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学期练习一口语交际是“介绍家乡”。求一篇邳州景点的导游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31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艾山自然风景区观光游览。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闻名遐迩的艾山九龙沟风景区。古人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不仅是古人的传统,也是现代人的渴望。所以,今天就有请各位放松心情,随我一起融入到艾山秀美的景色之中,感受别样的山林情趣。
艾山位于邳州北部铁富镇境内,地处苏北鲁南交界处,东临沂河,西濒京河大运河,310国道横穿东西,邳苍省道纵贯南北。景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传说因远古时代遍山生艾且每60年出一次神艾而得名。山体呈东西走向,分南北二岭,由大小九座山头相连而成,因此古时又称为"九顶艾华山"。主峰位于群峰西南,海拔197.2米。
艾山位居苏北三大名山之列,与花果山、云龙山同在310国道上。山奇水秀,林壑幽美,是邳州第一名山。古代有"国之巅,泰山也,邳之巅,艾山也"的说法。自古以来,艾山就是僧侣聚居、名人涉足和兵家必争之地,更是人们寻幽揽胜、游春赏景和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汉阙山广场)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汉阙山门广场。它是艾山的标志性建筑。其中主体建筑汉阙观景台高18米,是苏北鲁南地区最高大的汉阙式仿古建筑。内部结构分为三层,游客可以逐层登临台上,四季美景,尽收眼底。山门广场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每年的艾山桃花节、农民艺术节等活动都在这里进行。大家看,观景台西侧的这幅巨型大理石贴面标志牌,上面镌刻着本地书法家题写的"艾山洞石沟风景区"八个隶体大字,背面是关于风景区的简介。为什么叫洞石沟呢?这是由它的地形地貌所决定的,艾山南北两条山脉从西部聚拢,向东呈"八"字型逐渐展开,中间因此形成了一个面积数平方公里的大山凹。这里沟壑纵横、林木葱茏、峰峦叠翠、堑险涧幽,如同人间仙境。当地人就习惯称它为洞石沟。后代文人墨客来到这里,发现山凹间天然形成九道形态各异、连绵起伏数百米的巨大黄土垄脊,好似九条腾飞的巨龙,因此又给它取名"九龙沟"。
(艾王路)我们现在行走的这条路叫艾王路。这里是古代艾王城的主要通道。全长大约两公里。我们可以想象古人骑着高头大马,由此路进山到达艾王城的情景。西面有莲花塘,东面是万亩桃园。春天,四面八方的游客赶来赏桃花美景,夏秋时节,可以现场采摘新鲜的桃、杏和苹果。每年春节,周围的百姓都有登山的风俗,这条路上更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仙人湖)大家看到的这个湖叫做仙人湖。相传古时候这里是一个小湖泊,湖水清澈,湖面风景优美。八仙路过这里,被这里宜人的湖光山色所吸引,乘兴跳入湖中沐浴,"仙人湖"的名字因此得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湖东筑坝蓄水,初具规模,后来经过历次开挖增容,现在湖区面积已达35万平方米,湖容量达80万立方米。湖面上这座单孔圆拱式的桥就叫仙人桥,如今,"仙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不过大家不要为看不到神仙而遗憾,到仙人桥上走一走,乘游船画舫到湖心岛上游一游,您一定会觉得不散燃岁是神仙,胜似神仙。
