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离骚》作文从爱国说起

有感于《离骚》作文从爱国说起

第1个回答  2015-09-14
 济慈的墓志铭是两句淡泊隽永的谦词:此地长眠者,声名水写成。纪伯伦为此作诗声辩道,他的声名是用火写在天空。
  屈子的魂归了江水,却漫步云端,驻留在在历史的天空里,留下自己火一般的赤诚和热血,供世代凭吊和仰望。
  诗人的《离骚》洋洋洒洒,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其中夹杂着血泪,迸溅着悲愤,漫溢着倘恍的爱国之情,字里行间则充满了“余独好修以为常”的傲世的“自负”,奋力的自辩。“自负”,是诗人茕茕独立,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的遗世姿态,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高口吻,乍一听,清高风骨,再一听,竟是满腹辛酸。
  从诗的开篇看起,诗人出身高贵,重视自己的姱节,他用众多的香草装饰来象征自己的人格修养:“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转而慨叹时光之不经,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从而“恐美人之迟暮”。接着提出自己愿意“道夫先路”的志愿,但无奈楚王“羌中道而改路”,“众皆竞进而贪婪”,“时俗之工巧”皆“周容以为度”。无奈之下,便“往观乎四方”,其间婵媛詈予,陈词重华,诒求宓妃,灵氛占余,想象恢宏,恣肆汪洋,一再地申明了自己不变的志向,最后聊以自慰,慨然叹曰,“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离骚》不仅开创了新的文体,最重要的是,它达到了进步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并奠定了中国文人将政治得失诉诸文学的传统的基础。后世纷繁的贬谪文学里,我们看到苏轼吟哦“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在自家门口徘徊,夜深人静终于难掩心中的悲戚感,一扫白日里的豁达风度,开始听着童仆如雷的鼾声,陡生羡慕之情。我们也看到,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遇琵琶女,想到自己如今的环境“黄芦苦竹绕宅生”,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江州司马不禁青衫沾湿,泪痕浪浪。迁客骚人的贬谪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一朵奇葩,而屈原的离骚,无疑是开山之作。
  端午佳节又来临,人们用着传统的方式庆祝着节日,但多半已忘了,纪念屈原的初衷。龙舟争渡,已挽不回屈子的灵魂,因为他已陟升云端,使望舒前驱,命飞廉奔属,腾空而去。只留下火写的声名,熠熠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天空。
  谁感离骚赋,为文悼屈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