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决策难题,这两个方法很实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些问题:

一大早起床,觉得自己要做很多事情:看英语、复习、看书、写论文,却不知从何处下手?

在同一个时间,突然想到两件已经着手却都没有完成的事情,不知先做哪一个?

晚上还有两个小时临近睡觉,自己在看电视、刷微博还是预习英语、看书之间徘徊 ?

如果你有这些问题,那说明你可能在计划和决策方面需要改进。

决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可大可小:从吃什么午餐、闲暇时间看哪一本书,到定下一个月的计划、选择未来的专业甚至评估调整职业方向。

萨特说:“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做好决定、科学决策很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派样自己的决策思维。

决策,是指决定的策略或办法。

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

如果你要选未来的专业方向。那么就要从适合你的几个专业中进行评估。

举个例子:比如我大二要分专业,那么我心仪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或者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学。我接着在网站上查询了几个专业在全国的排名、估算其竞争力,并询问师长的建议;综合学校的师资能力、政策优惠(奖学金设置和综测评比)、本科生就业方向以及自己兴趣、性格、家庭的支持等。按照自己对这几项的重视度进行加权赋分,计算最终的综合分。我正是以此为基础决定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并且目前看来比较满意。

而如果我是按照自己对相关专业的理解和好感度,或者只是查查相关专业的名词解释,可能就不会有清晰直观的决策方案。我也可能会最终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很好,但存在潜在风险的专业。

分析一下我的决策过程,你会发现影响我决策的主要有两个因素。

明确的目标:选择一个现在来说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完备的信息:来自网络、师长、亲人的信息和建议。

其实,不仅较大层面的决策需要这两个因素,生活中微小的决策也需要这两方面的落实。

丁克里奇1966年提出决策风格类型,将决策类型分为八种:

计划型: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考虑外在环境因素;

痛苦型:选择项目太多,无法做出取舍;

拖延型:认为不到最后,不着急,不重要;

瘫痪型:知道,但觉得做不到;

冲动型:通常先决定,再考虑;

直觉型:一切跟着感觉走,相信自己第一直觉;

宿命型:无力,放弃决策权或随意决策;

服从型:无我意识,如果你觉得行,我附议。

找到自己的类型,更有助于“对症下药”。

决策的第一步是:确定明确的目标。

如何确定明确的清晰的目标呢?你要学会和自己对话。

比如,按照下列方式回答:

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每天......

以我对自己的了解,怎样才能使计划确保100%实现?

我有哪个品质吗?

我能坚持一个月吗?

能——坚持/不能——调整。

没有缺乏意志的人,只有目标不合理的人。

首先,你需要制定一个合适高度的目标,给现实和理想搭一把梯子。

目标的制定需要坚持SMART原则:

Specific: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Attain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

Relevant:目标是要与其他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Time-bound: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截止日期。

第二,你需要收集完备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重要决策,确定收集信息的方向和来源,需要决策平衡单的运用。

·首先,给决策平衡单确定四个主题:

自我物质得失

他人我指的是

自我精神得失

他人精神人、得失

·填充四项的空白,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如:

自我物质得失:个人收入;健康状况;社交范围;

他人物质得失:家庭收入;获得机会;

个人精神得失:提升自我需求;个人成就感;生活方式;

他人精神得失:家庭支持;社会认可;价值实现;

·在具体决策内容范围内,进行加权赋分,计算得失,算出总分。

对于日常时间管理,则可通过列表,确定具体任务执行的先后顺序。

最后,做成一件事,必不可少的是:端正自己的心态。帕瓦罗蒂说:如果你想一个屁股坐在两个凳子上,你一定会从两个凳子中间摔下来。因此,不要着急同时完成几件事情,单任务处理往往是最高效的方式。

只要你花点时间,运用这些方法,很多看似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希望我们对每一个重要的决策,都能认真对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