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丽| “脸皮厚”是一种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那天,李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问:有没有人想上来讲一下?

我自告奋勇,并且在讲台上夸夸其谈了一番。

事后闲聊,李老师让我分享一下这些年走过来的经验,我说: 这么多年跟老师学习,主要学会了脸皮厚, 老师您说对吗?

李老师认真地说:基本是对的。

是的,我发现,脸皮厚是一种能力。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写作水平是怎么练成的。大约从2015年开始,受李老师的影响,我开始在微信群内每天写一篇文章。那个时候,除了上学时候的作文课,我大约没有写过一篇正儿八经的文章。也不知道当时中了李老师的什么邪,反正我对李老师的话是深信不疑。他说: 人就是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去挑战自己,只有行动,才能证明自己。

那个时候,我可能太想证明自己了,于是,从我下决心写文章的那一天起,我就从来没想放弃过,哪怕是再煎熬的日子,我也会告诫自己:不能输。

由于底子弱,我每天大约只能写四五百字,而且写的格式非常固定:一个事例引出一个理论,对理论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另一个事例,最后得出结论。每一篇文章都发在朋友圈中,让朋友见证我坚持的力量。

这个过程我遇到了很多阻抗:比如,关心我的朋友看到我的写作内容,就会了解我这段时间的情绪变化,并表达适时的关心,这种关系让我一度怀疑要不要继续下去,因为我写作的目的不是让大家关心我,而是想让大家见证我坚持的力量;还有的朋友表达了担心,觉得我做这样的事情太无聊,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多好;另外一些朋友呢,觉得我入了魔,得了强迫症,天天写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的想法并没有影响我,因为我知道我的目的是什么,而且为了写好文章,我经常阅读一些好文章。那个时候,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李老师的微信,读他的文章,不仅关注他写的内容,更是关注他是如何写的。我还关注了很多好的公众号,研究那些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慢慢地,我发现老师写文章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头重脚轻,另一个是拽

比如:李老师在表达一个观点之前,总是爱东扯西扯,把很多人的观点扯一遍,然后回到正题上来,解释完了之后,最后收尾比较仓促。而更多的时候,他喜欢比划那些文学作品,尤其是《诗经》里面的文字,一篇简单的文章,经老师之手,引用几句古诗词,就让我们感觉好高大上。有一段时间,我也特别喜欢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这让我的文章增色不少,这一点要特别感谢李老师。

在这文章这件事上,遇到了这么多的阻抗,我最终坚持下来了,仔细想来,主要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每次我想放弃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豁出去了,脸皮不厚,怎么坚持?”

于是,狠狠心,咬咬牙,闭着眼,把脸皮涂了一层又一层,写作这件事情就坚持到了今天。

我有个同事,在我看来写做水平挺不错,于是我约她一起写,她有个特点,老是觉得自己写的不够好,怕别人笑话。她写文章基本可以用“偷偷”两个字来形容,从来不发朋友圈,有时候我要用公众号给她发出去,她也不想署自己的名字,我曾经跟她谈过这个话题,告诉她:您呀,就是对自己的期待太高,老想着自己的文章要很好了才能发出去,否则的话,会被别人笑话,这其实就是脸皮太薄了。

她不置可否,自此,我也基本明白,只要她在意别人如何看待她写的文章,她就不会写太多,因为不写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就好像是我的一位来访者,在找对象方面,要求特别高,不仅对方要高富帅,还要智商情商高,我问她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标准,她说,希望以后自己的婚姻会幸福,不希望自己走向离婚的道路。我又问:离婚又能怎样呢?她回答:离婚就说明自己是个失败者,会被别人笑话的。

您千万别笑,很多女性不离婚的原因,跟爱无关,就是怕别人笑话而已,知道老公已经不爱自己了,而且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甚至是有了孩子,就是不离婚,因为一旦离婚,就要面对别人的流言蜚语,而所有的流言蜚语都会让她感觉自己特别失败与可怜。

就是这种害怕失败,害怕被别人瞧不起的心理,才会让我的来访者在找对象的前期,对对方有很高的期待,必须保证对方各方面都优秀才能恋爱,于是,恋爱,成了她的一大功课。

意识到这一点,咨询就会很顺利。其中之一就是围绕着三个字来展开“脸皮厚”,让她把自己的脸皮一层层加厚,去面对外来的那些流言蜚语,什么时候她不怕了,这个功夫也就练成了,她也就不再为了那写外人的评价而感到受伤了,也就不会把标准定的那么高了。

千万别小瞧了“厚脸皮”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应用在工作上,也是相当有效果,比如,每次我接到营销人员的电话,我都会佩服他们接受被拒绝的能力,还有男孩追女孩时,那些脸皮薄又不好意思的男生,比起那些脸皮厚不断跟女孩表白的男生,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点勇气。

是的,从某种程度来说,“脸皮厚”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愿意为了自己的目标,豁出去的勇气,一种在豁出去的勇气中,练就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