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仅仅跟上快速的技术变革是不够的。企业必须从价值网的全局考虑,综合考虑用户、组织、产品和市场等多种要素,才能理解颠覆性创新的本质,也才能防范其他企业利用破坏性技术对本企业的颠覆。

从三个方面理解本书的重点:

1、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

2、价值网和颠覆性创新;

3、主流企业为何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

【1】第一部分、 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创新者窘境的关键所在。

所谓“延续性技术”,强调新技术是在原有技术轨迹的延长线上进行的创新。而“破坏性技术”,说白了,就是完全另起炉灶、打破传统的意思。

【1.1】破坏性技术其实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意思是指:不是在原有技术轨迹基础上发展的,它是另起炉灶的;

第二层意思,它甚至还会打破原有的技术发展的道路,另辟蹊径。

【1.2】破坏性技术好像要更有技术含量啊,就好像现在有些创业者常说的:性能超过竞争对手10倍,我才能把对手彻底打倒。但作者认为,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颠覆性创新理论里面所说的破坏性技术,往往是那些不怎么先进,甚至是在主要性能方面比原有技术还差的技术。你仔细想想,也有道理——如果破坏性技术和原有技术在同一个发展轨迹上,而且比原有技术好很多,那些财大气粗的领先企业怎么会不去投资、不去掌握,甚至去垄断呢?它们又怎么会这么容易被颠覆呢?

【案例】一个关于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的经典案例。1956年,IBM 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硬盘驱动器。从那之后,硬盘驱动器,就成了全世界IT厂商和工程师们重点研发的对象。那么,在研发硬盘所需的各个关键技术里,其实就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属于延续性技术,另一类属于破坏性技术。

1、典型属于延续性技术的

比方说,读取数据用的磁头——新磁头技术,其实都是对原有技术的渐进式改良。那么由于磁头技术的这种天然延续性,领先企业总能在下一代磁头技术创新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这个发展过程非常好理解。但是,硬盘的结构设计,它就属于典型的破坏性技术,这个技术的发展就有意思了。我们知道,过去这些年来,硬盘的体积是越做越小。怎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2、案例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流的硬盘驱动器规格其实都是14英寸的,这种规格的硬盘,性能非常给力,可以提供大型计算机所需的存储空间。可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市面上却出现了出现了一种8英寸硬盘。这种8英寸硬盘的优势就是个头小,但最大的劣势也是个头小——由于个头小,容量低,那些生产8英寸硬盘驱动器的企业,没办法满足大型计算机企业的存储需要,只好把这种产品卖给生产微型计算机的厂商。我们现在回头看,知道小型化才是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趋势。可当时的企业并不清楚这个趋势,于是8英寸硬盘技术被当作一种低端技术看待,那些生产14英寸硬盘的主流企业对它不怎么感冒。

3、比替代

后来发生的事情很有戏剧性。随着微型计算机企业成为行业主流,8英寸硬盘反而逐渐成为硬盘行业的主流技术。那些生产14寸硬盘的厂家,虽然也在不断进行认真的延续性创新,可最终,还是被8英寸硬盘无情替代了。

4、不断被替代

这还没算完,后来发生的故事,则更加有趣:8英寸硬盘技术被5.25英寸硬盘颠覆;5.25英寸硬盘,又被3.5英寸硬盘颠覆;3.5英寸硬盘,又接着被2.5英寸硬盘颠覆——这么一路走下来,按说2.5英寸硬盘够小了吧?可还没完,又被用于超级本的1.8英寸硬盘颠覆。到了今天,各种IT设备里又开始普及体积更小的闪存技术。

【1.3】颠覆式现象

从数据存储行业的发展史中,我们看到,当时的主流技术和主流企业,好像被施了魔咒一样,难逃被不断颠覆的命运。其实,正是基于对这现象的观察,克里斯滕森才总结出了颠覆性创新理论。

