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F Fish》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反复听、说、读、练,掌握英语字母:“F”、单词:“Fish”的正确发音及译义,理解短语:“Sing!Sing!Sing a long.!”的实际译义

  2、激发幼儿用英语进行对话的欲望

   活动准备: 准备手偶Amy、Co Co;字母卡F一张;录音机及《阳光幼儿英语》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师幼例行问候,引起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幼儿进入英语活动状态。

  2、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律动《Good moring》,激起幼儿的活动欲望。

  3、复习、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奖励复习出色的幼儿,并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内容的重点

  4、教授新字母及新单词:“F”“Fish”。

  (1)教师利用肢体语言,教授字母“F”的正确发音

  (2)教师利用Amy、CO CO钓鱼的游戏,教授单词“Fish”正确发音及译义,通过让幼儿进行反复练习及强化,逐渐掌握单词“Fish”的正确发音及译义.

  (3)贴片游戏:《谁的“Fish””》巩固练习。

  5、表演律动“《Good moring》”

  6、教师小结,奖励表现积极及有进步的幼儿。叮嘱幼儿:“回家要看VCD,回家要听录音机,回家要当Melody!”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8的组成,理解8的第一、二组加减含义,会根据算式算出得数。

  2、对加减运算感兴趣,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快乐。

  3、书写和表达、动手操作相结合,积极参加数学加减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气球上打印7的组成;背景小鸡的家、8的一二组加减(活动的、书写的、游戏的)、记号笔、抹布、花娃娃、夹子、数字1-8

  经验准备:学过8的组成,对7以内加减有一定理解。

   活动过程:

   (一) 复习8的组成(情境——庆祝小鸡搬家)

  游戏:放气球(歌曲问答:气球上面有题目,我们大家来放气球,8可以分成1和几,1和几组成8……)

   (二) 集体学习8的第一组加减(情境新房子里的小鸡的颜色不一样、小鸡去玩)

  1、 根据颜色不同,幼儿理解1只红小鸡和7只黄小鸡合起来是8只,引导列式计算1+7=8

  2、 把小鸡位置进行交换,幼儿感知小鸡总数不变的道理(巩固理解加法交换律),引导列式7+1=8

  3、 分别以1只小鸡去玩和7只小鸡去玩,引导孩子列式8-1=7和8-7=1,理解减法含义。

  4、 共同整理朗诵。

   (三) 探索学习8的第二组加减(情境:看花,为小鸡家门前的花娃娃打扮:用夹子扎辫子)

  1、为花娃娃打扮;根据上面的算式,请你用夹子帮忙算出得数,既扎好了辫子又算出了得数。请大家试一试。

  2、 把花娃娃送到相应的花园里。(如2+6= 送到8号花园)

  3、 孩子的经验作一整理。引发:你为花娃娃扎了几个辫子?为什么?

  得出:2+6=8、6+2=8、8—2=6、8—6=2

  4、 小结:8的第二组加减。

   (四)总结活动

  1、 看看花娃娃有没有哭。(评价对错)

  延伸活动:区域活动中进行练习加减,学做小博士。

幼儿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能有表情地朗诵散文,并理解散文的内容。

  2、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感受散文的无限魅力。

  3、 热爱散文,敢于抒发自己的情感。

  4、 丰富相关词汇。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教学教具。(熊宝宝、种子)2、背景音乐(舒缓柔情)3、教学挂图。4、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唤起幼儿最心底的情感,引发幼儿遐想。

  如:亲爱的小朋友,现在老师给小朋友播放一段优美的旋律,请小朋友认真聆听,然后告诉老师,当你们听到音乐之后,你们内心都想了什么,好不好?

