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结构上有何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4-03
解答如下:

这首诗是七言律诗,运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首联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华;颔联为比“承”,在浑然不觉间人生将走到尽头;颈联为“转”,以明珠宝玉比喻自己的才能;尾联为“合”,岁月催人老,一切都是惘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03
《锦瑟》是李商隐题写的结构与意蕴浑然一体的名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是七言律诗,运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首联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华;颔联为比“承”,在浑然不觉间人生将走到尽头;颈联为“转”,以明珠宝玉比喻自己的才能;尾联为“合”,岁月催人老,一切都是惘然!
这样的结构有这样三层意蕴:
1、岁月流光
诗歌以锦瑟的50根弦起兴,喻指诗人李商隐将近50岁的人生岁月。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他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
从政治上来说,李商隐是落魄的;从诗歌创作来说,李商隐则是卓著的,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与骈文,文学价值也高。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两个典故,可以说就有对诗香翰墨的迷恋,对人间离伤的关注,这一切留在诗文里,像月下明珠闪耀,像山间美玉一样美好。
2、人生宛转。
“华年”领起全诗,追忆起近五十年的人生变化。少有抄书挣钱的艰苦清贫的生活,却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
作为有为青年,李商隐行走在应举之路上,并不一帆风顺,后经令狐绹的延誉,李商隐得中进士。
接下来是仕宦之路。开成三年(838年)春,应博学宏辞试不取,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了他。这桩婚姻,本是美事,却将他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李商隐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并且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久,被调任弘农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因为替死囚减刑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因而李商隐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后因故勉强留了下来。但他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开成五年(840年)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接下来的是闲居与四年的幕府经历,也极为失落。潦倒、
人生晚年,不说求富贵显达,平和安康都算幸福的。可是李商隐呢,妻子王氏离他而去,虽有好友邀约去四川任职,但他只是对佛学感兴趣,对仕宦再也提不起兴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他一生抑郁寡欢,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在郑州病故。
可以说,《锦瑟》一诗算是对命途多舛的一生回顾与品味。
3、精神颓变。
《锦瑟》一诗,还表现了李商隐精神的颓变。
一开篇,借锦瑟之清幽哀怨,来表达人生的伤感。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诗人一生究竟在苦恋什么呢? “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文学与生活梦境,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这自有对亡妻的哀思与留恋。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于佳人来说红颜命薄,于自身来说,才命相妨。对人生的幸不不幸,无论是美人也好,还是才学也罢,都是值得珍视的。这一些为什么现在才追忆,只因为人生处境尴尬,所以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由此可以见出诗人李商隐有多伤感,有多悲慨,有多愤懑。

难怪乎,诗开篇借锦瑟之“无端”来道“人生”与“命运”的无常。
第3个回答  2020-04-03
这个问题有点难解决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