(平头)」以及「以仄韵为开头(仄头)」。律句句式:

句式

五言律句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分辨一首律诗是平起式还是仄起式的关键在第一句第二字:第二字平声,就是平起式;第二字仄声,就是仄起式。

格律中的几个注意点:

    七言诗句第一字平仄不论。

    除4式律句,律句的头节上字平仄不论;2式律句头节上字限平声,否则犯孤平。

    腹节上字的平仄,以依律为正,不依律为变例:

    (仄仄)平平仄仄平(4式)可以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属於孤平拗救;

    (仄仄)平平平仄仄(3式)的腹节上字为仄的时候,头节上字必须平声。

黏对

出句平头对句仄头,出句仄头对句平头,称之为做对,否则称之为「失对」;上联对句平头下联出句平头,上联对句仄头下联出句仄头,称之为「做粘」,否则称之为「失粘」。

节奏

「脚节」是指最後一个字。「腹节」是指倒数第二、第三字;倒数第三字称为「腹节上字」,倒数第二个字称为「腹节下字」。以此类推。需要注意的是,五律律句只有五个字,所以不存在顶节。

    五言律句的节奏为:头节 → 腹节 → 脚节;

    七言律句的节奏为:顶节 → 头节 → 腹节 → 脚节。

口诀

    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存有一句口诀: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意为:七律的第一、第三、第五字平仄是不论的,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是严格要求的,在五律中,即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该口诀的由来现不可考究;而在《切韵指南》中,曾有过记载。其为粗略观察,与事实不完全相符。实际上,一三五不一定不论,二四六也不一定分明。该口诀表面上虽然给人一种简单明快的感觉,但由於近体诗的平仄并非如此简单,所以极易引起初学者混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