  2、 幼儿欣赏完旋律后,然后自我谈论自己的感想。

  3、 教师小结:当我听到这么美妙的音乐时,我的内心的情感就像波涛一样翻滚,我幻想到了美丽的春天,一片绿色,生机勃勃,而且我还幻想到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我偷偷地种下了一粒种子,然后每天都看着它成长,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这样想过呢?(幼儿回答:想过)我这儿有一粒种子,小朋友想知道它是谁的吗?想知道这是什么种子吗?(幼儿回答:想知道)好,今天老师就教小朋友一首唯美的散文,散文的名字叫《熊宝宝的小芽芽》。

  4、 教师一边出示教具,一边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并引导幼儿模仿相关的动作,附带优美的旋律。

  如:当讲到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苹果呀!引导幼儿说说苹果的特征以及吃苹果的动作,并学说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苹果呀!当讲到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梨子呀!引导幼儿说说梨子的特征以及持梨子的动作,并学说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梨子呀!当讲到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西瓜呀!引导幼儿说说西瓜的特征以及吃西瓜的动作,并学说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西瓜呀!当讲到熊宝宝生气地拔起它,快快扔了吧!引导幼儿做拔和扔的动作。

  5、 教师出示完整的挂图,引导幼儿一边观察画面,一边集体朗诵散文,并做相应的动作,阅读反复2~3次。

  6、 教师播放录音,引导幼儿再次感知散文的内容,并提相关问题。

  7、 教师带领幼儿共同朗读散文。

  8、 教师总结:熊宝宝在春天播下了一粒种子,最后结果,那小朋友想不想也播种一粒种子,让它同样结果呢?请小朋友回到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也种一粒种子,观察它的成长好不好?

  小百科:熊(英文名称:Bears):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虽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险的动物,但在马戏团或动物园中,却是相当受人喜爱的。分布在北半球。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没有它的踪迹。熊科是个大家族,可分为4属:懒熊属 、眼镜熊属、马来熊属、熊属,8种。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昆虫,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2、初步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激发幼儿喜爱和关心昆虫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搜集昆虫的资料、图片、图书。

  2、活动前教师带幼儿捕捉昆虫。

  3、小动物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朋友,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呀?

  2、教师出示昆虫,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昆虫,说一说你见过那些昆虫,叫什么名字。

  3、教师提问:

  (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些昆虫的基本特征。

  (2)、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

  4、幼儿自由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十分钟之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查到的答案,教师做记录。

  5、教师出示昆虫和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找出哪些是昆虫。

  6、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那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

  7、教师和幼儿一起将益虫放回到大自然中。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昆虫标本。

幼儿园教案 篇5

   总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和爸爸妈妈、小朋友、老师一起品尝月饼,欣赏月景,感受集体过节的快乐。

  3.在父母的帮助下,利用浏览器浏览中秋节的信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中秋节的信息,进一步产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4.学习用键盘左右键控制游戏,喜欢电脑这种学习工具。

  5、使父母认识到电脑不仅是孩子游戏的伙伴,也是孩子学习的伙伴,并可以通过因特网帮助孩子拓展获得信息的渠道。

   活动一:节日的由来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2.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在家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图片。

  2。教师收集的有关中秋节的电子图片及网络资料。

   活动过程: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传说。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小结。

  2.了解各地过中秋的.习俗。教师利用液晶投影仪向幼儿介绍各地过中秋的风俗习惯。中秋的由来 中秋的由来2 各地风俗 各地风俗2 各地风俗3 各地风俗4 各地风俗5 各地风俗6活动二:各种各样的月饼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月饼。

  2.了解制作月饼的工艺。活动准备:幼儿收集家里各式各样的月饼盒子教师收集有关制作月饼的电子图片、网络资料。

   活动过程:

  1. 布置中秋月饼展。

  2. 了解月饼的制作工艺。

   活动三: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歌唱自然。

  2。产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兴趣。

   活动准备:月饼制作过程的图片和歌曲活动过程:

  1。出示月饼制作过程图片活资料。

  2。播放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引导幼儿欣赏。

  3。组织幼儿学唱歌曲,重点指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活动四:亲子活动欢度中秋节活动目标:

  1.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月饼,感受集体过节的快乐。

  2.在父母的帮助下,利用浏览器浏览中秋节的信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中秋节的信息,进一步产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3.学习用左右键控制游戏,喜欢电脑这种学习工具。