【1.4】发生的颠覆的两个层面:

一个是技术层面,另一个是企业层面——在技术层面,是一项刚开始看起来比较“low”的新技术,对另一个传统技术的颠覆,这也就是上面说到的破坏性技术的概念。而在企业层面,是一批采用破坏性技术的新企业,对采用传统技术主流企业的颠覆,这就是所谓颠覆性创新的概念。

【1.5】各行业都有被颠覆的可能

实际上,类似于数据存储行业里,新企业颠覆主流企业的现象,在很多行业都在不断上演。比如说,在摄影器材行业,发明了胶卷的柯达,在数码成像技术的大潮中轰然倒下;在通讯行业,曾发明了移动电话的摩托罗拉和曾称雄全球的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出现后迅速衰败。正如《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封皮儿上写的那句话:“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往往导致失败的恰恰是完美无瑕的管理”——换句话说,作者认为,这些被颠覆的主流企业不是管理不善,而是管理得太完美了。

【2】第二部分价值网和颠覆性创新。

为什么破坏性技术能够给强大的主流企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呢?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价值网。

【2.1】所谓的价值网,是指相关利益者所结成的相互关系。这张网的主要要素,包括了客户、产品、技术和组织四个方面。主流企业之所以喜欢,或者说倾向于搞延续性技术创新,除了主流企业在这些技术上有先天优势、容易取得成果之外,更本质的原因,其实是利益的驱动——说白了,延续性技术创新,能够保障主流企业价值网里相关者的利益,而破坏性技术,往往会反之。

1、从用户的角度看,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网络关系。对于那些生产14英寸硬盘的硬盘驱动器企业来说,他们的客户是大型计算机企业。当14英寸硬盘主流企业发现8英寸硬盘技术后,它们一般会让和大型计算机企业有密切来往的营销部门和工程管理部门的人员征求大型计算机企业的意见。由于相对于14英寸硬盘技术来说,8英寸硬盘技术存储容量小、速度慢、成本高,大型计算机企业肯定不喜欢8英寸硬盘技术。于是,营销部门和工程管理部门给硬盘驱动器企业决策层的反馈就是,客户不喜欢。

2、从产品的角度看,产品之间存在着一个网络关系。换句话说,硬盘驱动器企业不可能完全靠自己造出来硬盘,它们需要相关企业为它们提供配件。例如,生产硬盘驱动器需要磁盘、磁头、电源、启动器、接口等。如果一家生产14英寸硬盘的企业改作主要生产8英寸硬盘,它需要得到所有供应商的配合,但这些供应商很可能因为提供新型号配件的量小、利润低而不愿配合。

3、从技术的角度看,也存在一个网络关系。换句话说,每一种主要的技术都需要一些辅助技术来支撑。对于一个行业破坏性技术来说,这些技术在刚出现的时候,由于没有成熟的辅助技术来支撑,主要技术发展速度通常很慢。例如,作为生产14英寸硬盘的企业,如果要生产8英寸硬盘,它可能需要自己发展这些辅助技术,或者等着市场上的辅助技术成熟,而这些辅助技术在刚开始的阶段通常发展缓慢。

4、从组织角度看,企业的内部组织也是一个网络。换句话说,企业内的部门和员工通常更喜欢延续性技术,因为能让他们继续发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破坏性技术通常是对企业内现有部门和员工的挑战,甚至可能让他们失业。所以说,虽然数码成像和智能手机这样的破坏性技术是柯达和诺基亚率先发明的,但它们的相关部门,却偷偷地把这些新技术在企业内部就扼杀掉了。

【3】第三部分

第三个重点,主流企业为何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我们说,主流企业被自己的价值网给“套住了”,很难采用破坏性技术,反而容易被采用破坏性技术的新企业颠覆。接下来,咱们看看这个颠覆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我把《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里说的主流企业被颠覆的原因总结成“五所不能”。这五个不能是:1看不见用户、2看不起需求、3看不懂模式、4学不会组织、5跟不上市场。

