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赏析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心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是这一首
《西江月》只是个词牌名而已,可是词有好几首啊
不只是那个“明月别枝惊鹊”
请不知道得不要在这里凑那两分

第1个回答  2008-08-14
NO!NO!NO!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第2个回答  2020-01-18
第3个回答  2020-09-27
第4个回答  2008-08-14
  词牌名的由来:“西江月”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吴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

  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西江月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经典词作◆█

  1.【西江月 井冈山 毛泽东 1928年秋】

  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岿(kui1)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坚守了一夜,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作法】
  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战斗场面,下阕写战斗经过。全词主要特点是采用描写与叙述的方法来写,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炼,极富艺术感染力。
  词首两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展现了我军民战备的气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我军的胜利作了铺垫。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我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人民战争图景啊!说明我方早已严阵以待。『敌军围困万千重』。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我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然而勇敢的革命红军是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岿然不动』。而『岿然』一词,庄严雄伟,充分表现了我军巍然屹立的雄姿。下阕开头,『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词写出了我军战胜敌人的原因。这里『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当时,红军敢于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又充分重视敌人。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期,就指出:『巩固此根据地方法: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工农红军和全体井冈山革命群众不但这样做了,而且更在精神上团结一致,同仇敌忾,铸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正如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事实正是如此。『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两句极为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我军民,同时与上阕我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据参加战斗的人回忆:黄洋界战斗激战了一昼夜击退了敌军四次冲锋、打垮敌人一个团之后,次日中午在作战的关键时刻,我军从茨坪调来的迫击炮,两发炮弹命中敌人,敌人惊惶失措地大叫:『不好啦 我们被红军包围了。』便乘黑逃跑了。
  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采用对比手法,增强艺术效果。一是敌我对比:『敌军围困万千重』,气焰嚣张,外强中干,而『我自岿然不动』,斗志昂扬,坚守阵地。二是敌初来时气势汹汹,但最后当我『黄洋界上炮声隆』时,『敌军宵遁』了。读到此,不禁让人拍手称快!
  还有善用古词、成语、简练、古朴、庄重。『旌竞旗』、『鼓角』、『相闻』、『岿然不动』、『森严壁垒』、『众志成城』、『宵遁』等,分别表现出其艺术特色,增加了感染力。
  典型概括也是这首词一个突出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词里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虽然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却具在十分典型的意义。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词里所描写的战斗是一个典型形象,它高度地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我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同时也概括了在白色的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形势,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

  2.【西江月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1,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2。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

  1.《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2.《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鉴赏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过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句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于是,“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成了“谁与共孤光”的凄凉询问,此时,作者能做的,也只有“把盏凄然北望”而已。

  “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而胡仔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其实,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作为欣赏者,不妨抛开考证,作宽泛理解。

  有人认为“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云妨月明,明写眼前实景,但此句隐含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愤懑情绪,“云妨”比喻小人当道,欺瞒主上迷惑视听排斥忠良,使得自己忠而被谤,政治抱负难于挥发深感忧伤苦闷,而致使自己被贬谪到偏地黄州,此情此景,唯有遥遥北望京都开封,对月把孤盏聊以解忧愁了。

  3.【西江月 宋·苏轼】

  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鉴赏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渳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词人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通过描写杜鹃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晴的提示。这一结尾,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生动地表现了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作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4037.html?wtp=tt
  回答者:yywhs001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2-1 21:53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你,大家差的都还可以,谢谢大家!!!!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好
  100% (2) 不好
  0% (0)
  相关内容
  • 有没有关于西江月的词啊?急需!!!!
  • 我急需要西江沙.夜行黄沙道中解释给50分快
  •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解释 急需 150个字
  • 谁有《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和《西江月 夜行...
  • ☆西江月 主旨是什么
  查看同主题问题:西江月
  其他回答 共 5 条
  词牌名的由来:“西江月”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吴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

  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西江月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1.【西江月 井冈山 毛泽东 1928年秋】

  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2.【西江月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1,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2。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3.【西江月 宋·苏轼】

  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4.【西江月 贺词1 宋·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2,边头将士干戈3。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4。

  今日楼台鼎鼐5,明年带砺山河6。大家齐唱大风歌7。不日四方来贺。

  还有好多:http://baike.baidu.com/view/74037.htm

  如果你是老师布置作业,按照这个词牌名写一首词的话,不妨把这些已有的词都看一遍,然后抠词组一篇,至少平仄都是对的。因为我们现代汉语的平仄和古代汉语已经不一样了,对于没有学过音韵学、又懒得去查韵书的学生而言,前人用过的词里的平仄是最可靠的
  回答者:orangeandred - 经理 四级 12-1 01:24
  1.【西江月 井冈山 毛泽东 1928年秋】

  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2.【西江月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1,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2。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3.【西江月 宋·苏轼】

  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4.【西江月 贺词1 宋·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2,边头将士干戈3。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4。

  今日楼台鼎鼐5,明年带砺山河6。大家齐唱大风歌7。不日四方来贺。
  5.【西江月 宋·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