  4、使父母认识到电脑不仅是孩子游戏的伙伴,也是孩子学习的伙伴,并可以通过因特网帮助孩子拓展获得信息的渠道。活动准备:月饼、水果若干网络教室。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家长参与)1.教师:各位家长大家好,感谢各位家长的参与。我们今天的活动共有两块内容,首先我们邀请您和您的孩子一起到网上查找有关中秋节的资料,第二个活动是庆祝活动"欢度中秋"。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班目前开展的主题活动是"欢度中秋",就孩子们收集到信息来看,大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口说的,也有一些有关中秋的图片,内容不是很丰富。我们觉得网络是一个资源丰富的信息库,所以邀请大家陪同我们的孩子一起到网上去看看各个地方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向亲戚朋友发送电子贺卡以示庆贺。让我们的孩子感受中国传统佳节的乐趣。家长们可以用帮助孩子们打字、读资料的方法想孩子们介绍,也可以根据孩子们想知道的信息有目的的去查找。

  二、"欢度中秋"资料搜索(以下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 小朋友们,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今天的月亮最最圆,今天我们邀请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陪我们一起欢度中秋。爸爸妈妈今天会帮助我们了解许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小朋友想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或者古时候的人怎样过中秋节的知识,月亮的大小变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诗都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助我们到网上去查,还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助我们向亲戚、朋友送上中秋节的电子贺卡。

  三、资料展示教师利用液晶投影仪展示家长们搜索到的资料。教师展示老师搜索到的资料。以下都有链接:中秋节的来历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赏月风景 1 2 3 4 5 6中秋邮票 1 2 3

  四、庆祝活动"欢度中秋"

  1.下面我们先一起来唱一首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团团圆圆过中秋,品尝月饼和水果,欣赏月景吧。播放名曲《二泉映月》 欣赏活动中活动中请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念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神秘的月亮。"启发幼儿讲述节前、节后月亮的大小变化。

  3。网络游戏:嫦娥奔月 (用左右键控制嫦娥的移动去接住树上掉下来的月饼,每接到10个月饼嫦娥就往上升一阶,直到爬上月亮。如果不小心接到炸弹,嫦娥就要掉到地上,重新开始。)射日赏月:传说中月亮里有一只小兔子,它在干什么呢?森林里的小兔子想模仿月亮里的小兔子,它想的对不对呢?小兔子活动五:绘画《欢度中秋》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金山画王绘画工具中的铅笔、油漆桶等表现过中秋节的活动场景。

  2。喜欢电脑绘画,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准备:

  幼儿园网站、网络教室活动过程:

  1。回忆过中秋节的事情。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幼儿使用铅笔工具勾画轮廓线,使用油漆桶涂色。

  3。将幼儿作品保存在幼儿园网站的班级主页中,引导幼儿和家长共同欣赏评价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一切为了孩子的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认为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有利于扩充孩子的知识经验,同时信息技术也能解决许多传统媒介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认识微小的物体形状,了解物体的变化过程等。本活动拟通过各种逼真的电子图片向幼儿介绍各种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和信息。它通过有趣的网络游戏锻炼幼儿的信息技术技能,通过中秋电子贺卡传输祝福。在游戏孩子也认识到电脑是我们游戏的伙伴,更是我们学习的伙伴。今天我为孩子们准备的这些多媒体、网络资源就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小百科: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幼儿园教案 篇6

   一、说活动设计:

  小班的幼儿性格活泼外向,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有很强探究的兴趣。由于南方气候的原因,初春没有明显的变化,幼儿对季节的认识仅仅是通过以往的学习生活,媒体或与长辈的交流中了解一些关于春天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小班语言活动:《春天在哪里》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顺着幼儿的好奇心理而定的,注重幼儿的观察力的培养,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1、感受和发现春天的天气和花草、树木的变化。感受春天的到来

  2、乐意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初春的景色,喜爱春天。

  3、幼儿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户外场地让幼儿直观的感受和发现春天的天气和花草、树木的变化。感受春天的到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从而获得发展的。