(艾王城遗址)从仙人湖水下延伸到北面果园的区域,是古代艾王城的遗址。相传艾王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与现在戴庄镇境内的良王城遗址属同一时代,为西周时期徐偃王的后代所建。据史书记载,周穆王六年,穆王命令徐族首领徐子诞以邳为基地建立徐国,并铸了一个鼎,鼎上有铭文"艾"。艾山即为徐国的镇国之山。大家知道,艾作为一种中药,可以疗疾辟邪。先民以艾来为山命名,有着祈祥佑祉的意思。其实,艾这种植物身上还寄寓着美丽的爱情呢。《诗经》中有"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说的是有一位男子和一位女子,他们两个人常常一起去山上采草药,因为常常见面男子觉得那女子很温柔,女子觉得男子很体贴,都很喜欢对方。如果他们一天没有见到面,就会觉得好像分开了三年一样,想念对方,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日三秋"这个成语的由来。
西周至春秋时期,徐偃王管辖着徐泗一带,在东夷诸国中势力最为强大,偃王为人仁厚,深得民心,他曾经联合淮夷等抗周,"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后来,周穆王袭其不备,大破徐军,杀掉徐偃王。周穆王除去心腹大患之后,为了争取民心,采取了优待俘虏的政策,将偃王的后代子孙封为徐子。后来,由偃王之后的某代王子在艾山上建起了艾王城。徐国传到第十一世孙章禹的时候,已经到了春秋末期,公元前512年,徐国最终被吴王阖闾所灭。民间传说中,艾王收留了图谋复国报仇的吴王僚的儿子庆忌,并把他藏在艾王城里,因此遭到吴王阖闾的怨恨,阖闾于是决开山水冲毁艾王城。这就是《左传》中所记载的"防山以水之,已卯灭徐"。现在,我们从洞石沟的实际地形来看,沟内最大的那条土龙脊在上古时代极有可能就是一道拦蓄山水的天然土坝。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地方政府在扩挖仙人湖时,曾经挖出了大量的方砖大瓦以及部分青铜器和钱币,出土了陶器、鹿角和兽骨等文物,还在半店村果园内发现了一处四面用青石板砌成的地下通道,疑似古艾王城的下水道。可以说,这些遗存像一幅幅历史画卷,给我们展示了古艾王城的辉煌和文明。
(凤凰台)这座十多米高的黄土山丘叫凤凰台,传说因古代落过凤凰而得名。其实,这里是一处年代久远的道教寺庙群遗址。相传上古时代台上曾经建有黄帝庙,庙前碑文有轩辕帝时的相关记载。凤凰台上历代都建有道观寺庙。清朝初年,这里建有玉皇阁、玄帝庙,台下建有三大土庙和子孙堂。顺治年间,这里还铸了一尊1600斤重的玄帝铁像和一口一人多高的大铁钟,以及一个100多斤重的铁磬,另外还特制了一面大鼓悬架在殿堂上,晨钟暮鼓在山林间响彻了200多年,直到解放初期,玉皇阁与奶奶庙一起被人为毁掉。
大家看凤凰台所处的位置,后有群山环抱,四周丛林密布,前面是翠竹园、橡树林和古柿林,再向南就是九龙涧和九龙脊,这里不仅景色宜人,而且还是进入洞石沟腹地的必经之路,每年旅游旺季,这里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现在,台上的雕塑是黄石公授书张良的组雕以及十二生肖的群雕。那座具有汉代风格的建筑是地方政府投资60万元新建的艾山艺术馆,用来举办各种民俗展览和文体活动。
(蛟龙碑亭)艾山这块风水宝地,不仅养育了祖祖辈辈的艾山人,而且培育出了一代代英才。大家看这边有两座碑,碑上刻着蛟龙,因此叫做蛟龙碑,均为清朝皇帝御赐。这第一块碑是乾隆五十年,嘉庆皇帝的老师王希文之碑,碑高约四米。王希文1766年出生于邳州市连防乡艾山后村,学识渊博,被乾隆皇帝请进宫做嘉庆太子的老师。太子曾经一度废学掷书于地,希文严加训斥,恰巧乾隆赶到,考问希文:"我儿读书也做皇帝,不读书也做皇帝,何必如此认真?"希文跪着回答:"臣闻读书做尧舜之君,不读书为桀纣之王"。乾隆听后,双手将希文搀起,严斥太子,并下圣御:"如教而不学,可严加惩戒"。王希文于1841年去世之后,乾隆为其树蛟龙碑,以褒奖王希文对嘉庆的培养之功。这第二块碑是清朝武功大将张旺之碑,立于光绪九年。张旺是邳州连防乡张庄村人,武艺高强,多次征战有功,被封为武功大将军,去世后,光绪皇帝为其亲树蛟龙碑,特别授给他"甘肃清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