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我爱这土地意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1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40年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于悲哀中凝聚着关于土地和太阳的深沉主题,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历史的综合,对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左翼诗歌和现代派等多种传统的融合。

|历史地位和分期
艾青34年就以《大堰河——我的母亲》出名,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那时起就呈现出世界潮流、民族主题和个人气质的自觉融合,不过更加受到西方诗风的影响。等到抗战爆发后,他就转型成为一个吹号的诗人,有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探索用新诗表达民族心声的道路。

他的诗作40年代的七月派诗人有直接的影响,其余拍一再申明他们是在爱情的影响下成熟起来的,自觉把艾青作为旗帜。中国新诗派的代表穆旦也显然受到艾青的影响。他的诗对国外,尤其是日本进步青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这一任务,坚持了中国诗歌会左翼诗人那种现实的革命的战斗的内容传统,另一方面又吸收了现代派诗人在创作手法的成果。其手法呈现出古典中国诗歌和西方现代印象派的内在统一。

|艾青诗歌的特点
内容上的特点是在悲哀的感情基调上,唱出深沉热烈的颂歌。

其诗绪,也就是反复环绕在诗歌中的情感,是悲哀忧郁的,构成了“艾青式的忧郁”。其早期表现为漂泊的情愫,是诗人个人境遇和西方文学思潮的结合,后来在抗战中,其增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思考,于是升高到深沉的爱的程度,这些契合在一处构成了艾青诗歌的总体特点。

其诗歌常用的意象有土地和太阳。土地代表了爱国主义,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也代表了艾青对其上朴素劳动者的认同和关注,这在《大堰河——我的母亲》《我爱这土地》中可以看出来。其太阳的意象代表了诗人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比如《向太阳》《黎明的通知》。

其艺术上的特点则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印象式的意象构建,另一个则是自由体诗歌的诗体。

其创作通常从一瞬间的感觉和印象出发,然后用主观感情加以浸润,在二者的融合中创造出既是明晰的,有时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在充满了丰富的光和色的同时,有包含深刻的意蕴。这一点显示了艾青诗歌和西方印象派绘画和诗歌的联系,也和中国古代诗歌用意象的美学原则有共通之处。

其创作采用自由体,追求散文美,因为诗体的自由更能适应动荡激烈的时代,而散文更加新鲜单纯富有人间气息。但是其自由体又能在表面上的自由中,利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达到参差中的和谐。

其诗歌是抗日战争时期主流自由体诗歌的历史成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