  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进行了以下准备:

  1、选择场地:花草树木、变化明显,并有迎春花的地方。

  2、散步时带领幼儿观察发芽的树。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和发现春天的天气和花草、树木的变化。难点:幼儿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如何突破重点?我利用了校园的环境资源,让幼儿直观的感受春天的天气与花草、树木的变化,再进行集体讨论、交流、积极有效的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如何突破难点?我应用表扬、鼓励、榜样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到春天的发现,大胆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发展。

   五、说过程:

  本活动我直接带幼儿到校园户外场地组织该活动,让幼儿直观观察、感受春天的天气与花草、树木的变化,再进行集体的讨论与交流,并大胆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对春天的发现。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主要特征,初步探索双手重叠按印出螃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手影螃蟹,范画螃蟹,颜料(黑、红、黄),幼儿作画纸,人手毛巾一条。

   活动过程:

  一、观察螃蟹,引起幼儿的作画的心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这儿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出示手影螃蟹)今天他把他的朋友们也带来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螃蟹)谁来说说螃蟹长的什么样?(幼儿自由回答)螃蟹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椭圆形)它有几只脚?(八只脚)还有两只什么?(大钳子)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大螯,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小结:螃蟹有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八只大脚,两只大螯。谁来说一说螃蟹是怎样走路的?你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听音乐集体模仿螃蟹走路)

  二、观察范例,师幼共同讨论,探索印螃蟹的方法。

  师:咦,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这些螃蟹是怎么画出来的呢?(用颜料画出来的)对,它们是用手蘸上颜料画出来的,那么你们想学吗?(想)教师示范画师:在印画之前,我们首先把衣袖卷起来,伸出一只手,小手、海绵亲一亲,要让你的手心、手背沾满了颜料,小手放平,五指分开,白纸上面用力按,注意小手可不能移动位置只能印一次。提问:小朋友,你们看我的手心和手背印出了螃蟹的什么呢?(手心印出了螃蟹的身体,手指印出了螃蟹的脚)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一只手印出了螃蟹的半个身体和脚,我要用另外一只手来印螃蟹的另外半个身体,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老师又是怎样印出另外半边身体的,小手海绵亲一亲,让手心和手背完全沾满颜料,螃蟹引好了,谁来说一说,老师是怎样引这边的身体的?(螃蟹的两个身体印在了一起)把螃蟹的两个身体印在一起,变成一个身体。这种方法叫着重叠,最后,点上小眼睛螃蟹就引好了。谁想来试一试?(请两至三名幼儿)提示:螃蟹的身体要重叠。

  三、幼儿操作,师幼分享交流。

  师:你们想印螃蟹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黑色、红色、黄色三种颜色的颜料,小朋友可以选一种你喜欢的颜色印螃蟹。提问:螃蟹生活在哪呀?(水里)那等一会儿,我们就到后面的小河里去印螃蟹,在这之前,老师要提三个要求:

  (1)把袖子卷起来,不要弄脏衣服

  (2)用颜料时不要争抢,保持画面的干净

  (3)印好螃蟹后,把小手擦干净。走,去小河里印螃蟹吧!

  幼儿印画,作品展示。

  师:我们小朋友印的螃蟹可真好看,为自己鼓鼓掌吧。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一只螃蟹,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我们的小手不但能印出螃蟹,还能引出好多其他的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幼儿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我选择的是一个托班科学活动。

  首先,考虑到西瓜是夏季的一种水果,幼儿已经吃过,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如何抓住幼儿身边熟悉的物体来开展教学,帮助幼儿对西瓜的初浅认识进行提升,是设计此活动的依据。

  其二,考虑幼儿普遍都喜欢吃西瓜,西瓜味道甜甜的,很好吃,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作铺垫的原因之一。通过看看、吃吃、摸摸等多种感官感知西瓜,帮助幼儿提高讲述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只有把握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其三,结合新《纲要》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幼儿的年龄普遍较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对事物的观察还比较初浅等情况。基于上述三个原因的考虑,我选择了此次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西瓜的基本特征。

  2、愿意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3、体验吃西瓜时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西瓜若干只,(整只西瓜和切开的西瓜),小刀一把,小盘子、毛巾幼儿人手一份。

   预设流程

  一、以神秘的口吻,引出课题。

  二、观察西瓜的外表、颜色、形状等。

  三、观察西瓜的内部。

  四、切西瓜,体验与同伴一起分享的快乐。

  幼儿的学习

  幼儿认识西瓜,并能主动问好!

