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雯 明妃 翻译 花朝宿石井 黄宗羲 赏析和用典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6-07
农历二月十二(一说二月十五),古有“花朝节”,又叫“百花生日”、“花神生日”和“扑蝶会”。所谓“花朝”实指百花竞放之时。古代“花朝节”有不少俗事活动,主要有踏春赏花、女子剪彩花插头、花间扑蝶、宫府出郊劝农、皇帝赐诗等。可惜这些风俗如今已经鲜为人知了。  据文献记载,“花朝”一说最早出现于周处的《风土记》,该书写道:“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古人认为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所以把二月半的“花朝”和八月半的“月夕”连称“花朝月夕”。春序正中就是二月十五,唐宋两朝都定二月十五为花朝。据《提要录》说:“唐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春中之时百花盛开,蝴蝶翻飞,游春者往往戏蝶于花草丛中,因此“唐以花朝为扑蝶会”(《诚斋诗话》)。少数地区也有例外,如南宋杨万里说宋代“东京以二月十二为花朝”(《诚斋诗话》)。清代《昆新合志》也载“二月十五为花朝”。至今,关于“花朝节”的时间还是众说不一。  虽然,“花朝”一词出现于南北朝,但以“花朝”为节名,则是晚到明朝才有的事。据明《宣府志》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明朝妇女在头上插绸布彩花与唐宋的做法有明显变化,在头上插花,一是应节的需要,同时彩花也起到装饰的作用。时至清代,花朝节又有“赏红”之说。见《昆新合志》说:“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具,赏红。”清人所说的“赏红”实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观赏花卉,二是指女子剪彩花粘在树枝上。《清嘉录》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清《镇洋志》也说:“十二日……剪彩条系花树为(左方右番)。”为什么“闺中女郎”不出门采花,而躲在家里剪布花“赏红”呢?因为封建社会对广大妇女有三从四德等束缚,大家闺秀不迈二门也是美德之一。无疑,清代女子“赏红”的做法正是这种封建思想的突出表现。清人蔡云《吴歙》写道:“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每到二月中,春已过半,正是百花盛放的时候,这时邀朋结伴走进大自然,观赏红紫万千的鲜花,你一定会为之愉悦,心境受到陶冶。“花朝节”到了,大家都来赏花、爱花,为百花生日庆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