【3.1】“看不见用户”说的是,主流企业有自己积累的客户,“让客户满意”是这些企业的信条,但这些主流企业很可能忽视了“非客户”的存在。所谓“非客户”,就是那些过去不是企业的客户,但未来可能成为客户,甚至可能成为主要客户的企业或个人。举个视频行业的例子。在 DVD 普及之前,大家都是到线下录像带租赁店租录像带,很不方便。网飞公司的创始人哈斯廷斯看到了 DVD 和互联网这两个技术普及产生的机会,创办了网飞公司,用户利用网上下单,通过美国邮政系统租借和归还 DVD 。这种创新的模式把原来嫌麻烦、不租录像带的人变成了网飞公司的用户,而这些习惯于使用互联网的新用户是传统录像带巨头百视通所看不到的。

【3.2】“看不起需求”说的是,刚刚出现的小市场往往不能解决大企业的增长需求。还说视频租赁的例子。当 DVD 开始出现时,传统录像带巨头百视通也注意到了这种新的视频载体形式,但由于当时 DVD 机还没有普及, DVD 租赁的市场其实很小,也很分散。作为视频租赁行业的传统巨头,百视通看不上,也没有耐心培养这个小市场,但这个小市场对于刚刚创业的网飞公司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了。所以,大企业看不上的小市场往往能够成为新创企业立足的起点。

【3.3】看不懂模式”说的是,基于破坏性技术的新商业模式往往是主流企业看不懂的。例如,当宽带基础设施普及之后,线上视频租赁商业模式开始出现。作为传统线下租赁巨头的百视通没有互联网基因,看不懂线上租赁的模式。而作为网飞公司,由于它的 DVD 租赁模式本来就是线上线下的结合,网飞公司有互联网基因,它从 DVD 租赁模式转型流媒体模式的道路比百视通要顺畅很多。

【3.4】“学不会的组织”说的是主流企业已有的机构、惯性和流程等因素会制约它适应新形势,采用破坏性技术的能力。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让网飞公司面临很大的困境,这一年网飞公司亏损5000多万美元,不得不寻求和百事通的合作。哈斯廷斯曾提议5000万美元的价格直接把网飞公司卖给百事通,但百视通的 CEO 拒绝了这个提议。百视通之所以拒绝这个提议,根本原因在于百视通庞大的线下租赁店和网飞公司的网上租赁模式之间存在冲突,百视通的线下加盟店会认为网上租赁抢了他们的生意。

【3.5】“跟不上市场”说的是主流企业在错失采用破坏性技术的最佳时机后,会因为没能够及时积累市场转型需要的能力而一再错过机会。例如,当百视通在2003年真正开始重视 DVD 租赁这个业务的时候,已经落后网飞公司六年之久。百视通的实体店看似有庞大的两千万客户,但由于信息管理系统陈旧,没有数据可以用来对用户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所以效率非常低下。百视通坚持到2010年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在这一年,百视通申请了破产保护。

【4】总结

第一,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破坏性技术之所以具有“破坏性”是因为它没有延续原来的技术发展轨迹,而是在一个新的技术轨迹上发展,最终替代了延续性技术。

第二,价值网和颠覆性创新。主流企业之所以会被颠覆,是因为主流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价值网,这个价值网约束着主流企业的变革。如果摆脱不了原来价值网的束缚,如果无法形成新的价值网,主流企业总是难逃被破坏性技术颠覆的命运。

第三,主流企业为何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从主流企业自己的角度看,存在“五所不能”的困境,主流企业先是看不见非用户、看不起小需求、看不懂新模式、学不会改变组织、最后是跟不上市场发展。这就是主流企业面临的窘境。至于主流企业如何破局,如何突破创新者的窘境,请听克里斯滕森的另一本书《创新者的解答》。
相似回答