  幼儿看、说、摸西瓜的基本特征。

  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认识西瓜的内部。

  幼儿品尝西瓜。

  教师的策略

  教师先将布盖住。“哎哟,哎哟,搬不动。哎哟,哎哟,搬过来了!

  小朋友,猜猜是什么?

  提问:①西瓜长得怎么样?

  ②它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③衣服上还有什么?

  ④摸摸、抱抱有什么感觉?

  呀!西瓜那么重,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①西瓜好吃吗?

  ②味道怎么样?

   课后的分析

  此处可让幼儿猜后不打开,让幼儿摸、抱、猜,这里面是什么东西?

  此出提问有些难,幼儿的经验还不够。

  此处可以先不要让幼儿看切开的西瓜,凭借幼儿的已有经验先说一说,然后再此基础上提升经验。

  此处②提问太难,幼儿对“味道”一词不理解,或改问:西瓜甜吗?可能会更适合一些。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红红绿绿的西瓜》结束后,虽然课前考虑到了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幼儿普遍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探究的欲望不强,就此问题,课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失败的原因作以下调整。

  1、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对于托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这时幼儿的无意注意容易随兴趣而转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游戏为主,增强趣味性,才能调动幼儿的注意力、表达能力和观察的积极性。如:第一环节可让幼儿先猜、摸老师布袋内的物品,然后再拿出来给幼儿观察、讲述,这样可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在第二环节的观察、讲述、验证中,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

  2、增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幼儿的朋友,和幼儿一起共同探讨、发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如:第四环节中,教师可和幼儿共同分享西瓜,体验分享的快乐。

  3、要求应兼顾群体和个体的需要。

  每个幼儿的能力、个性、经验都不相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对能力弱的孩子要适当降低要求目标不要过高。如:第二环节中,让幼儿摸摸西瓜有什么感觉?幼儿都回答不出来,超出了幼儿的知识经验范围。

  总之,本次活动的失败说明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能力、经验,选择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喜欢的,可以接受的。俗话说:只有那些让幼儿“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才是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培养幼儿的待客礼仪,通过情景表演、讲述及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客人来之前应准备什么,客人来时如何招待客人,客人走时如何道别,从而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和热情好客的品质。

   活动目标:

  1.主动学说招待客人常用的短句;在教师的启发下,学说招待客人常用的短句;在教师的启发下,和大家一起学说招待客人常用的短句;

  2.养成热情、主动待客的习惯。

   活动准备: 排练好情境表演;游戏用具一套,布置好的情境;画册《能干的小主人》。

   活动过程:

  一、出示情境,引起兴趣。

  (一)参观情境,提问这是谁的家?你们喜欢小朋友来你家做客吗?如果你是小主人,你是怎么做小主人的?

  (二)介绍角色,这是小红,是主人,这是小明,是客人。你们想知道小红是怎样做小主人招待小明的吗?

  (三)提出观看要求:请大家看表演《我是小主人》,看看小红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情境表演,学说招待客人的短句。

  (四)观看表演一遍,提问这个表演的名字叫什么?

  二、幼儿观看表演第二遍。

  (一)根据表演内容进行提问。

  (二)幼儿学说短句。"你好,请进,欢迎你来我家玩!""请坐!""请喝果汁,请吃水果和点心!""小明,这是我喜欢的书和玩具,我们一起玩吧!""小明再见,欢迎下次再来玩!"

  三、看画册,幼儿尝试做小主人欣赏画册请幼儿分批练习做小主人,表扬扮演得较好的幼儿。

  四、教师小结: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